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冷凝法制备肉桂醛微胶囊的研究
本文选题:喷雾冷凝法 切入点:肉桂醛 出处:《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选取海藻酸钠为壁材,肉桂醛为芯材,优化喷雾冷凝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海藻酸钠浓度、肉桂醛浓度、乳化剂加入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然后对肉桂醛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和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所制微胶囊在水中的释放速度。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0.4%,肉桂醛浓度为1%,乳化剂(吐温60)的加入量为0.4%,肉桂醛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达到62.5%;肉桂醛微胶囊粒径在18.5μm~995.6μm范围分布,其中90%粒径小于383.6μm;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肉桂醛微胶囊呈圆球状,电子扫描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胶囊表面呈多孔状;肉桂醛微胶囊在水中的释放速度先上升后下降,到240 min后达到释放平衡状态。本研究为喷雾冷凝法在香精香料包埋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Abstract]:Sodium alginate was selected as wall material and cinnamaldehyde as core material. The effects of sodium alginate concentration, cinnamaldehyde concentration and emulsifier content on the embedding rate of microcapsu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Then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urface structure of cinnamaldehyde microcapsul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release rate of the microcapsules in water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alginate was 0.4, the concentration of cinnamaldehyde was 1, the amount of emulsifier (Twain 60) was 0.4 and the entrapment rate of cinnamaldehyde microcapsule was 62.5% and cinnamaldehyde microencapsulation rate was 62.5%. The particle size of capsule was in the range of 18.5 渭 m ~ 995.6 渭 m, The diameter of 90% was less than 383.6 渭 m. Under optical microscope, it was observed that cinnamaldehyde microcapsule was spherical, the surface of cinnamaldehyde microcapsule was porous, and the release rate of cinnamaldehyde microcapsule in water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The release equilibrium was achieved after 240 min. This study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spray condensation in the embedding and application of flavor and spice.
【作者单位】: 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分类号】:TS20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云凤,邵斌,王义永,许新德;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工业中微胶囊产品的特性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年03期
2 邓泽元,余迎利,黄建龙;微胶囊油溶性茶多酚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1年11期
3 ;微胶囊化偃松仁全粉(乳珍)[J];食品与机械;2001年02期
4 陆强;长效缓释型微胶囊碘剂的开发与应用[J];食品科技;2002年03期
5 ;微胶囊造粒技术[J];江西食品工业;2002年03期
6 王莉,李润国;微胶囊型尼泊金丙酯的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陆晓滨,耿建华,赵祥忠,董贝磊,刘庆军;微胶囊法生产酥油茶工艺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年05期
8 刘永庆;微胶囊印花[J];丝网印刷;2003年02期
9 陈晓玲,王璋,许时婴;微胶囊化桔油的制备及其风味评定[J];食品科学;2004年06期
10 孙厚良;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工艺研究[J];化工时刊;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正华;朱良均;闵思佳;张海萍;杜孟芳;;丝素蛋白微胶囊的制备及结构特征的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高龙;王全杰;马丽娜;宋宇;李静;;艾蒿精油微胶囊的制备[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周冠华;杨幼慧;;双歧杆菌微胶囊化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吴克刚;;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微胶囊化的必要性和方法[A];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陆洁毅;张海霞;张文启;;食品香精微胶囊的研制与应用[A];2002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胡心怡;王韶辉;;芳香微胶囊整理织物的留香效果[A];“润禾杯”第八届全国印染后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铭;李路海;余玉生;关聪;蒲嘉陵;;电子墨水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薛峰;郑向军;黄晓青;;喷雾干燥微胶囊化中的玻璃体形成理论[A];北京食品学会青年科技论文集[C];1992年
9 张国栋;马力;黄宽超;;生姜油树脂微胶囊化的研究[A];中国西部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装广玲;李小宁;付中玉;金玲;田宁;;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八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重庆工商大学绿色食品研究所 唐春红;5大创新技术在防腐抗氧剂中的应用[N];中国食品报;2010年
2 刘国信;微胶囊化技术有益食品业[N];中国化工报;2001年
3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凯华;新、奇、炫,,从色彩开始[N];中国纺织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拉;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微胶囊形成机理及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
2 董志俭;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3 李卓;聚脲微胶囊的研制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D];东华大学;2002年
4 邹强;双歧杆菌微胶囊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5 钟毅;分散染料微胶囊的研制及其无助剂免水洗染色[D];东华大学;2007年
6 王俊华;缓释型护肤保健微胶囊的研制及在纺织品上的应用[D];东华大学;2008年
7 程文健;琼脂基微胶囊制备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立央;SA/CS-CaCl_2/PMCG微胶囊及其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的培养[D];浙江大学;2003年
9 吴彩娥;猕猴桃籽油α-亚麻酸的富集及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张亚婷;大豆蛋白酶解/糖基化接枝复合改性制备微胶囊壁材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喜庆;界面聚合法制备香精微胶囊及其在香味纸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盛云霞;生物质基抗真菌鞋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亚萍;防蚊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真丝织物上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4 刘斯博;亚麻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释放性能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5 赵曜;德氏乳杆菌复合微胶囊的研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6 屈方宁;海藻酸钠微胶囊对植物乳杆菌ST-Ⅲ保护效果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7 唐婷;脂溶性茶多酚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8 赵肖寒;辅酶Q10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田文静;内源乳化法制备植物乳杆菌LIP-1微胶囊及提高其抗冷冻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10 高凤梅;微胶囊化乳脂的制备工艺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40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64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