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刻蚀及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纳米—微米混合结构的超疏水表面
【图文】:
图1一1荷叶表面的自清洁现象Fig.l一1Self-eleaningPhenomenononthelotusIeafsurfaee水表面是指接触角小于900的固体表面;疏水表面是指接触角大于触角大于150“且滚动角小于5“的固体表面被称为超疏水表面,可见,,于疏水表面的一种。自然界中,水滴可以在荷叶表面自由滚动,且当附着在荷叶表面的灰尘等污物带走,使荷叶表面保持清洁(图l一1)。代,针对荷叶表面自清洁现象,德国伯恩大学的植物学家wilhelmB一系列实验,由此提出了“荷叶效应”(lotuseffect)概念。此后,家们开始致力于超疏水表面的理论及制备方法研究。疏水表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管道中,降低管道内壁石油的粘附作用减小传质阻力;应用于高降雪上,减少积雪附着保证信号畅通;应用于汽车飞机等的挡风玻璃,可境及雨天中保持干燥,还可减少空气中灰尘等污物的污染;应用于水
界还是人工材料中,光滑表面从未表现出超疏水性能。NishinoI4I等对光滑的固体表面采用最低表面自由能的全氟烷来修饰,得到的表面接触角最大也只有1190。对荷叶自清洁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图1一2),荷叶表面具有许多乳头状凸起,乳头状凸起又被许多纳米尺度的蜡质晶体所覆盖12, 31。正是这种粗糙结构以及表面疏水物质的共同作用导致荷叶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能。可见,固体表面的浸润性是由固体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几何结构共同决定的151。因此,制备超疏水表面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材料表面构建合适的粗糙结构;另一方面,用低表面自由能的物质修饰材料表面。目前,制备超疏水固体表面粗糙结构的方法有很多报导:如机械加工法、模板法、激光或等离子体刻蚀法、电化学方法、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一凝胶法等。然而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康宁;李珍芳;;铝基超疏水表面的耐海水腐蚀性能研究[J];纳米科技;2011年03期
2 贺平逆;吕晓丹;赵成利;宁建平;秦尤敏;苟富均;;F原子与SiC(100)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3 斯芳芳;张靓;赵宁;陈莉;徐坚;;超亲水表面制备方法及其应用[J];化学进展;2011年09期
4 李晓艳;仇伟;李欣欣;韩哲文;;带有羧基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及超疏水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11年12期
5 ;兰州化物所棉纤织物表面可控润湿性研究获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1年09期
6 ;消息报道[J];化工新型材料;2011年08期
7 郁祖湛;;电子电镀与表面处理技术的研发动态[J];电镀与精饰;2011年09期
8 吕文辉;张帅;;金属援助硅化学刻蚀法可控制备硅纳米线阵列[J];半导体光电;2011年03期
9 王元元;;纳米材料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年03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程;王齐华;;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及制备[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超疏水材料表面的结冰行为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康志新;;金属表面的有机镀膜及纳米薄膜的超疏水特性[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4 殷波;方亮;胡佳;唐安琼;魏文侯;何建;;利用超疏水技术改善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初步研究[A];2010中国·重庆第七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5 廖张洁;朱钟鸣;郭宏磊;彭懋;;透明抗静电超疏水材料的制备[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张靓;赵宁;徐坚;;氰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一步制备超疏水涂层[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何周坤;马猛;许相川;王建英;陈枫;傅强;;网络结构对表面的超疏水性质的影响[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王健君;;低温下超疏水防结冰高分子材料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朱小涛;张招柱;;兼具耐磨功能和可修复功能的超疏水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宋丽云;彭顺金;;超疏水自清洁表面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科信;超疏水塑料薄膜研制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王启兵;超疏水纳米二氧化硅研制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6年
3 王平;江雷:创造“开关材料”[N];中国工业报;2010年
4 郑千里;纳米新材料实现超疏水/超亲水可逆转[N];科技日报;2004年
5 记者 李琮;纳米复合涂料技术取得新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刘忠奎 记者 李丽云;孔状铜网小船“水上漂”[N];科技日报;2009年
7 广东科德;异动股点评[N];深圳商报;2004年
8 王颢;新型亲疏水可转换材料问世[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洪宇;“水面直升机”蚊子的启示[N];辽宁日报;2011年
10 李大庆;新面料何以冬暖夏凉[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周;仿生超疏水功能表面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赵玉顺;绝缘子超疏水涂层制备方法与防冰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杨昊炜;聚硅氧烷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杰;镁合金及硅基底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杨浩;超疏水/超亲油不锈钢滤网涂层的制备及表面润湿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西营;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实验及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尹兵;海洋环境下铜镍合金的微生物附着腐蚀与防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袁志庆;超疏水表面的仿生构建[D];中南大学;2008年
9 钱柏太;金属基体上超疏水表面的制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郭永梅;聚合物复合物层状组装膜的构筑[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立宁;化学刻蚀及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纳米—微米混合结构的超疏水表面[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2 王莉;超疏水防腐蚀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陈钰;仿生超疏水表面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4 王苏浩;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对不同表面张力液体选择性分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董祥波;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窦庆乐;铝基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林玮炜;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8 魏增江;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年
9 殷波;轻合金表面超疏水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李佳霖;透明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58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55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