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构、进化到嵌入:民主制度建设的认知模式及其发展
本文选题:民主制度建设 切入点:认知模式 出处:《理论与改革》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认知模式是民主制度建设的认识论基础。理论界关于民主制度建设的理解,主要存在"建构论","进化论"、"嵌入论"三种模式。"建构论"强调民主制度建设中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但具有"完美化"色彩和"工程技术"倾向;"进化论"强调民主制度建设的客观性、自发性、持续性,但具有"宿命论"色彩和"机械唯物主义"倾向。"嵌入论"将社会关系网络分析和社会情境变量引入到民主制度建设的分析中,凸显民主制度建设的主体间性和关系互动性,具有一定的范式变革意义。"嵌入论"的应用分析表明: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并不是简单"建构"和"进化"的,而是作为嵌入性的内容存在。"协商"的原则和机制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结合中国自身民主政治发展的自主创新和独特实践,不断嵌入到多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去的。
[Abstract]:Cognitive mode is the epistemological basis of democratic system construction. There are three mod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democratic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oretical circle, namely "constructivism", "evolution theory", "embeddedness theory", and "constructivism", which emphasizes the subjectivity of human being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system. Initiative, creativity, but with the color of "perfect"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endency; "Evolutionism" emphasizes the objectivity, spontaneity, continuity of democratic system construction, However, it has the color of "fatalism" and "mechanical materialism". "embedding theory" introduce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social situational variables into the analysis of democratic system construction, which highlights the inter-subjectivity and interactivity of democratic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embedding theory"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s not simple "construction" and "evolution". The principle and mechanism of "consultation" are guid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unique practice of China's own democratic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are constantly embedded in multiple social relations and social structures.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
【基金】:董石桃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过程中的公民有序参与研究,15KS066)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过程中的公民有序参与研究,15A191)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建设视域中的毛泽东政治协商思想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中心开放课题(国家建设视域中的毛泽东政治协商思想研究,编号:14MY0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3批面上资助项目(公民资格视域中的农民政治参与研究,2013M531791) 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协商民主过程中的公民有序参与研究,2016T90753)
【分类号】:D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家毫;;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政府协商[J];求是;2015年11期
2 马一德;;论协商民主在宪法体制与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3 张翔;吴晓林;;中国行政机构协商民主的运作模式、逻辑与建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04期
4 奥赖恩·A·路易斯;斯文·斯坦默;王丽娜;马得勇;;制度如何演进:进化论与制度变迁[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周少来;;发展导向型参与民主:中国民主建构的路径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4年02期
6 程熙;;嵌入式治理:社会网络中的执政党领导力及其实现[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7 林宏丹;;以制度建设推进社区的协商民主[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刘天宝;柴彦威;;中国城市单位制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5期
9 王秋安;;自然进化论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10 李强彬;廖业扬;;中国语境下协商民主的发展:理由、可能与路径[J];求实;2012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军宁;;猿猴社会的政治进化规律[N];东方早报;2013年
2 李君如;;把协商民主这一重要制度运用好[N];人民日报;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景鹏;;浅析达尔文进化论[J];中国高新区;2017年15期
2 徐光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外延逻辑[J];行政科学论坛;2017年06期
3 张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多维价值、比较优势与提升路径[J];中州学刊;2017年04期
4 丁远朋;;嵌入式治理:政党与社会关系视阈下的党组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7年02期
5 刘举胜;何建佳;齐涛涛;万晨洁;胡祖平;;“互联网+电商”背景下基于多功能开放型供需网的街区适宜尺度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03期
6 高菁;郭圣莉;陈剑军;;从集权式治理到开放式治理:封闭式小区的治理问题及其破解之路[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7 董石桃;;从建构、进化到嵌入:民主制度建设的认知模式及其发展[J];理论与改革;2017年02期
8 杨新红;;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及建设策略[J];宁夏党校学报;2017年02期
9 张翔;;城市基层治理对行政协商机制的“排斥效应”[J];公共管理学报;2017年01期
10 周少来;;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与政治参与——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化生成视角[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万通;;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几个问题[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3年04期
2 李君如;;在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大趋势中健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3年04期
3 李昌鉴;;正确认识、大力推进中国的协商民主[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3年04期
4 高全喜;田飞龙;;协商与代表:政协的宪法角色及其变迁[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5 翟志勇;;八二宪法的生成与结构[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6 高全喜;;政治宪法学视野中的“八二宪法”[J];清华法学;2012年06期
7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课题组;邱素琴;毛栋英;;枫林街道区域化党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路径探索[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10期
8 朱光磊;;从机制建设入手深化政府自身改革[J];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08期
9 李强彬;黄健荣;;国外协商民主研究30年:协商民主何以须为何以可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吴晓林;;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分化与整合[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小明;孙亮;;关于民主制度建设的几点反思[J];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12期
2 福建省企业民主制度建设课题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民主制度——福建省百家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综合调研报告[J];福建学刊;1991年01期
3 王仲田;试论中国国情与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J];政治学研究;1996年02期
4 樊文娥;从村民自治看乡镇民主制度建设的趋势[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10期
5 秦玉良;大力推进党的民主制度建设[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史艺军;;嬗变中建构——中国共产党民主制度建设历程论析[J];理论学刊;2009年04期
7 王忠;张秀菊;;中国共产党民主制度建设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曾行伟;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是反腐败的根本途径[J];理论学习月刊;1997年12期
9 ;为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献计策[J];中国民政;1998年08期
10 丁素华;;强化民主制度建设 提升党的执政能力[J];甘肃农业;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涛;张德友;;中国共产党民主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2 任晓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与改革[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达峰;浅谈协商民主制度建设[N];联合时报;2013年
2 记者 丁维丽;省政协调研组在我市调研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情况[N];长治日报;2013年
3 王美新;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原则[N];协商新报;2013年
4 特约记者 徐永军;抚顺市政协出台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实施意见[N];友报;2013年
5 记者 严顺龙;研讨参政党与协商民主制度建设[N];福建日报;2013年
6 记者 王莹;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N];三峡日报;2014年
7 宋邦忠;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N];六盘水日报;2014年
8 鲁建芳 余东华 作者单位 黄梅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村级党组织民主制度建设的调查与思考[N];黄冈日报;2005年
9 省政协副主席 九三学社省委会主委 李华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N];光华时报;2012年
10 千阳县政协主席 李红江;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浅谈[N];各界导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邝子文;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2 王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对中国民主制度建设的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年锦;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65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56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