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连州中山南历史文化街区协作式规划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06:17

  本文关键词:连州中山南历史文化街区协作式规划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协作式规划 历史街区 中山南 沟通共赢 保护策略


【摘要】:历史街区,是城市演进历程的见证。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飞速更迭,让城市的历史风貌延续岌岌可危。一方面,传统的保护理论与指导方法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多元复杂的参与主体,利益各方博弈难以平衡,使得历史街区开发管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不足,造成规划成果与管理、实施之间严重脱节。城市的多样性也要求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师在决策过程中能听取不同社会群体的声音,让公众实质性地参与到保护中来。基于交流理性的协作式规划理论,将规划视为一个交流与协作的过程,从规划依始,受规划影响者就开始介入并和各利益方之间平等对话,这个交流过程的意见反馈直接影响到最终规划编制的制定。其通过多元的渠道、平台和三方来达到协作多方交流讨论,实现复杂的利益各方共同探讨和制定最终的方案,沟通交流贯穿始终。,因此,其能很好地够适应未来多元化主体参与和复杂利益博弈的背景,从而解决物质空间问题转向解决社会空间问题,让规划更开放、可视化和通俗易懂,法制与民主等,促进规划师的角色转变,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对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协作式理论思想融入历史街区的保护中,以期探索有关历史街区保护的新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的发展动态,发现历史街区的保护模式正在横向扩充,由静态转向动态,多元的观察视角,政府的职能下放,公众参与的加重,都预示着有关历史街区的保护应该是一种多元共生的发展和动态可持续的保护过程,这一趋势也为协作式规划思想的融入提供了支撑。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参加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连州市中山南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后文皆简称为“中山南项目”)项目实践,分析了其利用协作式规划理论的思想,通过协作公众、政府、参与竞赛院校、摄影策展方、建筑专家和规划专家等主要六方代表,制定帮助政府资金回收的空间方案,设定9大类和21个重点项目作为政府推动实施的“抓手”,分区进行风貌控制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几大手法来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改造模式和“整体规划,片区推进,分步实施,环改先行,文化引领”的改造思路,制定了“保存肌理,维护氛围;重点打造,渐进更新;交通微循环,公共空间最大化;维传统风貌,保时代特征”的设计策略,以此部署具体的开发时序和步骤来实现规划的可生长性。实践发现:基于交流理性的协作式规划理论思想在历史街区保护的运用中,应对未来多元主体参与、利益失衡的复杂背景时表现出良好的长远优势,能最大程度上帮助规划师理解和满足各方人群的需求,进而促进规划师的角色转变,也能有效地实现各方真正意义上的决策探讨。通过实践,得出协作式规划的经验启示:访谈对话--达成共识、集思广益--决策论证、生态生长--分期开发、多元共生--分区控制。但与此同时,由于该理论需要由不同行为主体共同建立发展目标似乎显得过于理想化,在某些领域达成共识难度极大,西方协作式规划理论中的关于过程和结果的两套反馈调节体系在国内的发展也尚未深入。因此,规划过程中对话和达成共识的要求将延长规划编制的时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降低了决策者普遍注重的效率。而国内的形势是规划项目数量大、时间短、变化快的情况较多,也限制了协作式规划的实施。基于此,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存量规划的到来,未来在城乡更新领域将有更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更深一层次地研究协作式规划的应用和实施,继续拓展有关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实践及理论研究。
【关键词】:协作式规划 历史街区 中山南 沟通共赢 保护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7
  • 第一章 绪论17-24
  • 1.1 课题概况17-19
  • 1.1.1 研究背景17-18
  • 1.1.2 研究目的18
  • 1.1.3 研究意义18-19
  • 1.2 研究对象与重要概念界定19-21
  • 1.2.1 本文研究对象界定19
  • 1.2.2 重要概念界定19-21
  •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21-23
  • 1.3.1 研究方法21-22
  • 1.3.2 基本思路22-23
  • 1.4 研究框架23-24
  • 第二章 历史街区保护有关发展动态24-30
  • 2.1 历史街区保护现存问题24-25
  • 2.1.1 政府决策与公众脱离24
  • 2.1.2 历史街区与城市肌理脱节24-25
  • 2.1.3 资源分配不合理25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综述25-29
  • 2.2.1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理论综述26-27
  • 2.2.2 国内历史街区保护理论综述27-28
  • 2.2.3 经验启示28-29
  • 2.3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协作式规划理论研究30-41
  • 3.1 历史背景30-31
  • 3.2 发展历程31-34
  • 3.2.1 理论渊源31-33
  • 3.2.2 影响思想及其代表人物33-34
  • 3.3 同源理论模型34-36
  • 3.3.1 倡导式规划模型34-35
  • 3.3.2 联络型规划模型35-36
  • 3.3.3 协作式规划模型36
  • 3.4 理论要点36-37
  • 3.4.1 协作方法36
  • 3.4.2 协作主体36-37
  • 3.4.3 协作关系37
  • 3.5 评价框架体系37-39
  • 3.5.1 过程评价指标38
  • 3.5.2 成果评价指标38-39
  • 3.6 研究启示和争议39-40
  • 3.7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连州中山南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分析41-55
  • 4.1 历史沿革41
  • 4.2 规划范围41-42
  • 4.3 现状特征42-51
  • 4.3.1 土地利用现状42-43
  • 4.3.2 建筑属性分析43
  • 4.3.3 道路交通现状43-44
  • 4.3.4 历史街巷分布44-45
  • 4.3.5 历史建筑分布45
  • 4.3.6 建筑肌理现状45-46
  • 4.3.7 建筑年代分布46
  • 4.3.8 建筑质量分布46-47
  • 4.3.9 建筑高度分析47-48
  • 4.3.10 重要历史遗迹48-51
  • 4.4 现存的主要问题51-54
  • 4.4.1 城市建设引导乏力52
  • 4.4.2 新旧服务职能难接轨52
  • 4.4.3 文保单位四面楚歌52-53
  • 4.4.4 保护与发展矛盾尖锐53-54
  • 4.5 本章小结54-55
  • 第五章 连州中山南历史文化街区协作式规划策略55-79
  • 5.1 构思来源55-56
  • 5.1.1 契机:连州国际摄影展55
  • 5.1.2 问题:多元复杂的各方诉求55
  • 5.1.3 难点:利益博弈平衡55-56
  • 5.2 规划思路56-62
  • 5.2.1 注重规划的多方参与性56-58
  • 5.2.2 注重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58-60
  • 5.2.3 注重片区发展的可生长性60-62
  • 5.3 发展目标和产业策略62-63
  • 5.3.1 发展目标62-63
  • 5.3.2 产业策略63
  • 5.4 设计策略63
  • 5.4.1 保存肌理,维护氛围63
  • 5.4.2 重点打造,渐进更新63
  • 5.4.3 交通微循环,空间最大化63
  • 5.4.4 维传统风貌,保时代特征63
  • 5.5 规划方案63-70
  • 5.5.1 土地利用规划63-64
  • 5.5.2 空间结构规划64-65
  • 5.5.3 道路系统规划65-66
  • 5.5.4 游览路线规划66-67
  • 5.5.5 重要节点设计67-70
  • 5.6 分区保护70-71
  • 5.6.1 保护分区划定70-71
  • 5.6.2 历史建筑的保护71
  • 5.6.3 重要历史遗存的保护71
  • 5.7 风貌控制71-76
  • 5.7.1 现状风貌特征71-72
  • 5.7.2 控制目标和思路72
  • 5.7.3 分区风貌控制72-73
  • 5.7.4 建筑分类保护73-76
  • 5.8 协作经验启示76-78
  • 5.8.1 访谈对话:达成共识77
  • 5.8.2 集思广益:决策论证77
  • 5.8.3 生态生长:分期开发77-78
  • 5.8.4 多元共生:分区控制78
  • 5.9 本章小结78-79
  • 结论79-82
  • 参考文献82-8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85-87
  • 致谢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刚;王兰;;协作式规划评价指标及芝加哥大都市区框架规划评析[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06期

2 陈雪波;欧阳鑫玉;赵楠楠;;协作式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07期

3 朱立华;程向红;曹振新;Fuh-Gwo Yuan;;非协作式无人机跟踪障碍物改进方法(英文)[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4年03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宇;赵鑫;刘挺;;面向协作式问答的问题理解技术研究[A];第四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思如;连州中山南历史文化街区协作式规划与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2 刘磊;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备课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路志;协作式嵌入式远程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76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76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b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