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文化演进的逻辑轨迹及其与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12 05:03
消费既是一种经济行为,又是一种文化形态,它同时涉及到经济子系统和文化子系统的运行。而这两个子系统的运行过程既包括纵向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又包括横向的互相联系和影响。因而每一个历史时期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前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又会与同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生互动,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这种特点的消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时候,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随着发展情况的深入和不断变化,消费文化又会显现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直到消费文化发生新的转变,这是消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过程。 而中国的消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过程具有不同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的特色,即“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前是一个全能主义国家,转型之后,国家对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依然十分强大。因此,“国家”是对中国消费问题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与实行民主政治并由市场和资本力量起主导作用的西方国家不同。在中国,消费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事情,还与“国家”这个特殊主体密切相关。国家是一个特殊的观念主体和行为主体,但国家主体并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有权力的...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理论范式、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范式
二、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抑制消费"的文化
第一节 "抑制消费"文化形成的历史因素和条件
一、"抑制消费"文化是"崇俭抑奢"的传统消费文化的延续
二、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抑制消费"文化形成的起点
第二节 国家主体"抑制消费"观念的形成及制度安排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经济条件和国际形势
二、国家主体的战略思想和"抑制消费"观念的形成
三、国家抑制消费的制度安排
第三节 个人主体奉行节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
一、个人主体的节俭消费观念
二、"省吃俭用、量入为出"的消费模式
三、低级化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第四节 推行"抑制消费"文化的结果及变迁的动因
一、推行"抑制消费"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负面效应
二、文化大革命加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抑制消费"文化的变迁
第三章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适度消费"的文化
第一节 国家的消费意识形态向"适度消费"的转变
一、邓小平促成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人民生活"的共识
二、邓小平关于市场的观点促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三、国家主体"适度消费"意识形态的形成
第二节 "适度消费"的制度安排
一、调整积累和消费以及产业间的比例关系
二、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三、废除统购统销制度,实现消费品供应市场化
四、公共消费领域的制度改革开始酝酿和启动
第三节 个人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由"节俭"向"适度消费"的转变
一、思想解放运动和新信念的树立
二、"节俭"消费观逐渐转变为"适度"消费观
三、"从众性"的"两栖型"消费模式
四、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逐渐升级
第四节 "适度消费"文化使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拟合良好
第四章 市场经济时期"鼓励消费"的文化
第一节 国家"鼓励消费"意识形态的形成
一、"鼓励消费"意识形态形成的经济背景
二、"鼓励消费"成为现阶段及长时期内国家消费意识形态的核心
三、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四、以提高供给和消费效率为宗旨进行公共消费制度的改革
第三节 多种形态的个人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
一、影响个人消费观念及消费模式的多元化因素
二、多种形态的消费观念
三、主导消费模式仍是传统消费模式的延续
四、总体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有所提升,消费分层明显
第四节 "鼓励消费"文化效果有限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大量投资挤占了改善人民生活与消费的资源和财富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偏低并且不断下降
三、国民收入再分配未起到调节收入差距、提供健全保障的作用
四、利益博弈不均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结构不利于内需增长
五、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使我国城市化滞后,工业化分裂,消费断层
总结
一、国家消费意识形态和消费制度安排的转变逻辑
二、个人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转变逻辑
三、中国消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四、中国消费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向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3951705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理论范式、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范式
二、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抑制消费"的文化
第一节 "抑制消费"文化形成的历史因素和条件
一、"抑制消费"文化是"崇俭抑奢"的传统消费文化的延续
二、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抑制消费"文化形成的起点
第二节 国家主体"抑制消费"观念的形成及制度安排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经济条件和国际形势
二、国家主体的战略思想和"抑制消费"观念的形成
三、国家抑制消费的制度安排
第三节 个人主体奉行节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
一、个人主体的节俭消费观念
二、"省吃俭用、量入为出"的消费模式
三、低级化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第四节 推行"抑制消费"文化的结果及变迁的动因
一、推行"抑制消费"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负面效应
二、文化大革命加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抑制消费"文化的变迁
第三章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适度消费"的文化
第一节 国家的消费意识形态向"适度消费"的转变
一、邓小平促成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人民生活"的共识
二、邓小平关于市场的观点促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三、国家主体"适度消费"意识形态的形成
第二节 "适度消费"的制度安排
一、调整积累和消费以及产业间的比例关系
二、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三、废除统购统销制度,实现消费品供应市场化
四、公共消费领域的制度改革开始酝酿和启动
第三节 个人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由"节俭"向"适度消费"的转变
一、思想解放运动和新信念的树立
二、"节俭"消费观逐渐转变为"适度"消费观
三、"从众性"的"两栖型"消费模式
四、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逐渐升级
第四节 "适度消费"文化使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拟合良好
第四章 市场经济时期"鼓励消费"的文化
第一节 国家"鼓励消费"意识形态的形成
一、"鼓励消费"意识形态形成的经济背景
二、"鼓励消费"成为现阶段及长时期内国家消费意识形态的核心
三、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四、以提高供给和消费效率为宗旨进行公共消费制度的改革
第三节 多种形态的个人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
一、影响个人消费观念及消费模式的多元化因素
二、多种形态的消费观念
三、主导消费模式仍是传统消费模式的延续
四、总体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有所提升,消费分层明显
第四节 "鼓励消费"文化效果有限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大量投资挤占了改善人民生活与消费的资源和财富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偏低并且不断下降
三、国民收入再分配未起到调节收入差距、提供健全保障的作用
四、利益博弈不均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结构不利于内需增长
五、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使我国城市化滞后,工业化分裂,消费断层
总结
一、国家消费意识形态和消费制度安排的转变逻辑
二、个人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转变逻辑
三、中国消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四、中国消费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向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3951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95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