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语句形式与语词的异释现象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utual defin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words, it is a kind of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phenomenon to realize the stipulation of the meaning of word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ame form of sentence type, one word substitution is used to replace another word, so that one expression reflects the nature of the content of another expression, and it is also the double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d in the ideological process.
【作者单位】: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分类号】:B81-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宏;;论哲学之思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2 牛秋业;康德与叔本华自由观比较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王彦君;试析古代怀疑论向近代怀疑论的转向[J];现代哲学;2001年02期
4 宋婕;休谟的宗教思想及其影响[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12期
5 杨勇;赋诗以理性 塑已以诗情──孔子论“诗”用“诗”初解[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6 黄正华;休谟问题和归纳问题刍议[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7 刘少杰;举步维艰的感性选择——东北老工业基地失业人员求职行为方式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4年06期
8 陈志伟;康德先验性辨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林道海;试论康德关于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关系的学说[J];学术探索;1998年05期
10 姚定一;论形而上学的深层关怀——对后现代主义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的一种回答[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秀萍;环境保护社会制度建构的理论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3 郭嘤蔚;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5 丁成际;“群居和一”如何可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王书婷;为情感赋形:新诗节奏与意象的理论与实践(1917-1937)[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9 教军章;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孙庆斌;勒维纳斯的他者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国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任百成;论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闵晓丽;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保障权的分配正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冬松;吴经熊对霍姆斯法律哲学之承继与超越[D];湘潭大学;2007年
5 谢伟;论虚拟实在[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来顺;客体化世界观的批判与超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王继红;哥白尼式革命的真正完成[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潘火强;论个体的死亡意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海燕;论苏格拉底的辩证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彭瑶;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孔敏;;本体论语句形式与语词的异释现象[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523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52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