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青年对国家认同状况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青年对国家认同状况的分析
【摘要】:国家认同程度影响着公民在个人、群体与国家关系上的态度和行为。对内蒙古青年国家认同状况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内蒙古青年在国家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国家发展前景的预期和国家与社会责任的价值判断三个维度的测量值较高,这是保持和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在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国家民主法制状况的评价和国家社会管理状况的评价三个维度的测量值相对偏低,这将会对国家认同产生一定的削弱作用。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团校;
【基金】:共青团中央2012-201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民族地区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编号:2013YB039)的成果
【分类号】:D432.6;D633
【正文快照】: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心理基础,影响着公民在个人、群体与国家关系上的态度和行为。国家认同的程度较高,公民就能在争取和实现群体权益和个人权益的同时,主动维护国家的权益,保持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又将为公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智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述论[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高永久;朱军;;论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3 李忠;石文典;;当代民族认同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小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2 郑娇;叶兴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模式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3 杜亮;马力克·阿不力孜;;中国(维吾尔族)人:维吾尔族初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4 杨贞;叶兴艺;;双重认同理论的建构与典型实践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2期
5 肖承罡;;论增强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现实意义[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吴鲁平;刘涵慧;王静;;公民国家认同的特点及其与对外接纳度的关系研究——来自ISSP(2003)的证据[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年01期
7 许立坤;;论文化统战工作的基本任务[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张宝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比较[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9 邵晓霞;傅敏;;论文化身份认同类型学理论及其对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10 何莹;赵永乐;郑涌;;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与反思[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孙勇;;中国大边疆战略研究论纲——多重世界非恒称视角下的力量博弈[A];华西边疆评论(1)[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陈丽明;民族联合途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敖福军;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汤法远;社会转型期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吐尔逊阿依·吐拉买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汪静;伊斯兰教对和谐乡村社区建设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王静峰;哈萨克斯坦民族关系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汪源;辽宁下露河乡朝鲜族身份认同的调查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汪峰;刚果(金)内战研究(1996-2003)[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肖锐;我国跨界民族哈萨克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文慧;黔东南州苗族的民族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袁小飞;影响北京市民族关系的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巴特;蒙古族大学生民族意识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中民;;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3期
2 李禹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论华夏社会中民族、国家意识的同一性[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郭艳;;试论发展中国家的双重认同危机[J];国际论坛;2007年01期
4 张永红,刘德一;试论族群认同和国族认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吴燕和,袁同凯;族群意识·认同·文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6 刘海涛;;论“族群”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7 王纪芒;;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以中国某边疆地区的朝鲜族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4期
8 刘鸿武;;黑非文化的现代复兴与民族国家文化重构[J];历史教学;1993年10期
9 王亚鹏,万明钢;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10 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喇维新;西北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健康与高教管理策略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2 杭聪;;国家认同、国家制度建设和国民经济福利——兼与陈晓律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年04期
3 王海峰;;塑造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J];求索;2010年08期
4 郭忠华;;动态匹配·多元认同·双向建构——再论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森林;;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J];现代哲学;2012年01期
6 颜俊儒;;加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论纲[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7 宋新伟;陈占芳;;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分析及途径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8 ;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J];公安研究;2013年05期
9 赵海立;;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J];南洋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10 吴瑞财;;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挑战与应对[J];教学与研究;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饶印莎;;大学生国家认同对其与奥运卷入的影响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应小萍;陈午晴;王兵;王俊秀;杨宜音;;国家认同和体育观念关系初探[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南长森;;西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市场化运作与国家认同研究[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6 刘新利;;试论电视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李宜强;;对区域一体化文化认同的研究:以法国与欧盟为例[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韦磐石;赵燕;张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国家认同与北京奥运会: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学生的回应(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高山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认同的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力达;法国:国家认同大讨论解决了什么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难以抉择: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俄罗斯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李禹阶 向中银;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国家认同观念[N];光明日报;2011年
5 刘力达;法国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立与废”的纠结[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王立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的国家认同及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韩震;中国梦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N];北京日报;2013年
9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王超品 杨荣华;中国梦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N];云南日报;2014年
10 于福坚;一杯鸡尾酒:美国民族与国家认同的构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向东;文化多元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建构[D];吉林大学;2015年
2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皓;软传播对国家认同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常轩;湘西进城务工苗族农民的国家认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马海莉;西藏地区藏族高中生国家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5 曹娅;国家认同影响因素比较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6 夏宁波;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变迁中的农民国家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子愿;新中国的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实现(1949-1956)[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魏新;中华民族共同利益视角下台海两岸国家认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宝林;我国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培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闫苗;云南藏区藏族的国家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03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203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