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信力重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22:03
本文关键词:司法公信力重塑研究
【摘要】:司法公信力强调的是社会大众对司法整体运行过程以及裁判结果的信服与认同,是一个法治社会应有属性。在当代国际主流法治国家中,司法已经得到社会公众的共同认可,司法公信力始终保持在一种良好的状态。但在现实中国社会,人们之所以关注司法公信力是由于其未达到社会公众对它应有的期待,这也是源于社会公众是司法行为结果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大量数据表明,包括司法公信力在内的社会信任正在逐渐缺失。信任损毁容易,重建却异常困难。当然造成司法公信力缺失是众多层面因素共同构成,需要施加多种举措才可能逐渐恢复司法公信力,而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能够有力的增强司法透明性,促进司法公开公正。 舆论监督对于现阶段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大为有利的,但是,还应当善于运用这一手段,尽量规避其可能产生的干预和影响法官审判的独立性。这就需要建构一系列制度来调整二者之间关系,共同致力于民主公正法治社会的构建和维护。 本文从法社会学角度,对司法公信力进行全面解析,运用对比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阐述舆论监督与司法公信力之间的关系理论,最后阐明如何发挥舆论监督来塑造良好的司法公信力。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约三万字。 第一部分,司法公信力的基本理论概述及当今中国司法公信力缺失与原因分析。本部分着重阐明司法公信力的基本概念性内容,表明良好司法公信力的价值,试图分析出司法公信力的状况及形成原因,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思路。 第二部分,首先阐述舆论监督的概念、形式及特征。其次着重分析舆论监督与司法的相互关系理论,尤其是舆论能够监督司法的法理依据,论证了舆论能够监督司法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最后分析舆论监督对司法的利弊,重点分析了良好的舆论监督对司法公信力的促进功能。 第三部分,回归主题,论述如何重塑司法公信力。媒体舆论应当如何获得法律保障,又如何在法律范畴内监督。提出制定《新闻法》,加强媒体职业道德规范,平衡二者利益。同时司法机关也应善待媒体舆论,司法运行过程中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第四部分,总结性陈述司法与舆论关系,对司法和媒体提出期盼。
【关键词】:司法独立 言论自由 司法公信力 舆论监督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1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司法公信力概述及其现状分析13-22
- 一、司法公信力及其价值功能13-18
- (一)司法公信力13-17
- (二)司法公信力的价值功能17-18
- 二、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之分析18-22
- (一)我国司法公信力现状18-20
- (二)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分析20-22
- 第二章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信力提升基本理论22-39
- 一、舆论监督概述22-27
- (一)舆论监督的涵义22-23
- (二)舆论监督的基本形式23-26
- (三)舆论监督权限26-27
- 二、舆论监督与司法权能的相互关系分析27-39
- (一)舆论监督司法的法理依据27-30
- (二)舆论监督与司法权能的契合30-34
- (三)舆论监督与司法公信力的互斥34-39
- 第三章 我国舆论监督与司法公信力提升制度完善研究39-48
- 一、我国舆论监督司法的基本定位39-41
- 二、舆论自由保障与规制制度完善41-44
- 三、以舆论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路径探析44-48
- 第四章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学成;;论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实现[J];河北法学;2010年02期
2 陈发桂;;公众司法参与视角下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生成探析[J];前沿;2010年03期
3 郑成良,张英霞;论司法公信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张泽涛;李登杰;;冲突与平衡:在司法独立与新闻监督之间[J];诉讼法论丛;2000年02期
5 程洁;;美国言论自由的限度[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尹力;关于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J];新闻战线;2000年12期
7 陆幸福;;中国语境中的法官约束机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884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84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