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颜料及应用
本文选题: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 切入点:高分子分散剂 出处:《江南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摘要】:可逆加成-断链链转移(RAFT)聚合是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之一,它结合了活性聚合和自由基聚合的优点。本课题采用可逆加成-断链链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RAFT共聚物。以苯乙烯马来酸酐RAFT共聚物为高分子分散剂制备了有机颜料水性分散体系,研究了分散剂结构对颜料分散体系稳定性、流变性的影响。采用饥饿乳液聚合和细乳液聚合法,单体在苯乙烯-马来酸酐RAFT共聚物调控下在颜料表面聚合,实现聚合物对颜料的表面包覆改性,制备了聚合物为壳颜料为核的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研究了多元醇、表面活性剂、消泡剂等添加剂对颜料分散体系流变性、稳定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颜料分散体系在涂料染色中的应用。 实现RAFT聚合的关键是含硫代硫羰基的RAFT试剂。本文以二硫化碳法合成了三硫代碳酸酯型RAFT试剂,以三硫代碳酸酯RAFT试剂调控苯乙烯、马来酸酐自由基共聚,制备了大分子RAFT试剂苯乙烯-马来酸酐RAFT共聚物。 在碱性条件下,硫醇与二硫化碳反应生成硫代羧酸盐,再加入溴代丙酸进行酯化,得到硫代羧酸酯RAFT试剂。红外吸收谱、质谱、1H核磁共振谱表明合成的RAFT试剂结构为2-{[(烷基硫)碳硫酯]硫代}丙酸。在苯乙烯-马来酸酐溶液聚合体系中加入2-{[(烷基硫)碳硫酯]硫代}丙酸合成了大分子RAFT试剂。对比聚合物和RAFT试剂的红外光谱可知大分子RAFT试剂为苯乙烯、马来酸酐和三硫代碳酸酯的共聚物。采用GPC测定了苯乙烯-马来酸酐RAFT共聚物的平均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面随着2-{[(烷基硫)碳硫酯]硫代}丙酸用量增加大分子RAFT试剂的平均分子质量减小,分子质量分布变窄。 研究了苯乙烯-马来酸酐RAFT共聚物作为高分子分散剂对有机颜料的分散效果。探讨了分散条件对铜酞菁蓝和偶氮结构黄颜料的分散效果。研究了分散剂特性粘度、用量、聚合单体配比对颜料分散体系流变性和离心稳定性的影响。 在超声分散过程中,超声时间延长粒径变小,粒径分布变窄。分散剂用量增加,颜料分散体系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粒径分布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分散剂特性粘度增大,颜料分散粒径先减小后增大,特性粘度为43.78 ml/g时,颜料分散体系的粒径最小。苯乙烯-马来酸酐RAFT共聚物对铜酞菁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对于偶氮结构黄颜料的分散,双偶氮结构的P.Y.14分散粒径较小,单偶氮结构的P.Y.65、73分散效果较差,分散粒径较大。分散剂用量、特性粘度、单体配比等会影响颜料分散体系的流变性和离心稳定性。分散剂用量2~12%时,分散体系的粘度随分散剂用量增加稍有增大。分散剂用量超过14%,分散体系的粘度会急剧增大;分散剂特性粘度为43.78mL/g时,颜料分散体系的粘度较小,特性粘度过小或过大都会导致体系粘度增加,颜料分散体系均变现为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行为;分散剂中马来酸酐含量低时体系粘度较高,随着马来酸酐含量增加体系粘度降低,但过高的马来酸酐含量会使体系粘度增大。随着分散剂特性粘度增大,颜料分散体系Zeta电位升高,离心稳定性先升高而后下降;分散剂中单体配St/MA达到1.5时,亲疏水基团的比例比较适宜,分散体系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pH7~8时颜料分散体系具有较高的离心稳定性,酸性或碱性太高都会引起颜料颗粒之间的聚并,使分散体系稳定性降低。 采用表面RAFT聚合法对颜料进行表面包覆改性,制备了核壳结构颜料。在表面聚合过程中,单体聚合方式有乳液聚合、饥饿乳液聚合、细乳液聚合等。单体以乳液聚合方式聚合时,以胶束成核为主,聚合过程中生成大量聚合物微球,难于实现对颜料的有效包覆改性。饥饿乳液聚合和细乳液聚合方式可以降低单体在水相中成核几率,能够实现对颜料的有效包覆改性。 饥饿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颜料过程中,单体滴加速度对聚合机理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对颜料的包覆效果。单体滴加速度过快,单体在水相中成核几率增加,聚合物在颜料表面的包覆率降低。但是,滴加速度过慢会使反应时间延长,合适的单体滴加速度为0.04-0.05g/min。颜料表面改性后,分散粒径增大,粒径分布PDI减小,颗粒更均匀。单体聚合过程与颜料的结构无关,仅与单体结构、滴加速度、聚合条件相关。以细乳液聚合方式进行颜料表面聚合改性,聚合物对颜料P.Y.83的包覆率高于对P.Y.65的包覆率。单体与颜料P.Y.83之间相互作用力较强,单体更易吸附于P.Y.83表面进行聚合,实现对颜料的聚合包覆。聚丙烯酸酯对颜料的包覆率要高于聚甲基丙烯酸酯对颜料的包覆率。由透射电镜照片可以看出,表面RAFT聚合法实现了有机颜料的表面包覆改性,颜料表面形成聚合物包覆层。部分单体在水相中聚合形成空聚合物微球,在细乳液聚合法中形成的微球更多。 研究了核壳结构颜料分散体系的应用性能,包括配制喷墨印花墨水的适应性和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效果。 核壳结构颜料分散体系中加入多元醇、表面活性剂和消泡剂等助剂提高了分散体系的流动性能、保湿性能和抑泡性能,调节了体系的表面张力和粘度。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丙三醇的加入不会影响颜料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和分散粒径。多元醇使颜料分散体系粘度增加,表面张力略有下降。平平加O使颜料分散体系表面张力降低,用量0.5-1%时可体系表面张力降低到25-35mN/m,在此范围内体系粘度增加很少。正丁醇对颜料分散体系具有较好的抑泡消泡效果,对颜料分散体系粘度和表面张力影响较小。棉织物阳离子改性使纤维表面呈正电性,增加了纤维与颜料颗粒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提高了颜色深度。阳离子改性剂PAE优化改性条件:用量10%、80℃、pH9-10、时间20min。颜料表面聚合物包覆改性使染色织物色相角增大,颜色更加纯正;颜色深度相同时,亮度和饱和度均增加,颜色鲜艳度增加。热水浸泡处理后,纤维上颜料颗粒分布更均匀,织物颜色深度增加,饱和度增加,明度基本不变,颜色鲜艳度增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Q62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春;李海涛;张春雷;马建学;;核壳乳液聚合合成硅丙乳液的稳定性影响因素[J];涂料工业;2008年01期
2 王瑛玮;李金娜;赵以辛;蒋引珊;;蒙脱石基ATO纳米核壳结构导电粉的制备[J];矿产综合利用;2008年02期
3 王智宇;陈景鑫;张福安;钱国栋;樊先平;;核壳结构CdS/TiO_2的制备与表征(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S2期
4 夏宇正,石淑先,李敬玮,李素青,洪斌,焦书科;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乳胶粒核壳结构相反转及控制[J];胶体与聚合物;2004年01期
5 张立新,罗佳,王琳,金浦,陈乾旺;SiO_2/PE/Bi_2S_3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合成与性能(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9期
6 谢艳,包华辉;Fe_2O_3/TiO_2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J];浙江化工;2005年10期
7 朱钰方;方莹;刘亚云;施剑林;;利用具有核壳结构的SiO_2@PPy粒子制备SiC空心球[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1期
8 韩坤;赵志慧;相铮;王燕萍;张俊虎;杨柏;;碳酸镉@二氧化硅菱形体核壳结构以及二氧化硅菱形体空心结构微粒的制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6期
9 梅芳;何锡文;李娟;李文友;张玉奎;;水溶性CdSe/CdS核壳纳米粒子制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CdSe/CdS光谱特性的影响[J];化学学报;2006年22期
10 王辽宇;曹庆琪;司继伟;顾本喜;都有为;;银,钾掺杂对稀土锰钙钛矿的磁性和电性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远渡;王建颖;王芹;朱锦涛;杨亚江;;单分散核壳结构水凝胶光子晶体微球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李丽;高玲香;;钛酸钡/琼脂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佟洋;孙伟;张爽;孙闻东;;水热法合成ZrO2包覆WO3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吉志强;张秋禹;邢瑞英;马明亮;耿旺昌;;表面催化诱导静电自组装法制备单分散PGMA/二氧化硅核壳结构微球[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洪杰;逯乐慧;王海水;席时全;;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姜媛媛;逯一中;牛利;;Ag@Pd核壳纳米管的合成及作为高活性的甲酸电氧化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张育新;郝晓东;董萌;李新禄;黄佳木;;TiO_2包裹碳微球核壳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刘方方;顾丽敏;马彩霞;;核/壳型聚合物乳液的合成与表征[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蒋仲杰;刘春艳;;核壳结构的银-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10 吉静;王峰;舒适;;Pickering乳液法制备聚丙烯酸酯/SiO_2复合粒子:核壳结构的形成与共聚单体的影响[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恩;我国成功制备出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N];科技日报;2009年
2 王海滨 冯宽昕;北京化工大学:还学生自由探索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宇诗;水性工业涂料将唱主角[N];中国化工报;2000年
4 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长 高彦芳;乳液涂料发展新动向[N];中国化工报;2001年
5 记者 武春晖;安理大获批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淮南日报;2010年
6 孙志勇;水基油墨的发展[N];中国包装报;2004年
7 记者 逯振华;新型水性漆浮出水面[N];中华建筑报;2004年
8 记者 姜国华;功能性纺织品向多领域多学科拓展[N];中国纺织报;2010年
9 记者任福海;新型发光材料找到用武之地[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10 记者 刘們;让聚合物材料变得更好用[N];上海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连兵;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颜料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1年
2 张伟;高性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应用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闵宇霖;几种氧化物球形核壳结构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陈东;反相微乳液法制备Fe、Ni、核壳型Ni/Au纳米粒子及类水滑石纳米化合物[D];天津大学;2008年
5 纳薇;介孔有机氧化硅材料的合成、改性及酶固定化[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6 石变芳;新型多功能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封宾;金包覆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卢福军;聚合物纳米胶囊制备新方法—RAFT细乳液界面聚合[D];浙江大学;2010年
9 曹杰;锰氧化物微纳结构的控制合成及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王宪;二氧化硅核壳结构及无机氧化物空心球的构筑[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建波;核壳结构ACR及其纳米复合材料[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2 张维维;Cu_2O纳米立方体和硅一银核壳结构的合成[D];吉林大学;2006年
3 黄茂辉;SiO_2@Al_(13)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混凝性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辉;以二氧化硅为壳层材料的核壳纳米材料的合成,,组装以及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佘广为;核壳结构硅丙乳液的研制及纳米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6 杨佑浩;核壳结构纳米光催化剂与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物[D];复旦大学;2007年
7 杨晓峰;CeO_2@Au核壳结构纳米组装粒子的制备与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8 徐晓脍;微纳米导电聚苯胺复合粒子及其水性防腐涂料的研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杨治国;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表征[D];重庆大学;2004年
10 万林战;核壳型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与PVC共混改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70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670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