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从信用缺失角度浅析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途径

发布时间:2018-06-08 07:37

  本文选题:金融生态 + 信用缺失 ; 参考:《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11期


【摘要】: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仿生学概念,是与金融业生存、改革和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与金融业相关联的内容。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体系功能充分发挥和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构建民主法制、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社会信用的缺失,阻碍了我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进程。因此,本文将直面金融生态环境中信用缺失的现状并剖析深层原因,最后从信用缺失的角度尝试分析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途径。
[Abstract]: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 bionic concept. It is the sum of natural factors and society which has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viv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It includes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 on,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 good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ic condition for the financial system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functions and realiz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finance. It is also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democratic legal system and a harmonious society. However, the lack of social credit hinders the process of optimizing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face up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redit deficiency in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nalyze the deep reasons, and finally try to analyze the ways to optimize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ck of credit.
【作者单位】: 人民银行陇南市中支;
【分类号】:F205;F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鹏翔;王劲秋;;构建信用社会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J];海南金融;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勇;;江门市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波;完善长沙市企业征信体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青波;信用缺失的原因探析及启示[J];学术研究;2001年10期

2 孙育红;对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3 ;将信用缺失的客户挡在拍场外[J];中国拍卖;2008年02期

4 何永祺;信用缺失徂源及对策[J];商业经济文荟;2001年05期

5 唐家孝,申玉兰;试论社会信用与宏观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6 秦永和;韩平;;我国CPA的信用缺失[J];财务与会计;2002年11期

7 本刊评论员;;信用建设 刻不容缓[J];现代金融;2002年05期

8 石晶;探究塑造信用体系[J];管理科学文摘;2003年10期

9 张明龙;审视科技信用缺失现象[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04期

10 田宪臣;积极构建社会信用大厦[J];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夫;田志宏;;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分析及优化途径探讨[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赵艳;;论信用缺失及形成机理[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郑礼端;;论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素质的基本现状和优化途径[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双才;要昶德;任素芬;;加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探讨[A];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六辑[C];2004年

5 尹元元;;农产品市场信用缺失及政府的干预效应[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马玉红;;新世纪新阶段政府信用缺失的成因及对策[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伟;;金融生态与企业稳健型财务政策选择行为——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于莹;;信用缺失的现实根源及其法律调整[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9 李军;胡建锋;;浅谈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与应用[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宋光兴;李涛;;信用缺失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素芳(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涿州分行);解决金融信用缺失[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2 宁安市人民银行 刘英云邋宁海明;让信用缺失者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N];黑龙江日报;2008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李宪宾;根除信用缺失[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4 罗鸣;保险公司信用缺失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N];中国保险报;2010年

5 周肇光;保险业信用缺失症结何在[N];国际金融报;2004年

6 湖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单绪平 曾习华 张孟飞;正视我国资本市场信用缺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7 记者 张莫 孙韶华;每年损失6000亿 信用缺失代价惊人[N];经济参考报;2011年

8 言心草;信用缺失阻碍新经济[N];发展导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张 辉;“高风险”筑起“高门槛”[N];河北日报;2004年

10 冯丽;信用缺失的票据——“购物陷阱”[N];国际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善昂;股份信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肖洪广;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志标;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信用缺失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郭晖;新疆农村金融生态评价与优化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林健;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张海生;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冯登艳;中国股票市场信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8 齐亚莉;中国金融生态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郭丽英;陕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景观动态与优化途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晓霞;旅游信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映霞;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信用制度建设[D];武汉大学;2004年

2 周国强;我国政府信用建设初探[D];浙江大学;2005年

3 顾莹莹;中国政府信用缺失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顾会霞;我国信用危机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5 马如华;中国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的研究与探讨[D];山东大学;2005年

6 宋伟玲;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7 岳华;我国企业的信用缺失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胡婧;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与提升问题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9 张北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尹万姣;关于我国信用制度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95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995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2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