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法治背景下我国公民政治意识增强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5 16:15
【摘要】:本文以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政治目标为导向,以该政治目标对我国公民政治意识的要求为指导原则,对我国公民政治意识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既包括历史政治文化的原因,也包括目前制度性的原因。在增强我国公民政治意识的途径上,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主要思想家的理论,论述了采用多种途径旨在增强我国公民的政治意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论述了政治意识的基本内涵,接着讨论我国法治建设的政治目标,并以该目标对公民政治意识的要求为导向,探讨了适合法治中国要求的公民政治意识,它们应该包括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等意识,这些政治意识也是马克思主义对理想社会的重要价值追求。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公民政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政治意识淡薄对法治建设具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第三部分:对我国公民政治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传统社会沿袭下来的政治文化的影响;其次是目前公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的影响;最后是某些法律制度存在的不完善影响公民合理政治意识的形成,主要包括影响公民自由权和平等权实现的法律制度。第四部分:论述了增强我国公民政治意识的途径,主要从七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第一是破除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病态公民意识,促进适应法治要求的政治意识的形成;第二是转变思维方式,促进适应法治要求的政治思维方式的形成;第三是社会构成基础由利益向权利转变,促进平等意识的形成;第四是正确理解合理的特权,树立实质平等的观念;第五是建立体现法治精神、以人为本的法律制度;第六是提高公民受教育程度,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第七是正确规范、控制和引导国民的政治意识。
[Abstract]:This paper, guided by the political goa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untry ruled by law, take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our citizens as the guiding principle, makes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our country,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the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from various aspects, including the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reason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institutional reasons. In the way of strengthening the citizen'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our country, combining the present reality of our countr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the main western thinkers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se of various ways to enhance the political awareness of our citizen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firstly, it discuss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then discusses the political goa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and is guided by the requirement of this goal to the citizen'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itizen'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suitable for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which should include the consciousness of freedom, equality,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which is also the important value pursuit of Marxism to the ideal society.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citizen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weak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has many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The third part: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citizens are deeply analyzed, mainly including three reasons: firstly,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inheri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The second is the influence of unreasonabl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running public power at present; finally, the imperfection of some legal systems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citizens' rational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mainly including the legal system which affects the realization of civil liberty and equal rights.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in China, mainly from seven aspects: first, to break down the morbid civic consciousness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The second is to change the mode of thinking,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political mode of thinking that adapt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the third is to change the social composition from interests to rights, and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equal consciousness. The fourth i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asonable privilege,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substantive equality, the fifth is to establish a legal system that embodies the spirit of rule by law, and the sixth is to rais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of citizens and foster their belief in the rule of law. The seventh is to correctly regulate, control and guide the people'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施楠;关于提高党的政治权威的几点思考[J];东疆学刊;2000年03期

2 聂运麟;政治权威现代化与政治稳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郭国祥;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政治权威[J];探索;2003年01期

4 李景鹏;;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J];理论参考;2003年07期

5 张体魄;保持社会稳定必须强化党的政治权威[J];党建研究;2004年08期

6 丁志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树立文明政治观[J];人大研究;2007年01期

7 郭国祥;郭曙岩;;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转型与发展[J];理论探讨;2007年03期

8 朱斌;;传统中国政治权威的建构与解构[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张文涛;;论法治对政治权威的约束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10期

10 G.阿尔蒙德 ,李黎;政治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励;;政治文明与政治稳定[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郭国祥;郭曙岩;;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发展[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光辉;彭斌;;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侯风云;;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增强党的政治凝聚力的思考[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常婧;;科技—政治的自由僭越及其自组织过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程竹汝;;政治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动力[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7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8 蔡小平;;政治与道德[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魏星河;;建国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变化与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紧跟;;试论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基本条件[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管振国;政治权威与民主、法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2 李景鹏;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N];学习时报;2002年

3 吴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权威民主化: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萧功秦;驳中国经济崩溃论[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赵虎吉;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性[N];学习时报;2005年

6 齐三平;为什么要坚决抵制“军队非政治化”[N];解放军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吴铭;乌克兰转型中的宪政权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8 梁莹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发展中的政治学新兴交叉学科(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李乔;《历史决议》既是政治权威,又是理论权威[N];北京日报;2006年

10 市委党校 匡永琼;培育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N];惠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光;政治权威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雷振文;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路径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4 鞠健;新时期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6 王超;苏格兰启蒙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波;拉丁美洲政治发展进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8 王星;从“分配政治”到“生产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9 袁柏顺;寻求权威与自由的平衡[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安华;学而优则“仕”[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炎生;法治背景下我国公民政治意识增强途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7年

2 孙明奇;论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许丽英;提高党的政治权威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鹏;中国公民非传统型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向东;当代中国微博政治参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曹帅;转型社会视阈下中国的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倩楠;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8 菅茂峰;内蒙古自治区政治文明建设的环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和瑞云;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冷漠现象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10 朱栋荣;邹谠“中国政治研究”析论[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12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312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1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