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拓展空间”栏目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13:47
   2016年,我国将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相比于旧教材,新教材更加注重开放性与综合性,在脉络框架和栏目特色上突破创新,尤其是位于每框题末尾处的“拓展空间”栏目,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以“拓展”之名,行开拓、扩展眼界之实,将知识学习与道德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实现知行统一,是新教材的创新之处,也是亮点所在。“拓展空间”栏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推动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其要求既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后探究,有效地使传统的教学活动走向发展性的课程知识和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并且将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有机融合,成为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活化思维、内化品质的宝贵资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仍重视知识传授、答题技巧的训练,对于本栏目在教学中的运用微乎其微,使“拓展空间”栏目不能充分地展现其特征、发挥其作用,亦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进一步彰显“拓展空间”栏目的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八年级上下册四本教材中共计81个“拓展空间”栏目进行了研究,分析其类型、特点,设置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提出在教学中运用该栏目的原则和具体的运用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了大量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例进行分析,更具有实用价值,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以下将从三个部分对本论文的主体部分作简要介绍:第一部分,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拓展空间”栏目的相关内容概述。首先,对教材中的“拓展空间”栏目进行简要的说明,明确其在教材中的重要位置。其次,再对“拓展空间”栏目的类型进行划分,分为:反思型、理解型、验证型、实践型。最后,从总体上对“拓展空间”栏目的特点进行分析,栏目理念新颖、主体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第二部分,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拓展空间”栏目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具体分析。必要性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分别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拓展课程内容的内在要求以及提升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需求。重要性主要从有利于教材知识的理解、实践能力的提升、道德情操的养成以及作业设计的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拓展空间”栏目的运用研究。本部分结合案例对第一部分中“拓展空间”栏目的不同类型提出运用的原则和方法,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提供借鉴。运用原则是从整体上提供建议,主要包括三个原则:辅助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创新性原则。运用方法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栏目,从运用步骤和案例分析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先分析其具体操作再列举四本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展示分析,每类“拓展空间”栏目的运用步骤之间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栏目其步骤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因此,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知识的再生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道德认知不断内化为道德行为,有必要借助“拓展空间”栏目这个媒介充分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33.2
【部分图文】:

逻辑图,栏目,教材,初中


图 1.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栏目逻辑图为了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框题末尾中“拓展空间”栏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将其分为两个词语进行明晰,一为“拓展”,二为“空间”。其“拓展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时空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和学校,而是校内与校外、课洪松森:《活用教材栏目——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新课程研究》2018 年第 3 期,第 42 页。张小发:《试探<道德与法治>教材“小栏目”的设置及教学运用——以七年级上册(2016 年 7 月第 1 版

数量统计,四种类型


间”栏目的类型》教材中“拓展空间”栏目形式多样、固定的规律性,本栏目以学生生活中各核心素养发展相贯通,为实现道德与法心搭建的教学桥梁。为了帮助一线教师现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道德与法治》七八年级上下册为文本归纳和分析,并将四本教材中的 81 个解型、验证型、实践型。

生命,第一,反思型,栏目


第四单元 第九课 第一框 《守护生命》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青春有格》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青春的情绪》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一框 《我们的情感世界》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一框 《单音与和声》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一框 《我与社会》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八年级下册 无 无 无 无通过表 1.1 我们不难看出,反思型“拓展空间”栏目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级上下册中分布较为合理,但八年级上册中仅有两个,八年级下册中就不再体现。为了对反思型“拓展空间”栏目有一个更为清晰且明确的认识,分别了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这三本教典型的反思型栏目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库玉娟;;道德内化应增强个体的获得感[J];智库时代;2019年05期

2 孔姣;;实现青少年道德内化的有效向度[J];文学教育(下);2018年05期

3 张家菖;;论提升青少年道德内化动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15期

4 董静;;于细微处渗透德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23期

5 李晓;提高学生认识能力,促进道德内化[J];贵州教育;2002年11期

6 任君;;浅谈“内化”原理及其德育启示[J];中学教学参考;2017年03期

7 周南飞;;从道德到伦理:论黑格尔伦理哲学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扬弃[J];青年文学家;2017年11期

8 洪从愿;;活动,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育人”的摇篮[J];知识文库;2017年08期

9 邵跃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19期

10 刘连会;;突出素质教育中的“道德内化”过程[J];学周刊;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雪华;;道德内化取向下隐性德育课程刍议[A];当代教育评论(第5辑)[C];2017年

2 刘珂;;如何让孩子更加健康茁壮成长[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3 李元辉;;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下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力素质研究[A];《知识力量教学研究》科研成果展示[C];2018年

4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吴鹏;刘华山;;家庭体罚研究回顾与展望[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马忠东;;和谐: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基础与追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益荣 翟松峰 南京政治学院;教育心理学视阈下的“道德内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刘莉;把科学道德内化为终身坚守的人生信仰[N];科技日报;2012年

3 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 赵武安;让检察职业道德内化于心 外见于行[N];检察日报;2010年

4 张丽 东胜区新闻中心;编辑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笑萌;让新闻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N];光明日报;2014年

6 方兰;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N];新疆日报(汉);2007年

7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8 赵秋芳;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N];发展导报;2001年

9 张棉;用公正塑造核心价值观[N];检察日报;2006年

10 上海市嘉定区黄家花园幼儿园 朱萌;不分享就自私吗[N];中国教育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拓展空间”栏目的运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于洋;绘本资源在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8年

3 刘珂;关怀道德教育视角下的初中校园欺凌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4 孟凡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5 冯晔;社会转型期道德暴力的伦理审视[D];西北大学;2017年

6 成忠慧;职业学校内化式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泰来;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兆辉;道德内化中的各状态分析[D];吉首大学;2012年

9 唐俐;“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矫治[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许飞飞;道德内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23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823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1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