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变迁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变迁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改革开放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变迁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增强,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各国之间的综合实力的较量与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空前活跃,一方面人们对自由自立意识、平等竞争意识、综合创新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等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人们的思想观念急切地希望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思维模式的束缚,但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意识形态还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某些领域甚至形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巨大阻力。我国当前正处在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已经发生并还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也必然会随着这一巨大的转型过程而产生相应地变迁。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变迁是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马克思主义会在现实实践中不断创新其原有的理论形态。在现实政治中,意识形态没有也不可能终结,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造性地进行现代性转化,使其作为重要的思想资源继续发挥作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展现出新的风采与面貌。在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如何牢牢地把握执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牢牢地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努力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与和谐型意识形态的建设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和保障,能为和谐型意识形态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和谐型意识形态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在历史传统和现实变化的交汇之际,抓住机遇,适时调整自身,进而不失时机地实现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面对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新挑战和新机遇,如何不失时机地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加快社会观念的变革,推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变迁,仍然是当今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建设,我国社会的许多方面都已经并且还将继续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相应地在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中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在新时期新形势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已经发生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加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问题的探讨,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工作能力,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对中国意识形态变迁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界定了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的功能和变迁的涵义,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进行了研究综述。 第二章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的基础分析,主要阐述了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特别是面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变迁。我们应该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深刻地认识意识形态变迁的过程,把握意识形态变迁的内在结构,从而深化对意识形态变迁的基础分析,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传统意识形态中的“精华”部分,对其进行整合、创新,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体变迁。 第三章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的历程,主要阐述了中国意识形态的变迁历程基本上是经历了由“革命型意识形态的初构”到“建设型意识形态的重构”,再到新的“和谐型意识形态的构建”三个阶段。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证明:改革开放以来,在确保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和政治稳定的前提下,以经济建设中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基本理念,不断破除那些已经僵化的意识形态观念,培育新的社会意识,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及新的观念,使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四章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的动力,主要阐述了新时期的中国意识形态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而发展起来的,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具有强烈的指导性、强制性和深入性。同时,意识形态具有对阶级统治政治合法性的维护作用,执政党借助意识形态来论证其执政的合法性,通过意识形态手段统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因而,新时期需要重新厘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本功能,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变迁的“变”与“不变”,为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努力。 第五章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中的思想环境,主要阐述了在中国社会飞速变迁的新形势下,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特别是受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大量涌入的影响,导致了人们思想信念动荡、混乱,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市场机制的引人引发了全民族的精神变革,与市场经济相关的信息、知识和观念成为人们“学习”的基本内容,于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已经发生了重大变迁。因此,必须通过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整合能力,以此来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为实现共同理想和利益而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第六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主要是阐述面对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挑战,认真总结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创新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认真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改革开放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1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6
- 第一章 导论16-42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16-20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20-31
-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21-26
- 二、意识形态的功能26-29
- 三、意识形态的变迁29-31
- 第三节 研究综述31-42
- 一、中国意识形态变迁的研究概况31-40
- 二、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40
-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40-42
- 第二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的基础分析42-65
- 第一节 意识形态变迁的现实依据42-50
- 一、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互动42-45
- 二、意识形态与人类历史的互动45-48
- 三、意识形态与现实生活的变化48-50
- 第二节 意识形态变迁的实践生成50-55
- 一、实践是意识形态的最终取向51-53
- 二、意识形态在实践中修正自身53-55
- 第三节 意识形态变迁的结构分析55-65
- 一、意识形态的结构理论55-57
- 二、意识形态结构的内在关系与变迁57-61
- 三、传统意识形态资源的整合与创新61-65
- 第三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的历程65-91
- 第一节 革命型意识形态的初构66-74
- 一、纯粹公有制的价值理念的追求67-69
- 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学说69-71
- 三、革命型意识形态的理性反思71-74
- 第二节 建设型意识形态的重构74-83
- 一、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价值理念75-77
-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说77-79
- 三、利益代表的多元化趋势79-82
- 四、建设型意识形态的多维转变82-83
- 第三节 和谐型意识形态的构建83-91
-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理念84-87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学说87-89
- 三、和谐型意识形态的共生范式89-91
- 第四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的动力91-116
- 第一节 重新厘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本功能91-100
- 一、政治导向功能92-94
- 二、经济调控功能94-96
- 三、文化激励功能96-98
- 四、社会控制功能98-100
- 第二节 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变”与“不变”的辩证法100-107
- 一、选准意识形态变迁突破口101-102
- 二、推进意识形态话语系统渐变102-105
- 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本原则105-107
- 第三节 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07-116
- 一、民族精神与意识形态认同108-111
- 二、共享价值与意识形态创新111-112
- 三、共建全民参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12-116
- 第五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的思想环境116-139
- 第一节 多元化社会思潮中的中国意识形态变迁117-125
- 一、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并存117-120
- 二、多元化社会思潮与改革开放120-123
- 三、主流意识形态在批判中发展123-125
- 第二节 多元社会思潮中的中国意识形态观念演进125-131
- 一、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环境126-128
- 二、新环境下意识形态观念的演进128-131
- 第三节 多元社会思潮中的意识形态变迁策略131-139
- 一、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133-135
- 二、充分尊重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合理发展135-139
- 第六章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139-164
-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挑战139-144
- 一、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特点140-142
- 二、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新挑战142-144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144-154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145-149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机遇149-154
- 第三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对策154-164
- 一、确保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和时代性155-156
- 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156-157
- 三、增强对意识形态的价值观认同157-158
- 四、在制度创新中不断推进意识形态的创新158-160
- 五、有效发挥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60-161
- 六、注重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161-164
- 结语164-167
- 参考文献167-176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176-177
- 后记1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宇文利;;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赵德江;胡海波;;意识形态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意识形态的历史考察[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3 郭万敏;巩建华;;“文化强国”视野下政治文化社会化路径探讨[J];长白学刊;2012年04期
4 路易·阿尔都塞 ,李迅;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J];当代电影;1987年03期
5 王永贵;;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指向及实现机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1期
6 郭忠义;;中国奇迹与意识形态范式变迁[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10期
7 祝宝钟;;新时期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J];党建研究;2008年09期
8 韩源;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构转型[J];党政论坛;2005年08期
9 侯惠勤;;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上的创新[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04期
10 蔡萍;华章琳;;论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J];法制与社会;2006年2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长春;[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海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丽;我国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赵德江;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姜地忠;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志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陈淑雅;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控制理论[D];河南大学;2012年
8 李栗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对话平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洪光东;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敏;新时期中国社会环境变迁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49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4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