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论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完善

发布时间:2018-08-09 20:23
【摘要】: 协商民主理论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理论,是政治学家针对自由主义民主或选举民主过于强调自由而忽视平等倾向的一种修正,是民主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的决策体制或理性的决策形式,每个公民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倾听别人的观点,都能平等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对道德问题提供协商的空间,在理性的讨论和协商中做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决策。 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封闭文化向开放文化转变的社会进步过程中,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为提高我国政治体制的社会适应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切实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协商民主与目前我国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相适应,与中国传统“和谐”的政治文化相适应。协商民主在中国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选举民主的压力,对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很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协商民主在中国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协商民主理论和政治参与理论的相关知识为分析工具,为中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探索一条有效的实现路径,从制度和利益以及文化层面促进中国的民主进程,最终促进国家、社会的全面发展。写作运用的具体研究手段主要有两项,一是文献法,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尽可能全面的相关文献,了解和吸收90年代以来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成果,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二是比较分析法,探讨当代中国与西方在协商民主问题上之异同,以便学习和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形式。在对中国民主协商实然分析的基础上,推动中国民主协商的实践,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本文以中国当前的协商民主现状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发展协商民主取得的成绩为研究的入手点,以现在协商民主在中国发展遇到的问题为研究的关键点,借助协商民主理论和政治参与理论的相关知识,从制度方面、人民政协、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具体方式上提出了解决途径,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现路径问题,体现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拓展协商民主研究的新领域。
[Abstract]:The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s a kind of theory that arose in the 1980s. It is a kind of revision that political scientists focus too much on liberal democracy or electoral democracy while neglecting the tendency of equality. It is a new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theory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As a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system or a form of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each citizen can freely express his or her views and listen to the views of others, and participate equally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public policies. This includes providing room for negotiation on ethical issues and making decisions that are acceptable to all in rational discussions and negotiations. Our society is in the process of changing from traditional society to modern society,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and from closed culture to open cultu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dapts to the diversit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values in our country and to the traditional "harmonious" political culture of 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China can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electoral democracy to a certain extent. It has special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n China at present, which is worthy of our consideration and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use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the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s an analytical tool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China.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promote the democratic process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interests and culture, and finally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There are mainly two specific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writing. One is the literature method, which collects as comprehensive relevant documents as possible through a variety of channels, so as to understand and absorb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orists on the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since the 1990s. To provide sufficient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writing of the paper. The second is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West on the issue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order to learn and learn from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and practical forms of western deliberative democrac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eality of China's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the practice of China's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is promot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emocratic politics is promoted. This paper tak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consultative democrac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development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n China as the key points. With the help of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the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erms of the system, the CPPCC, and the specific ways to expand the orderly participation of citizens, it has put forward a solution and a relatively systematic approach.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consultative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mbodies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expands the new field of the research on deliberative democracy.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刚国;;社会发展与人民政协功能的拓展[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颜旭;;江泽民关于协商民主的表述[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邱会生;;浅析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张伟;;论李瑞环对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与完善[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何从新;;政协网络议政:打开面向社会这扇窗[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杨雪燕;;中国特色人民民主理论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石[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王殿宏;;完善和发展基层政协团结功能的思考[J];江苏政协;2011年06期

8 侯莎莎;;协商民主视野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思考[J];求实;2011年06期

9 高冰;;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6期

10 朱伟革;;对政协工作中若干关系的初步认识[J];政协天地;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孙怀山;;论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兼论加强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C];2011年

3 韦幼苏;;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4 曹景钧;;协商民主:理论与现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何包钢;;协商民主和协商治理:协商民主是解决外嫁女上访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吗?[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6 张英;;发展协商民主 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7 张维克;;发展和完善民主协商制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8 陈庆云;;方法论视角: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9 李正华;;毛泽东与人民政协事业[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宋俭;;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几点思考[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省太原市政协主席 姬和平;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优势及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记者 赵彤;人民政协的政治定位与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淮北市政协 韩海林;坚持和发展协商式民主[N];江淮时报;2010年

4 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教授、研究员 梁晓宇;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中的作用[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卞晋平;对“两种民主形式”几个问题之我见[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太原市政协 冀燕林 执笔;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特色优势及发展[N];太原日报;2011年

7 宁波市政协主席 王卓辉;发挥协商民主优势 服务发展方式转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温宪元;制度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必然选择[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河南省安阳市政协主席 赵微;人民政协应成为践行民主政治的前沿[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蔡文森;关于推进人民政协制度创新 探索人民政协法治化的思考[N];贵州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梦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高勇泽;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童庆平;当代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存良;当代中国民主协商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刘俊杰;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余育国;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袁峰;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成长[D];复旦大学;2006年

8 郑人豪;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聂鑫;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中的公共决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玉;区域政策执行的制度分析与模式建构[D];南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勇;新时期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发展探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黄昌尧;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之程序正义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锋;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制度的契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朱葛;协商民主视野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D];河南大学;2010年

5 裴静静;论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完善[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宿婷婷;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董宁博;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起源、形成和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倩;中国协商民主实现依据及实现形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宇;基层人民政协在推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75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175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0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