命题逻辑语法完全性问题
本文选题:命题逻辑 切入点:语法完全性 出处:《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对学界普遍认可的命题逻辑语法完全性问题重新进行分析 ,认为 :命题逻辑的语法完全性在逻辑上是一个关于形式系统和语义模型之间关系的二元谓词 ,是与具体的命题逻辑形式系统联系在一起的 ;指出 :公理数有限、有代入规则的命题逻辑公理系统具有语法完全性 ;证明 :由公理模式和分离规则构成的命题逻辑公理系统不具有语法完全性。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new analysis of the universally accepted grammatical completeness of propositional logic and holds that the grammatical completeness of propositional logic is logically a binary predicate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al system and semantic model. It points out that the axiomatic system of propositional logic with finite axioms and substitution rules has grammatical completeness. It is proved that the axiomatic system of propositional logic composed of axiomatic patterns and separation rules does not have grammatical completenes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0 2CZX0 0 8) 南京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 南京大学{9川青年教育基金项目
【分类号】:B8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高玉楼;广义分配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盛作国;;逻辑规律与准逻辑悖论探讨[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吴坚;;命题形式与命题的符号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尹刚;;《墨经》中的推理形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李志昌;论递归方法的实质和普遍意义[J];楚雄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7 储昭辉;;主范式在数理逻辑中的重要作用[J];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郑怡文;白云晖;;基于数学归纳法抽取循环程序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年14期
9 徐丹;;类型一阶逻辑的理论证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07期
10 苏富忠;逻辑的思维成果结构观[J];东岳论丛;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斐峥;基于神经网络的自动推理理论及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王伟;格值命题逻辑系统LP(X)中基于α-归结原理的自动推理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李海明;关于格值逻辑及自动推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孟丹;基于格蕴涵代数的格值逻辑系统的归结自动推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赵欣培;一种基于Agent的软件过程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6 何友全;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张力锋;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北京大学;2004年
9 郝清赋;逻辑系统动态结构演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刘新;三维空间关系的描述及其定性推理[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慧;三维空间关系定性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2 刘红兵;模糊错误逻辑研究及其在防范证券投资风险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3 张静;时态数据库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2年
4 高颖;领域本体的形式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3年
5 陈文丽;修正的Atanassov命题逻辑及其广义重言式[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6 闫浮;离散数学体系结构[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7 刘振晗;基于广义归结的程序综合[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许栩;基于模糊产生式规则的推理中交互作用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孟文静;论逻辑思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兴超;结合思维状态的VSK-Agent形式化模型[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俊;宋建社;;命题逻辑中的程度化方法[J];电子学报;2006年02期
2 何应灿;真值表的判定方法[J];思维与智慧;1982年06期
3 左卫兵;;一种非均匀概率空间下二值命题逻辑中命题的真度理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陈洪波;;浅谈中学数学中简易逻辑教学[J];黑龙江史志;2008年17期
5 金樊;;推理有效性的判定方法及其特点比较——以命题逻辑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王学;论斯多葛学派的命题逻辑[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7 丁后银;;如何讲解“普通语言学”中的“Propositional Logic”[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姚从军;;古典命题逻辑与模态命题逻辑的形式系统之比较[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9 张清宇;关于系统Z的一些意见[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3年05期
10 余俊伟;形式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全性问题[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壮虎;;相干逻辑的邻域语义学[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2 徐扬;;格值命题逻辑公式及其L真(假)性[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3 张清宇;;古典命题逻辑的证伪系统[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4 李丹菁;陶振麟;;在预测控制中使用命题逻辑及其应用[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社军;;命题逻辑之判定层次及其判定方法[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6 夏梦;;逻辑真理的特点[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娜;;我讲《数理逻辑》课程的方法[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8 陈国勋;陈斌;;F-时态命题逻辑中的归结原理[A];模糊数学和系统成果会论文集[C];1991年
9 郭世铭;;二重命题逻辑系统■_4[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10 孙炳哲;;《肇论》对时空真假的认识——以《物不迁论》与《不真空论》为中心的探讨[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佟芳;首届生命基因高峰论坛举行[N];科技日报;2009年
2 佟佳芳;奋斗攻关四十载 自主创新结硕果[N];科技日报;2009年
3 高南生(作者单位:秦安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数学学习指南[N];甘肃日报;2005年
4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胡泽洪;哲学逻辑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们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8年
5 陈波;逻辑学与理性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6 贾春华 王永炎;“方证论治系统”原理论思考[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哲科;哲学所举办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常亮邋史忠植;语义Web的逻辑基础[N];计算机世界;2007年
9 林圭;固有不然必无不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沈跃春;繁荣和发展逻辑科学[N];安徽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格值命题逻辑系统LP(X)中基于α-归结原理的自动推理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贾春华;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吴瑕;基于扩展规则的定理证明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殷明浩;自动推理和智能规划中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吕进;基于时间和行动规划的知识—意图逻辑[D];西南大学;2008年
6 郭远华;若干逻辑自动推理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斐峥;基于神经网络的自动推理理论及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胡斌;可信的自治式服务协同系统验证[D];浙江大学;2009年
9 田忠锋;形式逻辑前提批判[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惠小静;计量逻辑学及其随机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拙;一阶逻辑模型搜索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4年
2 李彩红;命题逻辑中广义MP问题的合理解及新型反向三I算法[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邓富喜;n值S-MTL命题逻辑系统中的近似推理理论及三I算法的还原性[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黄冲;组合优化中的命题逻辑[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加昆;转折句“p∧q”的逻辑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宋庆燕;命题逻辑公式集上的正则相似关系和一种新型的三I算法[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姚从军;古典命题逻辑与模态命题逻辑[D];河南大学;2005年
8 孟艳平;扰动模糊命题逻辑系统的语义[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吕帅;不确定性智能规划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于丹;“反正”的多角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2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65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