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人民利益观及其当代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23:07
本文关键词:胡锦涛人民利益观及其当代启示研究
【摘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维护人民利益,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质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由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民利益观,找到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基本途径。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我国各届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总结出自己的人民利益观。胡锦涛同志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位领导人,其人民利益观全面而丰富。笔者试图从党的重要历史文献中,挖掘总结其人民利益思想以形成系统的利益观,为进一步探索实现人民利益途径奠定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内容是梳理胡锦涛人民利益思想,进而总结胡锦涛人民利益观,最终落在解决人民利益矛盾、维护人民利益的路径探索。文章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含义及产生条件。主要从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基本含义、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阐发。基本含义是从人民利益观的含义引申到胡锦涛人民利益观含义,厘清二者的区别。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人民利益思想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民利益思想。胡锦涛人民利益观是在继承总结这些伟人的人民利益思想基础上有所创新。人民利益思想不是现代人的产物,而是古已有之。追溯人民利益思想的历史渊源,可以归结为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和义利思想。而现实依据主要来自于世情、国情、党情三个方面。国际上关注和强调人权已成时代潮流;国内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人民利益矛盾问题居多;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使命就是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第二章是胡锦涛同志人民利益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也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在继承和吸收前人优秀人民利益思想的基础上,构建出胡锦涛同志相对全面的人民利益观,从理念、立场、目标、原则、重点、方法、六个维度进行系统、完整的归纳。无论是哪个维度都离不开一切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是胡锦涛为实现人民利益进行的创新之举。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主要内容是树立“利为民所谋”的理念;坚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确立构建以利益协调发展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利益分配的公平正义原则;采用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方法。胡锦涛人民利益观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实践性、内容的系统性和显著的创新性。第三章是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当代启示。也是本文的最终落脚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重点内容: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具有重要价值;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观和利益观教育;建立长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防止以权谋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证利益分配的公正公平。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在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当代践行;促进社会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观和利益观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观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利益观教育。建立长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防止以权谋私: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注重监督约束机制的可持续性。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证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坚持利益分配的公正公平是党和政府的主要责任;建立利益分配公正公平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胡锦涛 人民利益观 中国共产党 当代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9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文献综述11-17
- 一、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一) 关于利益观念变化和地位研究11
- (二) 利益矛盾类别的研究11
- (三) 维护和发展人的利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1-12
- 二、国内研究现状12-14
- (一) 关于利益观的概念界定12-13
- (二) 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主要内容研究13
- (三) 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基本特征研究13-14
- (四) 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价值分析14
- (五) 维护和发展当前人民利益的对策研究14
- 三、简要评述14-17
- 引言17-23
- 一、选题意义17-20
- (一) 理论意义18-19
- (二) 实践意义19-20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20-21
- (一) 研究思路20
- (二) 研究方法20-21
-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21-23
- (一)研究的重点21
- (二) 研究的难点21
- (三) 研究的创新点21-23
- 第一章 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含义及产生条件23-35
- 一、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含义23-25
- (一) 利益观与人民利益观的含义解析23-24
- (二) 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含义解析24-25
- 二、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理论基础25-29
- (一)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利益思想25-26
- (二) 列宁维护苏维埃国家人民利益思想26-27
- (三) 毛泽东全心全意维护劳动人民利益思想27-28
- (四) 邓小平发展人民物质利益思想28-29
- (五) 江泽民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想29
- 三、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历史渊源29-31
- (一)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30
- (二) 中国古代义利思想30-31
- 四、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现实依据31-35
- (一) 世情:强调和关注人权实现已成时代潮流31-32
- (二) 国情: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增多32
- (三) 党情:维护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使命32-35
- 第二章 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35-47
- 一、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主要内容35-42
- (一) 树立“利为民所谋”的理念35-36
- (二) 坚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36-38
- (三) 确立构建以利益协调发展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38-39
- (四) 以改善民生为关键39-40
- (五) 坚持利益分配的公平正义原则40-41
- (六) 采用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方法41-42
- 二、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基本特征42-47
- (一) 时代性42-44
- (二) 实践性44
- (三) 系统性44-45
- (四) 创新性45-47
- 第三章 胡锦涛人民利益观的当代启示47-57
- 一、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具有重要价值47-49
- (一)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当代践行47-48
- (二) 促进社会利益关系和谐发展48-49
- 二、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观和利益观教育49-51
- (一)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观教育49-50
- (二)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利益观教育50-51
- 三、建立长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防止以权谋私51-54
- (一) 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52
- (二) 注重监督约束机制的可持续性52-54
- 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证利益分配的公正公平54-57
- (一) 坚持利益分配的公正公平是党和政府的主要责任54-55
- (二) 建立利益分配公正公平的体制机制55-57
- 主要参考文献57-61
- 后记61-63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情况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光;论利益的类别[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2 李淑贤;关于毛泽东同志的物质利益思想[J];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02期
3 洪远朋;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利益理论的贡献[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06期
4 钟志凌;;社会利益格局变化背景下集体主义教育的定位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08期
5 洪远朋,于金富,叶正茂;共享利益观: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J];经济经纬;2002年06期
6 李旭辉;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利益理论[J];经济评论;2004年03期
7 范铁中;刘志礼;谢永宽;;西方利益协调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理论导刊;2007年12期
8 刘明合;论党的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J];理论与改革;2005年03期
9 孙力;人民利益代表的政治机制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曾建萍;;论胡锦涛对党的“人民利益观”的发展创新[J];探索;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1015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01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