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主义引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政治学反思
本文关键词:官本主义引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政治学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官本主义 传统社会 权利本位 民主政治 政治文明
【摘要】:官本主义就是以权力为本位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政治形态,在这种政治文化和社会政治形态中,权力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官本主义条件下,权力成为衡量人的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准,也是影响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属性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传统中国而言,君主主义是官本主义的最高形态,专制主义是官本主义的典型特征,民本主义则是对抗专制主义的政治理想。民主法治是破解官本主义,促使传统政治文明走向现代政治文明的不二法门。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编译局;
【关键词】: 官本主义 传统社会 权利本位 民主政治 政治文明
【分类号】:D621
【正文快照】: 官本主义在中国传统社会绵延数千年,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官本主义不仅有其长期存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实基础,而且必有其契合国民性的合理因素。基于“学而优则仕”理念之上的科举制,在相当长时期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官员选拔制度,它产生了将知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商全;清代大贪官和s偶也际礫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2 俞可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论要[J];孔子研究;1989年02期
3 林存光;;观念与体制背反的历史生存悖论——“官本位”的政治文化解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13期
4 段忠桥;;马克思从未提出过“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答赵家祥教授[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卓;;论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之建立——兼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2 刘伟;;同光年间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嬗变[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3 刘伟;谭春玲;;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4 戴欢欢;;社会化小农在市场经济中的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5 欧阳跃峰;20世纪中国史学的论争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高淮强;高师化学专业应加强化学史教育[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2期
7 高全喜;;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罗志田;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点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王丽萍;;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中国政治文化构建——兼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政治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师英杰;;论和谐社会的文化价值诉求[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庆云;;“三次革命高潮”解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3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陈支平;徐晓望;;论傅衣凌先生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的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5 臧雷振;;政府机构改革国际比较的隐然前提——被忽略的预设及其省思[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礼恒;;论清朝对朝鲜政策的转变及评价[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7 王贞平;;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8 詹玲;;为政为文《李自成》[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狭间直树;;辛亥革命时期的阶级对立[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10 闫润鱼;;试论有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1890~1949)[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3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4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9 秦浩;中国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銮;元代地方监察法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晶君;《钦定台规》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6 熊猛;浅论明朝户部的职能及其运行的法律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大兴;“贞观之治”的当代法理学解读[D];烟台大学;2010年
8 赵新芳;孙祚民的农民战争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春革;基于文化视角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张庆华;我国政府规制失效的行政学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家祥;;对质疑“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质疑——与段忠桥教授商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奚兆永;;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讨论——兼评《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一个主要依据的质疑》一文[J];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3 段忠桥;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一个主要依据的质疑——重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一段著名论述[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朱向东;贝清华;;官本位批判论纲[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合营;论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2 李抒望;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莫宏伟;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4 关登伏;简论政治文明重在建设[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玉芬 ,韦玉琨,刘荆芬;浅谈政治文明[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6 李抒望;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7 周新杰;试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8 朱少雄;;论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的两种形式[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年03期
9 王庸金;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田广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党政干部学刊;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力;;社会稳定:政治文明内在机制的考察[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韩金强;;浅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胡伟;;政治文明:意义、范畴和本质——兼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李世义;;政治文明与党内民主建设[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孙立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浅见[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6 孙晓东;;经济全球化语境中的政治文明发展刍议[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江西省抚州社会科学院本课题组;;论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思想[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8 王海军;;邓小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体系探析[A];纪念邓小平(上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宋伟民;赵前军;;试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秀智;;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文明的关系研究——基于文献的研究[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莎;论民主政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N];协商新报;2005年
2 记者 孙伟华;人大要在发展民主政治中肩负重大使命[N];大庆日报;2007年
3 孟文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N];吉林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发展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N];济宁日报;2005年
5 吴建民;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6 辛蔷;柏林墙打开16年志:共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7 军宁 (作者为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民主是妥协的制度[N];南方周末;2007年
8 杨涛;代表名额博弈是民主政治的进步[N];商务时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 苗凡卒;政治文明从畅所欲言开始[N];深圳商报;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民主政治 任重道远[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青;中国政治团体与政治文明发展[D];山东大学;2006年
2 李金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政权行政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自斌;社会发展视域中的政治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桥法;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盛海英;民主党派参政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朱成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邓联繁;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制高点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徐振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县级人大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崔贞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杨占国;政治文明语境下权力制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亚男;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与政治文明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支点管窥[D];中南大学;2005年
3 王恩;党外人士参政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广伟;论制度文明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春英;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法治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伍牧原;新时期我国政治文明的实践和发展[D];新疆大学;2004年
7 孙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贝丽静;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焕申;江泽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0 郑盼;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民政治参与[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42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4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