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心”目的及实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17:46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三心”教育理念,主张中学阶段教学要“活心”,即希望初中生能够通过学习逐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把自己打开。然而,当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还存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弱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足,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导致初中生闭锁心理的产生。作者基于当前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深刻剖析了学生闭锁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有:学生对自我身心健康认知不足,教师对“活心”目的认识失位等,并致力于从加强《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方法的革新,拓宽《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学识素养,增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制度四个方面积极探索打开学生闭锁心理的路径,从而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心”目的的实现提出可行性建议,达到提高初中生的自我认知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文章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基础教育改革时代背景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现实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二章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心”目的相关概述
    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心”目的含义与特点
    二、《道德与法治》课与“活心”目的的关系
        (一)两者在目标追求上具有一致性
        (二)实现“活心”目的需要《道德与法治》课发挥功能
    三、《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心”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三)有效教学理论
        (四)符号互动理论
    四、《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心”目的实现的必要性
        (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道德与法治》课德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需要
        (四)教育的本质性要求
第三章 《道德与法治》课“活心”目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课堂心理闭锁问题
        (一)学生对课堂提问不参与
        (二)学生对互动活动不作为
    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弱化问题
        (一)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注不够
        (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不足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缺乏问题
        (一)实践性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
        (二)实践性教学方式单一
    四、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问题
        (一)教学评价过于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
        (二)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发展
第四章 《道德与法治》课“活心”目的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对自我身心健康的认识不足
    二、教师对“活心”目的的认识失位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出现偏差
    四、学校素质教育管理错位
第五章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心”目的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方法的革新
        (一)树立“活心”教育理念
        (二)突出“活心”教育方法
    二、拓宽《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学识素养
        (一)提升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
        (二)拓宽学科知识结构
    三、增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一)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
        (二)教学材料要凸显新颖性
    四、学校要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素质教育的相关制度
        (一)学校要发挥管理作用落实素质教育
        (二)教师要践行素质教育加强师生互动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597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597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9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