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水热法制备玉米叶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30 09:36

  本文选题:玉米叶 + 玉米秆 ; 参考:《环境科学学报》2017年07期


【摘要】:以农业废弃物玉米叶和玉米秆为原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生物炭,通过批试验方法考察了接触时间、污染物初始浓度、生物炭投加量、反应体系温度及溶液p H值等因素对2种生物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并对吸附规律进行了探讨.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发现,准二级动力学能更好地拟合吸附过程(R~2=0.9986~0.9999);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表明,2种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由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2个过程控制.玉米叶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可以通过Freundlich方程来进行拟合(R~2=0.9898),说明吸附在生物炭表面是多分子层吸附过程;而玉米杆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方程(R~2=0.9825),说明吸附在生物炭表面是单分子层吸附过程.与玉米杆基生物炭相比,玉米叶基生物炭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拟合理论最大吸附量为玉米杆基生物炭的1.25倍.
[Abstract]:Using corn leaves and stalks as raw materials, biochar wa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The contact time,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and the amount of biochar were investigated by batch test.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system temperature and pH value of solution on the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by biocha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of adsorption kinetics fitting showed that the quasi-second-order kinetics could better fi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R ~ (2 +) 0.9986 ~ (0.9999), and the results of diffusion equation in particle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to methylene blue by two kinds of biochar was controlled by liquid membrane diffusion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The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on maize leaf based biochar can be fitted by Freundlich equation (RP20.9898), which indicates that adsorption on the surface of biochar is a multilayer adsorption process. The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on corn-based biochar was more consistent with Langmuir equation (R _ (2) O _ (0.9825), indicating that adsorption on the surface of biochar was a monolayer adsorption process. Compared with corn-based biochar, maize leaf-based biochar has better adsorp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rn-based biochar is 1.25 times of that of corn-based biochar.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508026) 渤海大学博士启动基金(No.bsqd201415)~~
【分类号】:X7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西奎,国伟林,姚忠燕,狄可;超声化学法降解水中微量亚甲基蓝的研究[J];环境化学;2004年01期

2 郑琦;李忠铭;王靖宇;刘志洪;;二氧化钛溶胶日光下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1期

3 刘转年;赵西成;;不同组成粉煤灰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和机理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杨士建;何宏平;吴大清;陈冬;覃宗华;袁鹏;朱建喜;;钛掺杂磁铁矿吸附去除水中亚甲基蓝的研究[J];地学前缘;2008年06期

5 李冬;尹国杰;;改性煤矸石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J];非金属矿;2008年04期

6 路英杭;冯翰林;孙中溪;;铝硅酸盐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冉东凯;储德清;;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对降解亚甲基蓝的催化性能[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涂逢樟;姚辉梅;林竹光;陈兰兰;张亮;;分光光度法研究粉煤灰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及其机理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0年03期

9 张彩宁;王煦漫;;交联γ-聚谷氨酸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黄曼雯;刘敬勇;蔡华梅;蓝静;裴媛媛;王靖宇;黄桂虹;邓俊强;刘凯;谢永彬;;柚子皮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蔚;韩攀;马江雁;王元凤;韩润平;;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沸石柱高对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2 唐艳茹;丁鹏;成宝海;张敏;常超;;功能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A];第九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合;薛向欣;刘卯;董学文;左良;;我国几种含钛物料作为光催化材料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4 何亚芸;苏彬;;垂直有序介孔硅修饰电极用于亚甲基蓝的富集与电化学检测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5 田晓溪;闫立东;陈林;孙雨薇;;自制纳米ZnO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张芳庭;聂绩;张德文;周颖琳;张新祥;;亚甲基蓝与G-四聚体相互作用研究及其在均相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7 王丽娟;廖立兵;韩琳;;钛柱撑蒙脱石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韩琳;廖立兵;陈向荣;万印华;;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覃鸿东;朱义年;梁美娜;蔡芬芬;佟小薇;;竹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王浩红;徐承天;陈邦林;;TiO_2/CdS/Fe_mO_n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志;芽胞杆菌修复铅、铀和亚甲基蓝污染的相关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2 张祥龙;高压脉冲水中放电特性及亚甲基蓝模拟废液降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马玉芹;功能化SBA-15纳米分子筛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博;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雪栋;金属硫化物/鸡蛋内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3 周家晖;PAC-Fe_3O_4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赵子力;城市污水污泥和锌电镀污泥资源化利用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催化降解作用[D];上海大学;2015年

5 李珊;Cu-La掺杂钛基氧化物电极的制备及其电氧化处理废水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6 任丹丹;改性木屑吸附去除亚甲基蓝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孙珊珊;硅镁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8 黄哲;天然有机/无机复合物制备多孔炭净化废水[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王永强;射流—涡流联合装置的空化效应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乔娜;玉米芯和松子壳的水热碳化及其产物吸附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85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085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c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