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罗默的平等主义:从逻辑推演到社会建构
发布时间:2021-06-23 02:13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崛起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流派,其理论研究目标是要给那些通常被各种形形色色的“思想迷雾”遮蔽的问题予清晰、明确的思考。“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多数是来自英语国家的大学教授,他们不一定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共同的研究场域下开展工作。他们假借现当代西方分析哲学的分析精神,运用数学和逻辑学等现代科学工具去“分析”和“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重要命题和重要原理,试图建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微观基础”,还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精确、科学之身。这种借重于“分析”工具的研究范式被称为“分析范式”或“科学化范式”,被视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次范式转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约翰·罗默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之一。自1978年以来,他在“平等主义”的旗帜下,就“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配正义和政治哲学”、“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公有制与市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本研究以“平等”为切入点,将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机会平等理论、市...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
0.1.1 选题的背景
0.1.2 选题的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2.3 综合述评
0.3 研究思路与框架
0.3.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0.3.2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0.3.3 各章节主要内容
0.4 研究方法与创新
0.4.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0.4.2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0.4.3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
0.4.4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约翰·罗默的研究
1.1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转换
1.1.1 “九月小组”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兴起
1.1.2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崛起探源
1.1.3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置换
1.2 约翰·罗默其人及其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贡献
1.2.1 罗默其人
1.2.2 罗默的研究及其学术贡献
1.2.3 罗默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平等的基础性分析:从一般剥削到福利平等
2.1 从马克思到罗默:对作为不平等表征的剥削的不同理解
2.1.1 马克思: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剥削观
2.1.2 罗默:基于财产关系的“一般剥削理论”
2.2 基于财产关系的“一般剥削”的形式化说明
2.2.1 对剥削的技术分析
2.2.2 对剥削及相关概念的形式化推演
2.3 剥削与平等的逻辑勾连
2.3.1 一般剥削理论:基于财产关系的剥削理论
2.3.2 剥削的非正义性在于初始财产分配的不平等性
2.3.3 剥削形式的演进与不平等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表现
2.4 初始分配均等化:通往平等的逻辑假设
2.4.1 公有制:一种指向未明的实现社会平等的财产关系假设
2.4.2 实现平等的资产安排的不同主张
2.4.3 实现平等的经济机制假设——基于社会选择理论的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福利平等到机会平等
3.1 福利平等的局限性
3.1.1 作为福利平等理论基础的一般剥削理论的诘难
3.1.2 福利平等理论的局限性
3.2 机会平等的提出
3.2.1 机会平等概念的提出及其在西方的政治哲学中的发展
3.2.2 罗默机会平等概念的涵义
3.3 机会平等的政策(EOp)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等的社会建构(一):市场社会主义
4.1 社会主义就是平等主义:对社会主义的重构
4.1.1 对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再审视:基于委托-代理问题的认识
4.1.2 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新定位:基于机会平等的理论
4.1.3 对社会主义财产关系的新思考:基于对公有制的否定
4.2 市场社会主义:实现机会平等的理想建构
4.2.1 市场是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基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4.2.2 市场社会主义:从理论建构到实践模式
4.2.3 市场社会主义的优势:对利润和公害的处理有助于实现平等
4.3 息票经济:实现机会平等的经济运行机制
4.3.1 息票经济的涵义及目的
4.3.2 息票经济的福利平等
4.3.3 息票经济下的企业效率
4.3.4 息票经济下的国际资本流动
4.3.5 息票经济下的金融体制
4.3.6 息票经济下的国家干预
4.3.7 息票经济下的投资计划
4.4 社会民主:实现机会平等的政治运行机制
4.4.1 市场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4.4.2 市场社会主义民主的优点及其实现
4.5 市场社会主义的实践可能性探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等的社会建构(二):社会民主主义
5.1 社会民主主义与平等的实现
5.1.1 从社会主义到社会民主主义
5.1.2 社会民主主义能产生社会主义平等吗?
5.2 收入分配制度安排下实现平等的形式化说明
5.2.1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模型
5.2.2 在美国经济中还原社会主义收入分配模型
5.2.3 同一收入分配模型下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下的不平等
5.3 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罗默平等理论及其实践构想的初步评价
6.1 纯技术性分析的一般剥削理论
6.1.1 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的逻辑结构及其理论目的
6.1.2 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的积极意义
6.1.3 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的局限性
6.2 对基于息票经济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评析
6.2.1 罗默的息票市场社会主义的设计逻辑
6.2.2 罗默的息票市场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
6.2.3 罗默的息票市场社会主义的不足
6.3 对社会民主主义作为实现机会平等的社会建构的评价
6.3.1 必要的说明
6.3.2 如何看待罗默平等理论的第二种社会建构?
6.4 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1. 论文
2. 著作
3. 其他
附录:罗默作品一览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244011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
0.1.1 选题的背景
0.1.2 选题的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2.3 综合述评
0.3 研究思路与框架
0.3.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0.3.2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0.3.3 各章节主要内容
0.4 研究方法与创新
0.4.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0.4.2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0.4.3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
0.4.4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约翰·罗默的研究
1.1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转换
1.1.1 “九月小组”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兴起
1.1.2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崛起探源
1.1.3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置换
1.2 约翰·罗默其人及其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贡献
1.2.1 罗默其人
1.2.2 罗默的研究及其学术贡献
1.2.3 罗默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平等的基础性分析:从一般剥削到福利平等
2.1 从马克思到罗默:对作为不平等表征的剥削的不同理解
2.1.1 马克思: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剥削观
2.1.2 罗默:基于财产关系的“一般剥削理论”
2.2 基于财产关系的“一般剥削”的形式化说明
2.2.1 对剥削的技术分析
2.2.2 对剥削及相关概念的形式化推演
2.3 剥削与平等的逻辑勾连
2.3.1 一般剥削理论:基于财产关系的剥削理论
2.3.2 剥削的非正义性在于初始财产分配的不平等性
2.3.3 剥削形式的演进与不平等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表现
2.4 初始分配均等化:通往平等的逻辑假设
2.4.1 公有制:一种指向未明的实现社会平等的财产关系假设
2.4.2 实现平等的资产安排的不同主张
2.4.3 实现平等的经济机制假设——基于社会选择理论的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福利平等到机会平等
3.1 福利平等的局限性
3.1.1 作为福利平等理论基础的一般剥削理论的诘难
3.1.2 福利平等理论的局限性
3.2 机会平等的提出
3.2.1 机会平等概念的提出及其在西方的政治哲学中的发展
3.2.2 罗默机会平等概念的涵义
3.3 机会平等的政策(EOp)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等的社会建构(一):市场社会主义
4.1 社会主义就是平等主义:对社会主义的重构
4.1.1 对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再审视:基于委托-代理问题的认识
4.1.2 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新定位:基于机会平等的理论
4.1.3 对社会主义财产关系的新思考:基于对公有制的否定
4.2 市场社会主义:实现机会平等的理想建构
4.2.1 市场是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基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4.2.2 市场社会主义:从理论建构到实践模式
4.2.3 市场社会主义的优势:对利润和公害的处理有助于实现平等
4.3 息票经济:实现机会平等的经济运行机制
4.3.1 息票经济的涵义及目的
4.3.2 息票经济的福利平等
4.3.3 息票经济下的企业效率
4.3.4 息票经济下的国际资本流动
4.3.5 息票经济下的金融体制
4.3.6 息票经济下的国家干预
4.3.7 息票经济下的投资计划
4.4 社会民主:实现机会平等的政治运行机制
4.4.1 市场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4.4.2 市场社会主义民主的优点及其实现
4.5 市场社会主义的实践可能性探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等的社会建构(二):社会民主主义
5.1 社会民主主义与平等的实现
5.1.1 从社会主义到社会民主主义
5.1.2 社会民主主义能产生社会主义平等吗?
5.2 收入分配制度安排下实现平等的形式化说明
5.2.1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模型
5.2.2 在美国经济中还原社会主义收入分配模型
5.2.3 同一收入分配模型下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下的不平等
5.3 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罗默平等理论及其实践构想的初步评价
6.1 纯技术性分析的一般剥削理论
6.1.1 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的逻辑结构及其理论目的
6.1.2 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的积极意义
6.1.3 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的局限性
6.2 对基于息票经济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评析
6.2.1 罗默的息票市场社会主义的设计逻辑
6.2.2 罗默的息票市场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
6.2.3 罗默的息票市场社会主义的不足
6.3 对社会民主主义作为实现机会平等的社会建构的评价
6.3.1 必要的说明
6.3.2 如何看待罗默平等理论的第二种社会建构?
6.4 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1. 论文
2. 著作
3. 其他
附录:罗默作品一览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244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24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