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改进党内政治生活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形势下改进党内政治生活问题研究
【摘要】: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党内政治生活指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员和党内各级组织之中开展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等活动。从狭义上讲,指的是党内组织生活。本论文在广义上使用“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载体。从根本上讲,改进党内政治生活就是指:使党内政治生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有效运行,从而体现党的宗旨和性质。改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质就是指在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科学处理党内关系。党内政治生活与下面几个方面有关:第一,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是改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第二,科学处理党内矛盾是改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第三,开展整风整党运动和集中教育活动是改进党内政治生活的经常性机制;第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改进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保证;第五,造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是改进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和方向。目前,党内政治生活的现状是逐步实现了正常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也得到积极推进,但也存在着某些党的基层组织生活不健全、民主化水平不高和党内生活庸俗化等问题。新形势下改进党内政治生活,要遵循党员平等、党员主体、政治大局、厉行法治、与时俱进和严肃性等原则。其基本途径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借鉴国外政党党内政治生活的某些经验和做法以及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 党的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前言9-16
- 一、选题缘由9-10
- 二、研究意义10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0-14
- 四、研究方法14
- 五、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4-16
- 第一章 党内政治生活概述16-23
- 一、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16-18
- (一)“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16-17
- (二)党内政治生活的特征17
- (三)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质17-18
- (四)党内政治生活的功能18
- 二、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严格党内组织生活18-19
- 三、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科学处理党内矛盾19-20
- 四、党内政治生活的经常性机制:整风整党运动及集中教育活动20-21
- 五、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保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21
- 六、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和方向:造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21-23
- 第二章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现状及制约因素23-30
- 一、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状况23-25
- (一)党内政治生活实现正常化23
- (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23-24
- (三)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积极推进24-25
- 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问题25-27
- (一)某些党组织基层组织生活尚未健全,开展得不正常25-26
- (二)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水平仍然不高26
- (三)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问题较为突出26-27
- 三、新形势下改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制约因素27-30
- (一)党的组织化程度27-28
- (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程度28
- (三)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28-29
- (四)党的理论创新能力29-30
- 第三章 新形势下改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和途径30-39
- 一、新形势下改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30-34
- (一)党员平等原则30-31
- (二)党员主体原则31
- (三)政治大局原则31-32
- (四)法治原则32
- (五)与时俱进原则32-33
- (六)严肃性原则33-34
- 二、新形势下改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途径34-39
-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34-35
- (二)健全基层组织和基层组织生活35
- (三)毫不动摇地积极发展党内民主35-36
- (四)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36-37
- (五)借鉴国外政党党内政治生活的某些经验和做法37-38
- (六)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38-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3-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明伟;;网络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J];理论学刊;2002年02期
2 李昭伟;整合政治参与 建设政治文明[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3 祁林德;政治文明建设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包载;政治文明的层面[J];政工研究动态;2003年Z2期
5 虞崇胜;;政治因文明而进步,文明因政治而生辉——政治与文明[J];理论参考;2003年07期
6 张建贤;论法治与政治文明的关系[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刘兵;关于城区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几点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2004年02期
8 汪闻生;;政治文明的涵义及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特定内容[J];上海人大月刊;2004年05期
9 亓光;池忠军;;政治生活的目的:何种公共性与如何合理[J];学术交流;2007年09期
10 许耀桐;;政治变迁应从激进化转向渐进化——新政治观还须加强的两个方面[J];人民论坛;2012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华;;试论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依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建平;;不断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30年政治发展的一种反思[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黄丽清;;政治也可以生活化[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邓志强;;网络社会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研究[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6 周贵卯;;试论社会稳定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何绍辉;黄海;;新时期青年政治意识表达变化研究[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8 武立静;;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A];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C];2013年
9 王建民;;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都得讲政治[A];灯塔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五周年论文专辑[C];1996年
10 陈仕龙;;简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政治学教授 桑玉成;有一种生活叫“政治生活”[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傅达林;从代表委员座位调整看政治惯例变革[N];各界导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N];人民日报;2014年
4 本报评论员;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N];解放军报;2014年
5 本报评论员;落实党内政治生活新要求[N];人民日报;2014年
6 本报评论员;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N];河南日报;2014年
7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张永刚;坚决抵制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N];河南日报;2014年
8 对话人 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主任 谢春涛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竹立家 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斌雄 本报记者 孟德成 王_g;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
9 本报评论员;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N];浙江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江琳;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N];人民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来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2 英配昌;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王永志;中俄市场化进程中政治权力作用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健;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左高山;政治暴力批判[D];清华大学;2005年
7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建伟;当代西欧公众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刁桐;社会抗争的治理之道[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贾建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D];中共中央党校;199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斌;政治博客的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D];东北大学;2008年
2 马姝悦;中国共产党加强纯洁性建设的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郑宪卫;南京市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4 张敦伟;革命在别处:国家政治中的抗争与妥协[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5 康亮;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6 吴赛龙;社会转型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李楠;我国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8 王
本文编号:1055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055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