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调整评析
本文选题:社会民主主义 + 调整实质 ; 参考:《新疆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社会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为当今世界并存,非常具有影响的两大思潮。从19世纪社会民主主义作为一种流派出现,至今已有150多年,社会民主主义及其载体社会党却能经久不衰,始终保持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冷战后,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又重现生机与活力,发展变革达到新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社会民主党提出的第三条道路主张,即所谓的“现代化的社会民主主义”风靡欧洲,并对世界政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回顾总结当代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变革及其历史经验,展望预测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前景,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研究社会民主主义的调整动因。认为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新自由主义思潮、新的激进主义价值观和冷战后社会党的‘第三条道路’苏东巨变造成的冲击波、福利国家的困境使民主社会主义出现危机,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社会民主主义变革的表现形式和调整实质。总结了社会民主党三种变革的表现形式:一是理论变革;二是组织变革;三是政策变革;四是社会民主党在国际上的协调。对于社会民主党的调整实质,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同苏联“失败的社会主义”撇清关系。其次是顺应潮流,追求实用主义的中间路线。再次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第三部分介绍了社会民主主义发展变化趋势和它的一些启示意义。冷战后民主社会主义转向社会民主主义离社会主义渐行渐远。随着社会民主党放弃社会主义的结构内容转向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社会民主党有发展成为‘全方位的党’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民主主义有许多新变化,取得了新发展,表现出新的活力,不管成败如何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是有帮助的,这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同时对待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变化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认清其取得的发展尤其特殊性,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区别,保持清醒认识。
[Abstract]:Social democracy and communism for the coexistence of the world, very influential two major trends of thought. It has been more than 150 years since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democracy as a school in the 19th century. However, social democracy and its carrier, the Socialist Party, have been able to survive for a long time and maintain their indomitable vitality. Especially after the Cold War, social democracy in Europe has regained vitality and vit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has reached a new high. This cannot but arouse our concern. The third path proposed by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the so-called "modern social democracy", is popular in Europe and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world politics.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changes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democratic movement and its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looking forward to predicting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mocracy, so that we can buil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ruling ability. This article first studies the adjustment motive of social democracy. Holding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democracy is the result of the joint 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ncluding the neo-liberal trend of thought, the new values of radicalism and the shock wave caused by the "third way" of the Socialist Party after the Cold War,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 Europe, The plight of welfare state brings about the crisis of democratic socialism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globalization. The secon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manifestation of social democratic change and the essence of adjust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ree forms of change of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one is the theoretical change, the other is the organizational change, the third is the policy change, and the fourth is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to the essence of the adjustment of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there are three main points: the first is to set aside relations with the Soviet Union's "failed socialism". The second is to follow the trend and pursue the intermediate line of pragmatism. The third is to realize the socialist value goal under the premise of maintaining capitalism.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ocial democracy and its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After the cold war, democratic socialism turned to social democracy. As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gave up the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structure and turned to the socialist value goal,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had the tendency to develop into a 'all-around party'. Since the 1990s, there have been many new changes in social democracy. With the new development and new vigor, no matter how successful it is, it is a beneficial attempt.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its development are helpful to the socialist movement in the world, which deserves our attention and stud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dopt a realistic attitude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social democracy, recognize the particularity of its development, draw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social democracy, and keep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it.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德山;;全球化与社会主义:观念与政策争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2 李伟;;北欧社会民主党的执政理论和实践分析[J];理论界;2011年07期
3 胡春霞;;欧洲社会民主党治党治国理念及其启示[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舒新;;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及其化解[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郭红军;;民主社会主义论析[J];领导科学;2011年20期
6 方秋兰;;浅析“第三条道路”的价值理念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启示——读《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2期
7 卢家银;;人人自由: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人的新闻自由理念[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丁刚;;瑞典:限制特权的故事[J];学习博览;2011年07期
9 张鹏;;闽西苏区肃“社党”事件始末[J];党史纵横;2011年09期
10 ;政经人物[J];观察与思考;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冰;;我国应该走瑞典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吗?[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2 辛程;;评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再认识”[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3 辛程;;评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再认识[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4 刘玉安;;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还是社会自由主义?[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兴耕;;俄罗斯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华锋;;冷战后社会党国际的和平观论析[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百年分合——兼谈“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救中国”[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8 郭强;;2005年以来学术界国外社会主义研究综述[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亚洲;;政党政治视角下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张文红;;浴火重生:德国左翼党的前世与今生[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昔群;社会民主党的早期发展[N];学习时报;2005年
2 ;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N];贵州日报;2009年
3 陈人江;社会民主主义转型中的逻辑悖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钟平;社会民主主义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殷叙彝 编写;社会民主主义世纪会结束吗?[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范宜;欧洲社会民主主义面临文化挑战[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王家瑞会见日本客人[N];人民日报;2008年
8 记者 荣燕;王刚会见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代表团[N];人民日报;2010年
9 记者 廉维亮;王刚会见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代表团[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记者 谢靓;王刚会见爱沙尼亚社会民主党代表团[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幼英;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兴衰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涂用凯;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焦凤梅;挑战与应对[D];复旦大学;2006年
4 段国选;瑞典社会民主主义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郑伟;“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任俊伟;党内民主差异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陈维佳;瑞典福利国家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贾淑品;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认识与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葛丽;冷战后欧洲社会民主党的组织变革[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韩向东;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思想与文学创作[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超;冷战后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调整评析[D];新疆大学;2010年
2 王静;浅析社会民主主义[D];复旦大学;2010年
3 闫佳;托马斯·迈尔转型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王洋;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的演变及原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赵晶;关于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相关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莹;第三条道路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唐学亮;魏玛时期社会民主党的衰落[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春田;社会民主主义视野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5年
9 孙恒基;社会民主主义与英国工党实践[D];山东大学;2008年
10 余维法;第三条道路初探[D];郑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18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918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