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多主体系统中的知道推理

发布时间:2018-03-29 11:12

  本文选题:多主体系统 切入点:互知推理 出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摘要】:多主体认知逻辑,特别是其中关于多主体之间互知推理的研究,是近十年来国际上新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对于经济学、军事学、博奕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围绕实例分析,介绍了一种通过构造“知道”模型,对多主体互知进行形式刻划和语义分析的方法,意在引起国内读者特别是学者对于这一研究领域的兴趣和关注。
[Abstract]:Multi-agent cognitive logic,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on mutual knowledge reasoning among multi-subjects, is a newly developed field in the world in the last ten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military science, game theor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er sci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of formal description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multi-agent mutual knowledge by constructing "know" model. It is intended to arouse the interest and attention of domestic readers, especially scholar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文;论可能世界的名字[J];哲学研究;2005年09期

2 方同义;本体与境界——中国古代哲学主题的理论阐释[J];哲学研究;1993年03期

3 朱跃;论人的认知与语义的不确定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刘壮虎;必然性的逻辑分析[J];哲学研究;2002年02期

5 张家龙;论本质主义[J];哲学研究;1999年11期

6 林正;论克里普克的本质主义[J];兰州学刊;2004年06期

7 刘叶涛;关于名称和本质的若干思考[J];江汉论坛;2005年01期

8 张微;;本文前面展示的可能世界——一种探索解释学美学的新理论[J];法国研究;1992年02期

9 田润民;“命题=可能世界→真值条件的函项”命题的话题[J];外语教学;1996年03期

10 韦世林;试析夸张辞格的逻辑支点[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泽深;胡浩;;真正的可能性和必然性[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唐晓嘉;陈树文;;认知逻辑的几个语义问题分析[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陈晓平;;谈谈虚拟蕴涵问题[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4 王文方;王一奇;;对路易士虚拟条件句语意论的一个修正[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5 冯棉;;模态逻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6 季秋;王万森;王新;;人工智能中逻辑学的研究[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8 韦世林;;可能世界理论与变异修辞[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9 王启义;;从形式语意论到二维模态语意论[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晓华;;逻辑全能问题研究述评[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季先;理性看待中国贸易顺差可能世界第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中国生态农业最可能世界领先[N];科技日报;2002年

3 刘钢;信息哲学与未来东方科技哲学的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蔡曙山;探索人类心智的奥秘[N];光明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顾定槐 田甜;2015,中国化工可能世界第二[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什么是管理?[N];中国经营报;2003年

7 崔卫平;飞毯起来了你走不走?[N];北京日报;2003年

8 《社会科学报》特约记者 计海庆;强调语境化不意味着科学进步无规则[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阎密;“用100%的努力解决1%的问题”[N];国际商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董沛;迎接考验[N];工人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玉树;理性与可能世界[D];山西大学;2009年

2 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祝勇;革命语境下的语言暴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4 周允程;第一人称信念的哲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张力锋;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北京大学;2004年

6 荣立武;内涵逻辑的哲学基础[D];中山大学;2006年

7 吕进;基于时间和行动规划的知识—意图逻辑[D];西南大学;2008年

8 张立娜;个体词的逻辑语义[D];清华大学;2007年

9 张君;知道逻辑中的知识可传递性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张泽兵;谶纬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鹤腾;可能世界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2 徐晔,

本文编号:1680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680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f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