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性诉讼案件环境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影响性诉讼案件环境因素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许霆案、邓玉娇案、药家鑫案、李昌奎案等一系列影响性诉讼案件的出现,司法与民意的关系日益加强,甚至出现了“民意审判”或者“舆论审判”,这些现象引起了法学界广泛的关注。“民意审判”或者“舆论审判”显然与现代法治图景下的司法独立等基本理念相悖。但是,在法院审判与民意诉求之间的角逐和较量中,简单地断言民意“绑架”司法,则掩盖了司法、民意和政治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它遮蔽的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在司法和民意紧张关系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现代司法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要维持司法体系的自洽性;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考虑民众诉求等法律之外的因素。而这个问题恰恰是拥有内部性视角的现代法治框架所无法解释和说明的。基于此,本文从外部性视角出发,引入卢曼的系统理论,并将其作为研究影响性诉讼案件的分析模型,把对影响性诉讼案件产生作用的外部力量概括为民众、媒体和为政者三个因素,在对环境因素作用于司法运行系统的实际影响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一现象展开规范性讨论。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系视角,让我们认识到真正影响司法运行的不是任何一个单一的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合力作用的结果。虽然在司法场域中法院凭借着制度优势拥有着最后的法律决定权,但是与此同时,场域中其他主体在各自利益诉求的驱动下从未停止对于法律决定权的争夺。而中国社会的转型变革以及司法的思维方式及其文化特征,恰恰为这种争夺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如果说影响性诉讼案件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决定了其在司法场域中的立场和行动方向,那么主体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资本”权重对比则决定了其在司法场域中的行动内容和后果。在影响性诉讼案件中,环境因素的作用体现在两个阶段:一是常规案件转变为影响性诉讼案件的过程;二是在司法场域中对法律决定权的争夺过程。民众和媒体在第一个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真正决定案件结果的第二个阶段,为政者往往起着更为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模式可以概括为:民众或者媒体影响为政者的态度,为政者的态度左右案件的裁判。针对环境因素是否应该作用于影响性诉讼案件的问题,本文是从考察环境因素作用于司法运行系统会产生哪些负面效果的角度切入的,因为通过识别出这些威胁司法基本价值的负面效果,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环境因素作用于司法运行系统的限度在哪里。为了消除民意对司法权威的不利影响,需要在司法中通过更多制度化的方式吸纳民意。而针对为政者对司法独立的不利影响,需要发挥民众对为政者的制衡作用。然而,问题并没有到此结束。在司法运行系统中,如何发挥民众对为政者的制衡作用、如何用制度化的方式吸纳民意,这里又涉及到如何处理司法运行系统封闭性和开放性关系的问题。为了确保司法运行系统的封闭性,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法官自利动机和司法官僚化等制约司法裁判的非规则性因素的研究;另一方面需要构建司法公开、司法说理和教育引导等民众规范性期望的实践路径。为了确保司法运行系统的开放性,需要重构司法民主的论证路径,将关注点从权力正当性来源转向权力制衡。由此也决定了其两个重要的面向:一是探求民意的真实诉求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二是为司法民主界定合理的边界。
【关键词】:影响性诉讼案件 司法运行系统 环境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30
- 一、问题的提出12-16
- (一)形式主义法治遭遇的司法困境12-13
- (二)论题的确定13-15
- (三)论题的意义15-16
- 二、研究综述16-20
- (一)国外既有研究16-18
- (二)国内既有研究18-20
- 三、研究路径与分析模型20-26
- (一)研究路径20-21
- (二)分析模型21-26
- 四、基本架构和概念的限定26-30
- (一)基本架构26
- (二)概念的限定26-30
- 第一章 影响性诉讼案件中的环境因素30-40
- 一、对李昌奎案的个案分析30-33
- (一)再审的舆论风波30-32
- (二)二审中的政治考量32-33
- 二、环境因素的构成33-40
- (一)民众33-36
- (二)媒体36-37
- (三)为政者37-40
- 第二章 影响性诉讼案件中司法场域间的角力40-60
- 一、影响性诉讼案件中司法场域间的政治力学现象40-46
- (一)场域理论40-42
- (二)司法场域42-43
- (三)影响性诉讼案件司法场域中的六对角力关系43-46
- 二、影响性诉讼案件中司法场域间的话语权争夺46-51
- (一)事实认定46-49
- (二)法律适用49-51
- 三、影响性诉讼案件中司法场域间的正当性争夺51-60
- (一)法律移植和法律本土化之争51-53
- (二)司法职业化和司法民主化之争53-56
- (三)规则之治和纠纷解决之争56-60
- 第三章 环境因素作用于司法运行系统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60-74
- 一、环境因素作用于司法运行系统的内在动因60-65
- (一)民众的利益诉求60-63
- (二)媒体的利益诉求63-64
- (三)为政者的利益诉求64-65
- 二、环境因素作用于司法运行系统的外部条件65-74
- (一)社会条件65-68
- (二)文化条件68-74
- 第四章 环境因素作用于司法运行系统的内在逻辑74-82
- 一、司法场域的“资本”形态及其运作74-75
- (一)司法场域的“资本”形态74-75
- (二)司法场域“资本”形态的运作75
- 二、普通案件如何转变为影响性诉讼案件75-78
- 三、影响性诉讼案件中谁在左右司法78-82
- 第五章 环境因素作用于司法运行系统的负面效果82-102
- 一、民众作用于司法运行系统的负面效果82-93
- (一)损害司法权威82-84
- (二)对法律确定性的寻求84-93
- 二、媒体作用于影响性诉讼案件的负面效果93-95
- (一)影响司法公正93-94
- (二)我国媒体和司法冲突的根源94-95
- 三、为政者作用于影响性诉讼案件的负面效果95-102
- (一)破坏司法独立95-99
- (二)对司法职业化改革的反思99-102
- 第六章 司法运行系统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协调关系102-126
- 一、司法运行系统的封闭性102-115
- (一)制约司法裁判的非规则性因素103-109
- (二)民众规范性期望的实践路径109-115
- 二、司法运行系统向环境的开放115-126
- (一)构建民众参与的制度化途径118-123
- (二)培养公民公共责任意识和公共理性123-126
- 结语126-134
- 参考文献134-144
- 附录144-154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154-156
- 后记156-1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健荣;;论司法回应民意的模式转换[J];理论导刊;2014年06期
2 王国龙;;裁判理性与司法权威[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3 宾凯;;社会系统论对法律论证的二阶观察[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杜健荣;;法律与预期——论卢曼对法律之社会属性的重构[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3期
5 陈洪杰;;从程序正义到摆平“正义”:法官的多重角色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2期
6 孔祥俊;;从司法的属性看审判与民意的关系[J];法律适用;2010年12期
7 孙笑侠;;公案的民意、主题与信息对称[J];中国法学;2010年03期
8 褚国建;;法院如何回应民意:一种法学方法论上的解决方案[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9 孙笑侠;;公案及其背景——透视转型期司法中的民意[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10 孟涛;;论当前中国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兼论现代性法律的局限性[J];现代法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司法改革的难题与出路[N];南方周末;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荔;当代中国司法民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清望;论法律权威[D];吉林大学;2008年
4 于晓艺;弗兰克法律现实主义思想根本诉求之探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刘剑;卡尔·卢埃林法律职能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陈景辉;法律的界限:实证主义命题群之展开[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80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80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