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基于柠檬酸配位燃烧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

发布时间:2020-07-11 07:00
【摘要】:本论文通过改进柠檬酸配位燃烧法制备了纳米片层材料Cu_(1.0)Mn_(3.2)O_(7.0),石墨烯囊状复合材料Zr_(1.00)Mo_(2.37)O_(9.11)-GO和中空六边形的Zn_(1.00)La_(0.86)O_(3.58)复合材料,并基于上述材料分别构筑了对过氧化氢(H_2O_2)、亚硝酸根(NO_2~-)和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的非酶电化学传感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改良的柠檬酸配位燃烧法制备了片状Cu_(1.0)Mn_(3.2)O_(7.0)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确定了材料的形貌与组成。以壳聚糖为分散剂和成膜剂将Cu_(1.0)Mn_(3.2)O_(7.0)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修饰电极。电化学表征实验证明,Cu_(1.0)Mn_(3.2)O_(7.0)显著改善了电极的导电能力。将此修饰电极(CS/Cu_(1.0)Mn_(3.2)O_(7.0)/GCE)应用于H_2O_2的检测,结果显示,修饰的Cu_(1.0)Mn_(3.2)O_(7.0)对H_2O_2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最佳条件下,计时电流信号与H_2O_2浓度在1.0 nM-10.0 mM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为0.689μA/(μmol/L),检测限达到0.77 nmol/L(S/N=3)。并且,此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能够用于黑色素瘤细胞代谢产物的H_2O_2含量和血清中H_2O_2含量检测,回收率在99.4%-102.5%之间。(2)通过水热法和柠檬酸配位燃烧法制备了囊状钼锆氧化物-氧化石墨烯(Zr_(1.00)Mo_(2.37)O_(9.11)-GO)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壳聚糖为分散剂和成膜剂将Zr_(1.00)Mo_(2.37)O_(9.11)-GO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修饰电极。电化学表征实验表明,电还原后的修饰电极(CS/Zr_(1.00)Mo_(2.37)O_(9.11)-rGO/GCE)能显著提高电极的导电能力。将Zr_(1.00)Mo_(2.37)O_(9.11)-rGO应用于NO_2~-的测定,结果显示,Zr_(1.00)Mo_(2.37)O_(9.11)-rGO对NO_2~-的氧化过程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最佳条件下,微分脉冲氧化信号与NO_2~-浓度在0.010μM-0.10μM和0.10μΜ-10.0 mM分段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分别为0.381μA/(μmol/L)和0.007μA/(μmol/L)。根据3S/N,检测限达到1.87 nmol/L,50倍浓度的常见干扰物质对NO_2~-的检测不产生影响。将传感器应用于腌制食品实际样中NO_2~-的检测,回收率为98.1%-102.1%,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3)基于柠檬酸配位燃烧法,通过调节聚丙烯酰胺浓度合成了多种几何外形镧锌氧化物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成膜剂(壳聚糖)的帮助下制备了修饰电极(CS/Zn_(1.00)La_(0.86)O_(3.58)/GCE),并考察了产物形貌对导电能力和检测能力的影响,筛选出具有中空六边形结构的复合材料,并以此构筑了对绿原酸的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在最佳条件下,修饰电极的微分脉冲氧化信号与绿原酸浓度在0.020μM-0.10μM和0.10μΜ-0.80 mM分段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分别为0.778μA/(μmol/L)和0.0096μA/(μmol/L)。检测限达到9.96 nmol/L(S/N=3),并且该传感器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准确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212.2;O657.1;TB33
【图文】:

电化学传感器,滴涂,电化学检测,水悬浮液


取适量的复合材料产物,超声分散成 1.0 g/L 的水悬浮液,并将制得的悬浮液与等体积的 0.30wt% 壳聚糖 1:1 混合,超声混合均匀后。准确移取 10.0μL 的混合液滴涂在经过抛光、清洗、干燥后的玻碳电极表面,室温干燥 24 h 后得修饰电极(CS/CuMnO-1/GCE)。用同样的方法制备 CS/CuMnO-2/GCE;CS/CuMnO-3/GCE;CS/CuMnO-4/GCE;CS/CuMnO-5/GCE;CS/GCE 和 GCE 电极。2.2.4 对 H2O2的电化学检测及相关参数

氧化物,低分辨,高分辨


图 2.2 Cu-Mn 氧化物的 SEM 图(A); Cu-Mn 氧化物的 SAED 图(B);CuMn 氧化物低分辨 TEM 图(C);Cu-Mn 氧化物高分辨 TEM 图(D)。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合成产物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图 2.2A 为最终产物的 SEM表征图,由图可知,最终产物是由多层片状材料堆叠而成,单片材料的厚度约为10 nm;从图 2.2C 的透射电镜图中,依然可以看到与图 2.2A 一致的堆叠形貌,单层材料的厚度均在 10nm 以内。更有趣的是,通过测量,图中两层片状材料的总厚度远远超过 20nm,这一现象说明,层与层之间存在缝隙,这一现象与实验设计的初衷相符合。在煅烧过程中,柠檬酸分解释放的气体撑开了整个网状结构同时维持了材料片状的形貌。图 2.2D 展示了 Cu-Mn 材料的晶格,其晶格间距为0.267 nm[28]。为了探究改良后柠檬酸配位燃烧法的普适性,采用同样的方法,通过更换金

柠檬酸,反应体系,柠檬酸溶液,骨架材料


在实验过程中,当柠檬酸溶液中存在金属盐时,随着溶剂的蒸发,反应体系会发生溶胶-凝胶的转变。当反应温度高于 80℃时,柠檬酸胶体会发生分解,产生大量气泡,体积也随之膨胀。如果只用柠檬酸进行反应,即使温度高于 100℃,上述现象也不会出现。随着溶剂的蒸发,柠檬酸还是以固体的形式存在,不会通过偶联反应生成网状结构。这一现象证明,在该反应体系中,柠檬酸既是骨架材料,也是金属的配位体,金属离子能够催化柠檬酸骨架的形成,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延光;;石墨烯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6年24期

2 孙佰顺;李洪亮;李德禄;;等势点温度补偿法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年01期

3 庄贞静;肖丹;李毅;;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11期

4 朱建中;张国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微型化集成化[J];化学传感器;1994年03期

5 赵长文;;电化学传感器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3年01期

6 莫健伟;周性尧;;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研制及应用的进展[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7 俞汝勤;;从IUPAC30届学术大会看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J];化学传感器;1987年02期

8 杨国忠;;一种用于临床和免疫分析的简易且廉价的一次性电化学传感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8年06期

9 吴辉煌;;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 Ⅰ.基本原理[J];化学通报;1988年10期

10 吴辉煌;;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Ⅱ.新近进展[J];化学通报;198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绍俊;;自供能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及分析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C];2016年

2 朱洪;朱志伟;;离子液对非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构建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3)[C];2011年

3 鲜跃仲;;基于链接化学策略的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2)[C];2011年

4 姚碧霞;郑婷婷;傅金英;李雪林;汪庆祥;翁文;;蛋白质修饰手性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田斌;万小山;李华;宋诗哲;;一种金属腐蚀监/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康丽;严河清;白延利;王鄂凤;;氮氧化物电化学传感器[A];第八届全国气湿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俊杰;;纳米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8 吴坚;王酉;李光;;微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雅文;刘艳玲;徐加泉;度欢欢;黄卫华;;基于金纳米管和二氧化钛纳米线复合纳米材料的柔性光致自清洁电化学传感器构建[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10 刘艳玲;秦羽;刘蓉;黄卫华;;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细胞机械转导信号分子监测[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科学导报记者 范琛;“电化学传感器”让农残瞬间现形[N];科学导报;2017年

2 成都 新兴 编;电化学传感器[N];电子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王奇 通讯员 远德亮;“变检之量”QC小组攻克世界难题[N];淄博日报;2012年

4 黄绍敏 王清燕;科力恒的崛起[N];中国企业报;2001年

5 记者 彭溢;我省首个外籍院士工作站揭牌[N];黑龙江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嘉婉;DNA甲基化转移酶及多巴胺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2 刘双燕;功能导向碳基传感器的构筑及其在生物与环境中的分析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3 马亚;新型高灵敏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改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丁艾玲;高性能碳基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生物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8年

5 张艳;三维碳基柔性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6 宋丹丹;基于新型二维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及有机磷农药检测[D];燕山大学;2018年

7 杨娟;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衍生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7年

8 刘冰倩;新型信号增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小分子物质的检测方法研究[D];福州大学;2015年

9 马跃;碳基微/纳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0 冒爱荣;基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药品检测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建通;石墨烯基电化学传感器的构筑及其在药物和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9年

2 李岚青;基于双金属纳米粒子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9年

3 段英豪;基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构筑及其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4 殷柯欣;波罗的海琥珀的光谱学特征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的初步应用[D];河北大学;2019年

5 李峰博;用于检测生物小分子的MOF基无酶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和性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6 韩贤达;氨苄西林和卡那霉素的电化学适体传感检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7 杜鹏;基于柠檬酸配位燃烧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D];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

8 李翔;基于纳米材料和酶催化信号转换放大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应用[D];云南大学;2017年

9 赵根福;柱芳烃在荧光/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学中的应用[D];云南大学;2017年

10 刘雨;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对色氨酸以及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50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750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7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