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及其渊源
本文关键词:论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及其渊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简单性作为科学家的信念,引起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关注。爱因斯坦的逻辑简单性思想不仅是他的科学信念,而且也是科学认识的指导原则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准则,并且体现在他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中。本文首先对爱因斯坦之前的简单性思想进行了梳理,为理解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独创性奠定基础;其次,探讨了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他创立相对论的影响,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最后,分析了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的来源,特别是斯宾诺莎哲学的影响,为人们理解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具体的案例。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逻辑简单性 爱因斯坦 宇宙宗教感情 斯宾诺莎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简单性作为科学家的信念、科学认识的指导原则或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准则,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各个阶段,体现在许多科学重大成就之中,其内涵伴随着一些科学家和思想家的诠释不断丰富和深化,并且引起了当代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关于简单性至少有四种理解:一是简单性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平,王德保;论简单性原则的方法论意义[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陶理;简单性原则——科学研究的美学准则与方法论原理[J];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05期
3 胡化凯;为何要坚持逻辑简单性原则——试析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的物理学认识基础[J];大自然探索;1996年04期
4 曹志平;文祥;;科学研究中信仰的合理性——爱因斯坦重要的科学哲学思想[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王阳;简单性原则:闪耀真理的光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1期
6 程金生;科学的人文价值——重新理解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年03期
7 黄炳线;斯宾诺莎哲学思想对爱因斯坦的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黄政新,周济;关于物理理论基础的逻辑简单性原则[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4期
9 钱时惕;;论爱因斯坦的“逻辑简单性”原则[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2年03期
10 李醒民;爱因斯坦 :批判学派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妍;科学理论体系中的简单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敏;;乔姆斯基的简单性原则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2 李少丹;;超越简单性范式,厘清体能训练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3 胡永红;周登嵩;;复杂科学视域下体育学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差异和整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4 孔昭君;初论国民经济动员学的研究纲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陶理;科技写作与简单性原则[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张四海;;高中生物模型教学的研究进展[J];成才之路;2010年09期
7 陈祖芬;;关于档案学发展史分期结构的反思[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庞跃辉;王a\;;关于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的认知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朱文军;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心理分析及其能力培养[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庞跃辉;;现代交通结构的审美系统认知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张衡;;论拉卡托斯科学编史思想的双层结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王彦雨;;科学文本研究的神话范式及其转变[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唐文佩;;“赫森论点”文本研究[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4 邓华;;略论机械自然观的内涵及其影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赵峰;;无翼之“鸟”为什么需要“鸟类学”?——对温伯格观点的反驳与思考[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王琦;;科学传播的一种方式:释义——波爱修斯对科学知识传播的一种启示[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高洁;袁江洋;;欧盟科学技术制度化进程之始端:CERN的创建——关于CERN创建初期核心成员的一项群体志分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持续发展的奥秘[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刘思峰;J.福雷斯特;;不确定性系统与模型精细化误区[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裘杰;两种文化语境下的中俄科学哲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套格图桑;论非线性发展方程求解中辅助方程法的历史演进[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玲;差异教学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孟献华;基于化学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岳鹏;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祝勇;革命语境下的语言暴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王琪;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苏玉娟;科恩的科学编史思想与方法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s,
本文编号:489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48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