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及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10-17 17:48
当今时代,市场经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主导地位。以市场经济为存在基础的市民社会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日益形成、发展和壮大,并不断冲击着原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因此,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问题已经上升为世界各国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问题涉及到市场经济是否能良性运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与否、社会生活能否自治和自主等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为现代社会基本问题的解答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我国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正确定位和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健康理性的市民社会,同时还需要国家发挥指导作用,形成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之前以及马克思本人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成果,并以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为核心内容探求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为我国正确处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本文从分析我国转型时期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发展入手,剖析了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发展演变过程,提出了市民社会与国家分离是民主政治存续的基本前提,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是实现...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之前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高度重合
第二节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分离
第二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马克思的国家概念、本质及其自主性
第三节 马克思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对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评价
第三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第一节 我国转型时期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 市民社会与国家分离是民主政治存续的基本前提
第三节 市民社会与国家良性互动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 建构健康理性的市民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力量的培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 俞睿.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8(04)
[2]培育健康的公民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J]. 付利利,孔德元.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3]诹论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研究的结果[J]. 宫敬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4]市民社会的克服、建构与归宿——兼答崔永和先生的质疑[J]. 乔翔. 唯实. 2008(05)
[5]构建社会主义市民社会——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之断想[J]. 胡建.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8(02)
[6]国家构建与国家潜在自主性——重读斯科克波的《国家与社会革命》[J]. 刘忠权. 学术论坛. 2008(02)
[7]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述评[J]. 李姿姿. 学术界. 2008(01)
[8]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若干问题[J]. 俞可平.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7(06)
[9]马克思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内涵之探讨[J]. 李佃来.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7(03)
[10]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再探析[J]. 刘同舫. 哲学研究. 2007(03)
博士论文
[1]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 崔予姝.东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初探[D]. 水春娟.河南大学 2009
[2]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性之思[D]. 姜正君.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2009
[3]市民社会视域下的中国政治发展研究[D]. 张维东.吉林大学 2009
[4]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D]. 欧阳成.中南大学 2008
[5]浅析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 齐盈盈.大连海事大学 2008
[6]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和谐法治社会之构建[D]. 徐美玲.上海师范大学 2008
[7]解读市民社会的概念[D]. 王颖.江南大学 2008
[8]市民社会的理论与实践[D]. 项丽敏.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9]论市民社会批判之批判[D]. 彭欣.广西大学 2007
[10]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创立及其意义[D]. 马杰.山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42173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之前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高度重合
第二节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分离
第二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马克思的国家概念、本质及其自主性
第三节 马克思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对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的评价
第三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第一节 我国转型时期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 市民社会与国家分离是民主政治存续的基本前提
第三节 市民社会与国家良性互动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 建构健康理性的市民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力量的培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 俞睿.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8(04)
[2]培育健康的公民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J]. 付利利,孔德元.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3]诹论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研究的结果[J]. 宫敬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4]市民社会的克服、建构与归宿——兼答崔永和先生的质疑[J]. 乔翔. 唯实. 2008(05)
[5]构建社会主义市民社会——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之断想[J]. 胡建.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8(02)
[6]国家构建与国家潜在自主性——重读斯科克波的《国家与社会革命》[J]. 刘忠权. 学术论坛. 2008(02)
[7]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述评[J]. 李姿姿. 学术界. 2008(01)
[8]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若干问题[J]. 俞可平.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7(06)
[9]马克思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内涵之探讨[J]. 李佃来.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7(03)
[10]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再探析[J]. 刘同舫. 哲学研究. 2007(03)
博士论文
[1]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 崔予姝.东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初探[D]. 水春娟.河南大学 2009
[2]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性之思[D]. 姜正君.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2009
[3]市民社会视域下的中国政治发展研究[D]. 张维东.吉林大学 2009
[4]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D]. 欧阳成.中南大学 2008
[5]浅析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 齐盈盈.大连海事大学 2008
[6]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和谐法治社会之构建[D]. 徐美玲.上海师范大学 2008
[7]解读市民社会的概念[D]. 王颖.江南大学 2008
[8]市民社会的理论与实践[D]. 项丽敏.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9]论市民社会批判之批判[D]. 彭欣.广西大学 2007
[10]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创立及其意义[D]. 马杰.山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42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44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