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9 17:08
本文关键词:城中村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在不少城市中的建成区内或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存在一些在行政、户籍以及土地权属等问题上仍保留着农村管理模式的城中居民点--城中村。城中村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下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物质空间产物。城中村的产生对党委、政府加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加强城中村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对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的意义。 萍乡市属中部欠发达地区,是以资源为主的工矿城市,城中村问题显现较晚。但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城市转型导致城市化的迅速扩张,城中村问题日益凸显。安源区是萍乡中心城区的主城区,是萍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萍乡推进城市转型的前沿阵地、排头兵和示范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打造安源转型示范区、实现萍乡城市转型梦的道路选择,其产生的城中村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安源区委、区政府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加强城中村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城中村问题的表象,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措施,让城中村问题能够逐步有效地得以解决或逐步缓解,最大限度地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扫除或减少障碍。当前,安源区城中村所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是拆迁改造、基础设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主法治、社会治安、社会观念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职能、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方法滞后。因此,加强安源区城中村社会管理就是要围绕实现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成村中村为总体目标,完善和优化城中村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多元化主体作用;坚持科学规划、改造、建设城中村;加强城中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教文体卫生等社会事业;切实维护城中村社会秩序稳定;积极扩大城中村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城中村社会管理机制;着力营造城中村社会管理法制环境;正确引导城中村的社会舆论。 城中村表现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形态。其问题首先是农民问题,是与“三农问题”相关联的问题;其次是城市问题,是农民融入城市的问题。城中村问题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越来越成为考验城市政府及其管理者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试金石。加强城中村社会管理,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政治、经济、法律、教育、行政等手段全面解决城中村问题,已成为基层党委政府的必然选择。 本文研究认为:①城中村不能简单的被认为是城市“毒瘤”,其作用不能忽视。②城中村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政府和社会要善待与包容,城市与城中村要和谐共存。③城中村的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但政府主导作用是关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42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晴,常青;“城中村”改造实验——以珠海吉大村为例[J];城市规划;2002年11期
2 魏立华,闫小培;“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城市规划;2005年07期
3 田莉;“都市里的乡村”现象评析──兼论乡村─城市转型期的矛盾与协调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5期
4 陈振明;邵东珂;吴勇锋;吴进进;王永坚;高杨;陈芳;;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福建省的案例研究[J];东南学术;2011年04期
5 刘中起;马西恒;;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新方式的路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6 田群;;浅析改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7 何增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走向新的社会管理模式——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之二[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09期
8 彭连清;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1年12期
9 王福定;城市化后的村庄改建模式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4年06期
10 赵过渡,谢水明;关于广州市对外来人口实行IC智能卡管理的个案调查[J];人口学刊;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双;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间形态的和谐嬗变[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37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23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