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选举 切入点:选举民主 出处:《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选举被界定为,人们以投票的方式选择统治者的过程。笔者对这一概念进行要素分析,并将选举与抽签、投票和选举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对选举进行充分了解。并且没有忽视民主政体和选举自身存在的缺陷,看到了选举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通过对选举民主的概念分析,深刻认识到选举与民主息息相关,但选举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民主,两者之间不能划上等号。选举是创建民主政体的基石,但选举并不是代议民主政体的全部。选举可能是民主的,也可能是非民主的。 协商民主理论中核心的协商的概念是,协商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它强调理性的观点和说服,而不是操纵、强迫和欺骗。从论述协商的概念和原则开始对协商民主进行全方位认识,详细分析了协商民主的概念、协商民主的目标、协商民主的领域、协商民主的制度。并认识到协商民主理论也不是十分完美,协商民主有其适用的限度,而且协商民主理论上也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所以我们需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自身持批评反思的态度。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之间存在着非替代关系、互补关系和相关关系。协商民主不能完全替代选举民主,但也不能抛弃或忽略选举民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之间还存在着相关关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可以同时发展;而且,在选举民主不发达的情况下,协商民主也可以发展;并且,协商民主的发展也需要选举。
[Abstract]:Elections are defined as the process in which people choose rulers by voting.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lements of this concept and compares it with drawing lots, voting and electoral systems. Having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elections... and without neglecting the shortcomings of democracy and elections themselves, and seeing the limitations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elections... through the conceptual analysis of electoral democracy, it is deeply recognized that elec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democracy, But elections are not entirely equivalent to democracy. They cannot be equated. Elections are the cornerstone of democracy, but elections are not the whole of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Elections may or may not be democratic. The central concept of consultation in the theory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s that consultation is a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that emphasizes rational views and persuasion rather than manipulation. Coercion and deception. Starting from the elabor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principles of consultation, we have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and have analysed in detail the concept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the objectives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and the field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The system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and recognizing that the theory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s not perfect, that there are limits to its application and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theory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that are inherently insurmountable, Therefore, we should take a critical and reflec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western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There is an irreplaceable, complementary and rel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oral democracy and consultative democracy... consultative democracy cannot be a complete substitute for electoral democracy, But we should not abandon or ignore the electoral democrac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oral democracy and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s complementary, not opposites. There is still a correlation between electoral democracy and consultative democracy. Electoral democracy and consultative democracy can develop simultaneously. Moreover, when electoral democracy is underdeveloped, deliberative democracy can also develop; moreover, the development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lso requires elections.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0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历兰;;用世界眼光审视重新定位的协商民主[J];唯实;2007年Z1期
2 王洪树;;协商民主的复兴:民主政治的现代反思[J];求实;2007年03期
3 孙照红;;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的双轨民主模式[J];唯实;2007年07期
4 张红国;;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5 张红国;;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王蔚;;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的互融: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互动的基础[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4期
7 张红国;;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张红国;;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夏继舟;;比较分析: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J];理论界;2010年01期
10 张海英;;中国特色的双轨民主模式: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庆云;;方法论视角: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韦幼苏;;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3 曹景钧;;协商民主:理论与现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4 何包钢;;协商民主和协商治理:协商民主是解决外嫁女上访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吗?[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张英;;发展协商民主 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6 朱圣明;;抽样民主与选举民主的结合——一种新型的基层民主形式[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8 孙力;;选举与协商的政治价值考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9 杨明伟;;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吴兴智;;我国公民文化发展逻辑:协商民主的视角——以温岭民主恳谈会为个案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 叶小文;“协商民主”开新路[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高建 佟德志;《协商民主》见证中国民主道路[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3 巴中市政协主席 熊光林;巴中市积极推进协商民主的实践与探索[N];四川政协报;2010年
4 浙江省湖州市政协主席 王金根;把握协商民主的特点规律 提高政协协商民主科学化水平[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龚群;发展协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N];学习时报;2011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龚群;发展协商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四川省眉山市政协主席 苏灿;加强协商民主重在制度建设[N];人民政协报;2011年
8 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顾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 叶小文;“协商民主”正开出一条新路[N];北京日报;2011年
9 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10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杨雪冬;推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发展[N];陕西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存良;当代中国民主协商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郑人豪;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聂鑫;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中的公共决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吴雨欣;选举民主的有效性与有限性[D];武汉大学;2010年
5 张玉;区域政策执行的制度分析与模式建构[D];南开大学;2006年
6 童庆平;当代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奔;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吴兴智;公民参与、协商民主与乡村公共秩序的重构[D];浙江大学;2008年
9 卢瑾;寻求消极保护与积极参与之平衡[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吉恩;协商民主研究—理论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宿婷婷;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妍;试论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基本特点[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5 王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魏玮;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协商民主[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7 赵淼丽;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协商民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猛;协商民主面临的挑战:涵义、制度与中国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董宁博;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起源、形成和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倩;中国协商民主实现依据及实现形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88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688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