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域下涉法涉诉信访终结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1 20:40
信访制度在畅达民意、政治参与、权力监督、辅助维稳、权利救济等方面发挥着其特有效能,随着我国深化改革时期社会矛盾的加速涌现及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渐增强,信访特别是涉法涉诉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开始呈现出空前扩张的趋势。然而在实践中,作为一种补充性、辅助性的权利救济渠道,涉法涉诉信访不但未能很好地化解矛盾、救济权利,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司法权威。涉法涉诉信访高发使原本应由法律及诉讼制度调整的社会关系长期处于“待定”状态,造成涉法涉诉信访总量高企、导出不畅的现状。大量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亟待终结,然而由于制度架构、主体、技术等多个层面的原因,涉法涉诉信访终结本身面临着架构模糊不清、制度亟待完善、主体问题突出、信访生态异化的困顿局面。一些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无法进入终结程序,或在经过“三级终结”程序后仍无法实现有效终结。信访人持续缠访闹访,给政法机关带来巨大的接处访压力,浪费司法资源,损害司法权威,动摇权属状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有效解决涉法涉诉信访终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治理领域一个突出问题。解决涉法涉诉信访终结问题,需要立足于我国客观社会历史现状,对现行信访制度、政法机关对涉法涉诉信访的处置模式、...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信访概述
一、信访的概念
二、信访权的性质
三、信访的功能
四、信访的存废之争
第二节 涉法涉诉信访概述
一、涉法涉诉信访的概念
二、涉法涉诉信访的分类
第三节 涉法涉诉信访终结概述
一、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的概念
二、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的标准
三、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的价值
第二章 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现状
一、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高发
二、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率低
三、涉法涉诉信访群体共性突出
第二节 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存在的问题
一、架构模糊不清
二、制度亟待完善
三、主体问题突出
四、信访生态异化
第三节 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困顿之现实危害
一、损害司法权威
二、耗费司法资源
三、动摇权属状态
四、有碍社会稳定
第三章 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困顿的原因
第一节 信访立法及相关制度原因
一、涉法涉诉信访终结法规位阶偏低
二、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的原则性制度分散笼统
三、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的程序性制度有待细化
四、终结效力的保障性制度严重缺乏
第二节 信访接处机构原因
一、机构之间衔接不顺畅
二、信访终结处置不规范
三、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
四、接访人员素质待提高
第三节 信访人原因
一、司法信心弱化,放弃诉讼维权
二、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手段单一
三、信访行为无序、投机心理突出
四、信访群体聚合、缠访闹访高发
第四节 社会历史原因
一、社会转型导致矛盾高发
二、社会历史习惯根深蒂固
三、社会自身矛盾化解失能
第四章 解决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困顿的对策
第一节 逐步完善信访法律体系
一、制定出台信访法律
二、充分明确信访定位
三、构建信访权责体系
四、强化信访终结效力
第二节 健全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
一、完整构建原则性制度
二、科学细化程序性制度
三、补充完善保障性制度
第三节 提高政法机关接处访能力
一、源头防控信访风险
二、推进信访网络建设
三、提升接访人员素能
第四节 整体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一、国家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公民自身要积极学法守法
第五节 着力实现社会自身治理
一、丰富矛盾调处方式
二、完备法律服务体系
结论
一、本文的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涉检信访终结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 邓中钢.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2]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J]. 李满寿.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 2016(04)
[3]从“就事论事”模式到“依法断事”模式——涉诉信访终结的行动逻辑探析[J]. 陈发桂. 桂海论丛. 2016(04)
[4]涉法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的研究[J]. 薛妮,郝兆亮. 法制博览. 2016(14)
[5]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信访——以S省为中心的考察[J]. 赵哲.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 2016(01)
[6]涉检信访目前的困境及制度重构——以天津市某检察院民行涉检信访为视角[J]. 马建馨,姜蕾蕾. 天津法学. 2015(04)
[7]涉诉信访难以有效终结的内在原因及其对策探析[J]. 陈发桂.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8]浅谈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对策建议[J]. 姚娅. 法制博览. 2015(31)
[9]机会治理:信访制度运行的困境及其根源[J]. 于建嵘. 学术交流. 2015(10)
[10]影响基层信访终结的因素及其消解[J]. 彭涛.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 2015(05)
本文编号:3675352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信访概述
一、信访的概念
二、信访权的性质
三、信访的功能
四、信访的存废之争
第二节 涉法涉诉信访概述
一、涉法涉诉信访的概念
二、涉法涉诉信访的分类
第三节 涉法涉诉信访终结概述
一、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的概念
二、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的标准
三、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的价值
第二章 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现状
一、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高发
二、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率低
三、涉法涉诉信访群体共性突出
第二节 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存在的问题
一、架构模糊不清
二、制度亟待完善
三、主体问题突出
四、信访生态异化
第三节 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困顿之现实危害
一、损害司法权威
二、耗费司法资源
三、动摇权属状态
四、有碍社会稳定
第三章 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困顿的原因
第一节 信访立法及相关制度原因
一、涉法涉诉信访终结法规位阶偏低
二、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的原则性制度分散笼统
三、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的程序性制度有待细化
四、终结效力的保障性制度严重缺乏
第二节 信访接处机构原因
一、机构之间衔接不顺畅
二、信访终结处置不规范
三、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
四、接访人员素质待提高
第三节 信访人原因
一、司法信心弱化,放弃诉讼维权
二、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手段单一
三、信访行为无序、投机心理突出
四、信访群体聚合、缠访闹访高发
第四节 社会历史原因
一、社会转型导致矛盾高发
二、社会历史习惯根深蒂固
三、社会自身矛盾化解失能
第四章 解决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困顿的对策
第一节 逐步完善信访法律体系
一、制定出台信访法律
二、充分明确信访定位
三、构建信访权责体系
四、强化信访终结效力
第二节 健全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
一、完整构建原则性制度
二、科学细化程序性制度
三、补充完善保障性制度
第三节 提高政法机关接处访能力
一、源头防控信访风险
二、推进信访网络建设
三、提升接访人员素能
第四节 整体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一、国家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公民自身要积极学法守法
第五节 着力实现社会自身治理
一、丰富矛盾调处方式
二、完备法律服务体系
结论
一、本文的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涉检信访终结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 邓中钢.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2]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J]. 李满寿.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 2016(04)
[3]从“就事论事”模式到“依法断事”模式——涉诉信访终结的行动逻辑探析[J]. 陈发桂. 桂海论丛. 2016(04)
[4]涉法涉诉信访终结机制的研究[J]. 薛妮,郝兆亮. 法制博览. 2016(14)
[5]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信访——以S省为中心的考察[J]. 赵哲.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 2016(01)
[6]涉检信访目前的困境及制度重构——以天津市某检察院民行涉检信访为视角[J]. 马建馨,姜蕾蕾. 天津法学. 2015(04)
[7]涉诉信访难以有效终结的内在原因及其对策探析[J]. 陈发桂.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8]浅谈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对策建议[J]. 姚娅. 法制博览. 2015(31)
[9]机会治理:信访制度运行的困境及其根源[J]. 于建嵘. 学术交流. 2015(10)
[10]影响基层信访终结的因素及其消解[J]. 彭涛.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 2015(05)
本文编号:3675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675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