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协商民主视野下的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3 21:18
【摘要】: 协商民主理论源于西方政治学界对选举民主、代议民主缺陷的反思,它所强调的人民主权和公共利益、公民的平等参与和协商能力及相应的程序机制等内容,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有着重要启示。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仅属于西方,在中国也存在着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协商政治实践,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逐步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平台的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种制度性选择,政治协商制度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对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要意义。但应看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主体、观念、利益、冲突等领域的多元特征,给政治协商制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基本国情,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异同以及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和形成的经验;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根据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存在的问题,探索进一步加强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措施。
[Abstract]:The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originates from the reflection on the defects of electoral democracy and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in western political circles. It emphasizes people's sovereignty and public interests, citizens' equal participation and consultation ability and corresponding procedural mechanism, etc. To enrich and perfect our country's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not only belong to the West, but also have different forms and different degrees of consultative political practice in China, such as the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practice of long-term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we have gradually established a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on the platform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As a kind of institutional choice, the system of political consultation accords with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realistic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ocialist democracy. 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lura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concept, interest, conflict and other fields have brought severe challenges to the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This requires us to base ourselves on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boldly absorb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positive achievements of human civilization, constantly improve and develop our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our socialist political system. We should follow the road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estern consultative democracy theory and the Chinese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the achievements and the forming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The second part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and the third part explores the measure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等文;刘彤;;论中国发展协商民主的条件和路径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鲜开林;曹宇;;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廖继红;;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解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侯莎莎;;协商民主视野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思考[J];求实;2011年06期

5 高冰;;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6期

6 魏楠;;微博——政治参与和协商民主的新阵地[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赵婷婷;;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之比较:一个初步的理论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8 叶立周;赵睿;;协商法治观初论[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05期

9 麦佶妍;;人民政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平台[J];探求;2011年03期

10 王志红;;协商与共识: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读《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论》[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幼苏;;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2 曹景钧;;协商民主:理论与现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何包钢;;协商民主和协商治理:协商民主是解决外嫁女上访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吗?[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4 张英;;发展协商民主 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5 陈庆云;;方法论视角: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6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7 杨明伟;;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兴智;;我国公民文化发展逻辑:协商民主的视角——以温岭民主恳谈会为个案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钟庆祥;;共同的纲领,行动的指南——浅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A];新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彭正波;;协商民主与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基于桂林“两江四湖”工程的实证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市铜梁县政协副主席 汪德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推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建设[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政治协商制度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龚群;发展协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N];学习时报;2011年

4 记者臧志东、田建兵;坚持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N];山西政协报;2011年

5 陈家刚;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6 记者 张玉珍 实习生 梁武安;省委出台意见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N];江西日报;2009年

7 张四华;万年县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有“良方”[N];光华时报;2010年

8 记者 赖继红;市委中心组举行“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专题学习会[N];南昌日报;2010年

9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齐卫平;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深化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拓展[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记者 曾粮 凌恭晴;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存良;当代中国民主协商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郑人豪;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聂鑫;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中的公共决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玉;区域政策执行的制度分析与模式建构[D];南开大学;2006年

5 童庆平;当代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奔;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吴兴智;公民参与、协商民主与乡村公共秩序的重构[D];浙江大学;2008年

8 卢瑾;寻求消极保护与积极参与之平衡[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唐萌;迈向互动式公众参与理念[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刘兆鑫;政策协商初论[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洋;协商民主视野下的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李妍;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剑声;论中国特色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与完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晓东;协商民主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思考[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5 李成龙;中国社会背景下协商民主稳定功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周江;论协商民主的文化基础[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叶宝宁;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下国家公权力的限制[D];广州大学;2011年

8 赵淼丽;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协商民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猛;协商民主面临的挑战:涵义、制度与中国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董宁博;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起源、形成和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20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120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7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