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对政治和谐的探索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对政治和谐的探索
【摘要】:政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成要件,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力保障。中国共产党对政治和谐的探索历程,逐步实现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人治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一是要解决好高度集中的人治与政治和谐的矛盾;二是要充分发挥民主法制的政治和谐功能。
【作者单位】: 中共怀化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251
【正文快照】: 政治和谐作为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不懈追求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有关思想源远流长。西方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将和谐观念引入政治和社会领域。中国古人对政治和谐的思考,早在几千年前有政治思想文字可考的商朝就已经开始了。然而,真正将政治和谐作为基本理论内涵进行系统研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赵秉志;阴建峰;;新中国刑法立法60年——以影响刑法立法的客观范畴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晨光;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樊新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分结合模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华,邹慧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学思考[J];黑河学刊;2005年04期
2 朱昔群;;政治和谐与执政党的现代转型[J];领导之友;2011年05期
3 曾芳莲;赖亦明;;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评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4 伊建民;;毛泽东政治和谐思想探析[J];学习与探索;2007年05期
5 王小芸;周五一;;政治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贾绘泽;黄雪丽;;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探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赵国友;;经济增长与政治和谐——兼论新时期党执政合法性体系战略的路径构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李友松;;略论和谐社会建设[J];学习月刊;2006年24期
9 郭震;;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的和谐社会观[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杨占平;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乔耀章;姚尚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逻辑[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马绍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辩证思考[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辽化鞍山分公司 冯长德;规范兼容下的社会运筹[N];鞍山日报 ;2009年
2 刘宗发;和谐社会的话语系统[N];湖北日报;2007年
3 冯宝成(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三系九队);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的“和谐社会”观[N];辽源日报;2006年
4 常琦彪;党旗飘飘春风暖[N];白银日报;2006年
5 华挺;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中的“社会”有区别[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符文华;分类指导 注重工作创新 营造浓厚氛围[N];楚雄日报(汉);2005年
7 张雄 中共株洲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执政党最关键的是规范执政行为[N];湘声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博;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科学技术基础[D];东北大学;2009年
2 张双双;我国和谐社会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实证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3 成小夏;关于毛泽东邓小平和谐政治关系理论研究及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倩;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远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37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237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