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和谐社会视域中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的生成

发布时间:2018-08-29 11:32
【摘要】:和谐思想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和谐社会的构想古今中外学者探讨更是从未止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中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和谐观念至今光辉四射,但也存在着的牺牲个人利益,缺乏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局限性;西方哲学家、社会学家们从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社会与经济的关系等等社会领域的不同层面对和谐社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但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却存在本质差别;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虽不乏真知灼见,却归诸于抽象的理性和人性,未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和谐社会理论为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更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论断。法治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精神意蕴和心理基础,是法治社会中最高层次的理念问题。以民主法治为首要特征的和谐社会也同样呼唤法治文化,促使民众生成对法律的认同感和对法治的信服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动力。在了解西方法治理论和中国传统法治理论的发展进程及其差异后,探讨了法治文化的概念和特征,针对现今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法治文化缺乏以及盲目尊崇西方法治文化态度的现状,以促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文化生成为目的,从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的理论视角,比较分析了中西方法治理论和法治文化差异产生的根源,即物质资料生产及人类自身生产对中西方法治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中国就表现为家国合一的大一统的传统格局,决定了我们文化的基本类型,左右着各民族及其各项政治制度的安排。 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生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文化,这种法治文化的精神内核——“和谐”,既是对不同文化的和谐包容,又是与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这种法治文化的价值核心——“公平正义”,只有通过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的保障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这种法治文化的法律效力来源——“人民主权”,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以民主为核心,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理念。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在对中国和谐社会法治文化的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性地为促进和谐社会法治文化的生成提供了政府引导、多方面教育宣传和社会公众参与三条路径。这三条路径在促进和谐社会法治文化生成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政府的引导包括为法治文化的生成创设制度条件和倡导和谐社会法治文化核心理念是基础,教育宣传包括普法教育宣传和法治文化熏陶是重要因素,而通过社会公众参与,培养公民的积极权利观念、法律至上观念、守法观念,使公民意识增强则是关键,以期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中对中国和谐社会法治文化的生成有所裨益。
[Abstract]:The idea of harmony has always been an ideal state pursued by mankind, and the idea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has never ceased to be explored by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estern philosophers and sociologists have made fruitful discussions on harmonious society from different aspects of social system, social or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ety and economy, but there are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But attributed to abstract rationality and human nature, it can not be built on the basis of science; only Marx and Engels'harmonious society theory has laid a scientific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contemporary China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the CPC leadership group with Comrade Hu Jintao as the core has put forward that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should be. It is a scientific conclusion that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fairness and justice, honesty and fraternity, vitality, stability and order,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estern rule of law theory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ule of law theory, aiming at the lack and blindness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in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els'two production theories,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oot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thodologies of governance and rule of law culture, i.e. the production of material resourc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human beings themselves,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China,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unific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he country determines the basic types of our culture and influences the arrangements of the ethnic groups and their political systems.
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today, we must create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ruled by law culture. The spiritual core of this kind of rule of law culture - "harmony" is not only the harmonious tolerance of different cultures, but also the internal unity with the harmonious society. Only by guaranteeing the rule of law can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be realized; the legal effect of this culture of rule of law is derived from "people's sovereignty". All the powers of the state are granted by the people, the state power serves the people, takes the Constitution and law as the basis, takes democracy as the core, and guarantees human rights as the purpose idea. On the basi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in a harmonious society of China, this paper tries to provide government guida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in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ree paths of education, publicit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are provided. Including the creation of institution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and advocating the core concept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education and propaganda, includ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law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nd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 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s'positive concept of rights, the concept of the supremacy of law, the concept of law-abiding, and the enhancement of civic awareness are the The key is expected to benefit the form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in China's harmonious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永红;;培育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J];上海人大月刊;2011年07期

2 冯芸;;道德教育和谐发展——道德教育功能实现的理想路径[J];理论学刊;2011年07期

3 丁昀;姜素华;;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4 樊文玲;李小平;;抓好党组织建设 促企业和谐发展——永修县供电公司党建工作扎实有效[J];大江周刊(焦点);2011年07期

5 任世琴;;搞好煤矿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罗旭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J];华章;2011年17期

7 李周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现代企业和谐力[J];技术与市场;2011年09期

8 李艺;;域外反腐败的成功范例与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9 王文奕;;通往司法权威的路[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10 孙旺平;;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喜军;刘彦;;注重学生两种精神的和谐发展[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漆永新;;作和谐发展的促进派[A];推进信息及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工业节能降耗、改善环境、降低成本中的应用论文集[C];2005年

3 陈光亚;;序[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成辉;;调节职工心理和谐 促进站段和谐发展[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5 郭加利;于钦明;;创新高校学生工作 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吴海波;;建设社会主文和谐社会的建议[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7 林志刚;胡佳;;论非营利组织的和谐发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朱玉君;潘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之我见[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徐海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10 李中华;;深化创新型乡镇建设 促进地区科学和谐发展[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温淑萍;无锡将“法治文化”提到城市建设首位[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8年

2 扬司轩;法治文化名城建设释读[N];扬州日报;2010年

3 曾菊敏 韩景昌;建设一流环境 实现和谐发展[N];中国航空报;2005年

4 仲呈祥;文化权益与和谐发展[N];光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计友 通讯员 许海林;统筹区域和谐发展的大手笔[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6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吴建成;推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N];衡阳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蓝芳 实习生 林薇 陈丽红;走在和谐发展的道路上[N];闽西日报;2005年

8 ;在和谐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N];青岛日报;2005年

9 严茂林;十一局集团四公司七项举措促和谐发展[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5年

10 周保;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推进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N];延边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应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小毛;和谐稳定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健华;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罗湘明;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阮文泰;中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理论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王科;和谐视野中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孙启军;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和谐模式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董树彬;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谢璐妍;胡锦涛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倩;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邓艳梅;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关联[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潘道财;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桂兰;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靳晓理;民生问题的和谐解[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赵杨坤;实践思维方式视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D];西南大学;2011年

7 赵阳;法治视野下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反思[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8 姚淑娟;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私法文化建设[D];吉林大学;2010年

9 曾秋旭;论和谐行政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11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211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7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