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我国陪审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20:09

  本文关键词:我国陪审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陪审制度 人民陪审员 陪审制度改革 司法公正


【摘要】:为进一步完善陪审制度,推动司法民主,实现司法公正,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常委员会通过《关于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并印发《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至此,陪审制度成为了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众对陪审制度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一方面,陪审制度提高了司法民主化程度和司法公信力,同时能够提高审判结果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另一方面,陪审制度所具有的法治教育功能也不容小视。但我们必须承认,现阶段我国陪审制度还有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立法方面的缺陷,陪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不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缺乏广泛性;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二是法院实践方面,虽然法院探索了陪审制大合议庭和专家陪审员制度,但依然未能改变陪审员积极性较低、法律素质不高和“陪而不审”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重新审视我国的陪审制度,健全其内容,尤为重要。陪审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提出,为陪审制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道路。方案从陪审员的选任条件、选任程序、参审范围、参审职权、退出和惩戒机制以及履职保障制度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完善。试点法院对此也进行了积极地探索,虽然改革工作已初步取得成效,但试点措施的实施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本文从陪审员的选任退出机制、庭前阅卷制度、案件评议机制、奖惩机制和培训方法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对策建议。使陪审制度走出困境,保障人民陪审员真正地参与到司法审判活动中,让其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关键词】:陪审制度 人民陪审员 陪审制度改革 司法公正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2
  • 第1章 陪审制度概述12-17
  • 1.1 陪审制度的概念12
  • 1.2 陪审制度的价值12-15
  • 1.2.1 陪审制度提高了司法民主化程度12-13
  • 1.2.2 陪审制度有利于司法公信力的提高13
  • 1.2.3 陪审制度能够提高审判结果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13-14
  • 1.2.4 陪审制度具有法治教育功能14-15
  • 1.3 我国陪审制度与英美法系陪审制度的区别15-17
  • 1.3.1 陪审员的参审形式不同15
  • 1.3.2 陪审员的职能不同15-17
  • 第2章 保障我国陪审制度运行的相关规定及其问题分析17-22
  • 2.1 我国陪审制度的相关规定17-19
  • 2.1.1 陪审制度的适用范围17-18
  • 2.1.2 陪审员的选任资格18
  • 2.1.3 陪审员的选任方式18-19
  • 2.1.4 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19
  • 2.2 我国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19-22
  • 2.2.1 陪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不完善19-20
  • 2.2.2 人民陪审员选任缺乏广泛性20
  • 2.2.3 缺乏系统的陪审员管理机制20-22
  • 第3章 陪审制度改革试点前法院陪审方式的探索22-29
  • 3.1 陪审制度改革试点前法院陪审方式的探索22-26
  • 3.1.1 陪审制大合议庭22-24
  • 3.1.2 专家陪审员制度24-26
  • 3.2 我国法院陪审方式实践中出现的问题26-29
  • 3.2.1 陪审员法律素质普遍较低,难以在庭审中发挥实质作用27
  • 3.2.2 陪审员积极性不高,,“请而不来”现象严重27-29
  • 第4章 陪审制度改革试点措施、实施效果及问题分析29-39
  • 4.1 陪审制度改革试点的背景和意义29
  • 4.2 改革试点措施的具体规定29-33
  • 4.2.1 放宽了陪审员的选任条件29-30
  • 4.2.2 细化了陪审员的选任程序30
  • 4.2.3 扩大了陪审员的参审范围30-31
  • 4.2.4 调整了人民陪审员的参审职权31-32
  • 4.2.5 完善了陪审员的退出和惩戒机制32
  • 4.2.6 完善了陪审员的履职保障制度32-33
  • 4.3 改革试点措施的实施状况考察33-35
  • 4.3.1“三个随机抽选”有效解决“专职陪审员”问题33-34
  • 4.3.2 初步实现陪审员管理多元化34-35
  • 4.3.3 实现陪审员培训方式多样化35
  • 4.4 改革试点措施存在的相关问题35-39
  • 4.4.1 陪审员的选任和退出机制存在问题35-36
  • 4.4.2 陪审员的庭前阅卷制度缺乏保障36
  • 4.4.3 合议庭案件评议机制存在缺陷36-37
  • 4.4.4 对陪审员奖惩机制的规定不够完善37
  • 4.4.5 陪审员的培训方法偏离“事实审”的要求37-39
  • 第5章 完善陪审制度的对策建议39-47
  • 5.1 完善陪审制度的立法39-40
  • 5.1.1 将陪审制度引入宪法39
  • 5.1.2 制定《人民陪审员法》39-40
  • 5.2 陪审员的选任和退出机制的完善40-42
  • 5.2.1 陪审员选任机制的完善40-41
  • 5.2.2 陪审员退出机制的完善41-42
  • 5.3 陪审员参与庭前阅卷制度的完善42
  • 5.4 合议庭案件评议机制的完善42-44
  • 5.4.1 进一步完善合议庭成员的配置方式43
  • 5.4.2 案件评议细则的规范43-44
  • 5.5 陪审员奖惩机制的完善44-45
  • 5.5.1 建立陪审员激励机制45
  • 5.5.2 完善陪审员的惩戒机制45
  • 5.6 陪审员培训方法的完善45-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小榭;发挥妇联陪审员作用的思考[J];中国妇运;2003年04期

2 赵小锁;谈谈我国陪审员制度的改革[J];人民论坛;2003年01期

3 王莹莹;;日本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启示[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刘洋;;防止专家陪审员成为新的腐败增长点[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5 孙晶晶;;中日陪审员制度比较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吴芳;潘云华;;浅谈公民有序司法陪审[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5期

7 秋风;陪审员不应专业化[J];新闻周刊;2004年16期

8 肖铃;妇联陪审员中立性质疑[J];南昌高专学报;2004年01期

9 李晶;对我国陪审员制度的再思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刘兰秋;日本陪审员制度之评介[J];中国司法;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妍;;军人陪审员制度的实践现状和价值分析——多维视角检视军人陪审员的角色定位[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惠;;浅析我国的陪审员制度[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方勇;;何必将“外行”当内行——“陪而不审”的法社会学角色理论解释[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4 张宁;;基层法院陪审员有效参审的实证研究——从微观运行契合性的角度[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林晓君;;金融审判中专家陪审的实践及制度转化——以浦东新区法院金融审判实践为视角[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杨照民;打造有执业荣誉感的陪审员队伍[N];人民法院报;2007年

2 吴木銮;从香港陪审员被判谈社会共同治理[N];福建日报;2008年

3 洪丹;让陪审员不再是沉默大多数[N];南方日报;2013年

4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联合国发展权高级咨询专家 汪习根 郭敏;陪审员制度改革的法理基础[N];法制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李郁;解决司法不公陪审员作用有多大[N];法制日报;2005年

6 高柱;陪审不能成为“陪衬”[N];工人日报;2005年

7 孔维寅;防范陪审员良心缺失的措施[N];江苏法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郑金雄 本报通讯员 白良德 刘 宏;陪审员话陪审[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程东宁;陪审为何成“陪衬”[N];西部时报;2005年

10 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根发;日本刑事司法改革 推行陪审员制度意图何在[N];法制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民意回应视野下我国陪审制度的完善[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张纯纯;论我国民事诉讼陪审制合议庭[D];广西大学;2016年

3 靳锦;论我国民事专家陪审制度的构建[D];辽宁大学;2016年

4 王飞;我国刑事陪审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5 康志南;我国陪审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6 李敏;我国大陪审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7 胡雪梅;刑事专家陪审员制度[D];湘潭大学;2011年

8 张懋原;“专职陪审员”现象的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9 陈龙;陪审员“精英化”问题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10 施鹏鹏;法国参审制及其借鉴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20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020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3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