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政治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政治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民生问题 民生政治 当代中国 政治参与 政治改革
【摘要】:民生问题是与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和保障等领域密切相关的问题,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本文认为民生与政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政治因民生而立,人类加入政治社会是保持和平有序生活的内在需要;政治因民生而发展,民生是推动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政治是维护民生的重要保障,民生与政治的基础是基于人的利益需求,民生问题的突出是公共权力在分配资源时偏重效率忽视公正造成的。从政治的角度分析民生问题的优势有:其他分析途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有丰富的民生思想传统,我国政治体制结构决定了政治在改善民生中的独特地位。基于政治学的角度,本文认为当前我国民生矛盾突出的原因有:从政治发展的逻辑看,我国当前处于民生政治阶段;从政府层面看,其承担公共职能的角色缺失,体现在官员权力观和政绩观的异化,公共产品提供不足;从社会层面看,特殊利益集团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从个人角度看,公民的政治参与不足,利益表达缺乏。解决民生难题的政治路径有:通过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人大代表中基层代表的比例,建立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财政预算决算的监督;通过完善法治建设,维护公民的民生权利,以法律手段规范民生领域的政府行为,发挥司法救济制度对民生的保障作用;通过深化改革,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破除利益集团对公共利益的侵犯,维护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新闻媒体的权利,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发挥执政党在改善民生中的作用,以民生政治理论作为改善民生的指导理论。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运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文献法和哲学研究法。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民生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以及当前学界关于民生问题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社会转型带来的诸多民生问题和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是从政治学的视域下审视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中国传统的民生思想资源丰富,中国共产党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从政治学研究民生问题具有优先性。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民生与政治的内涵与特征,民生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民生与政治的公共基础是人的利益需要。简述了当前民生问题的总体状况:当前社会民生问题的突出,重点表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教育机会不公平、房价不合理、医疗和社会保障不足等方面。论述了近年来国家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努力。认为民生问题的政治分析具有优先性,体现在我国的文化传统、现实的政治体制特征和其他分析途径的局限。第二章主要讲述解决民生问题的政治意义,认为改善民生是政治回归其道德价值的必然要求。其意义体现在有助于维护公平正义的政治价值,从社会、政府和民主等方面来看,有助于增强政权的政治合法性,有助于推动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有助于维护政治稳定。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民生问题产生的政治原因,造成民生问题的原因有多种,但其政治原因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从政治角度看民生问题的成因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从宏观来看,当前我国政治发展处于民生政治阶段;从中观看,政府的公共职能缺失,特殊利益集团对社会公共利益侵犯:从微观看,公民的政治参与不足造成利益表达缺失。第四章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政治路径,从政治制度、政治改革、政治参与、法治建设、执政党建设和政治理念等方面出发,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人民利益的制度作用;推进法治建设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从完善民生领域的立法、规范政府行为的执法和司法救济等方面推进民生改善;深化改革破除利益集团对公共利益的侵犯,通过改革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执政党在改善民生中的领导作用,增强执政党的政治环境感受能力,政治意识和政治行动力;结合我国发展经验,从理论高度总结基于改善民生的政治形态,以民生政治理论为理论指导。
【关键词】:民生问题 民生政治 当代中国 政治参与 政治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导论11-16
- (一)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11-12
- 1. 选题缘起11
- 2. 研究意义11-12
- (二) 民生问题的研究现状与不足12-14
- 1. 民生问题的研究现状12-14
- 2. 当前研究不足14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14-15
- 1. 研究思路14
- 2. 研究方法14-15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15-16
- 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5
- 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5-16
- 一、民生与政治的关系16-23
- (一) 民生、政治的涵义与特征16-18
- 1. 民生的含义与特征16
- 2. 政治的含义与特征16-17
- 3. 民生政治的含义、特征及其与福利政治之比较17
- 4. 民生问题的含义与表现17-18
- (二) 民生与政治的辩证关系18-19
- 1. 利益是民生与政治的共同基础18
- 2. 民生需要是推动政治发展的动力之一18-19
- 3. 政治是维护民生的的基本保证19
- (三) 民生问题的政治分析背景19-21
- 1. 国际背景:先发国家与后发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与教训19-20
- 2. 国内背景:解决好当前社会矛盾需要改善民生20-21
- (四) 民生问题的政治分析优势21-23
- 1. 其他分析路径的局限性限制了对民生问题的深入认知21
- 2. 传统的民生思想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理论资源21-22
- 3. 我国的权力结构特征决定了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作用22-23
- 二、解决民生问题的政治意义23-26
- (一) 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的政治价值23
- (二) 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增强政府的政治合法性23-24
- (三) 解决民生问题有助于政治的民主化进程24-25
- 1. 民生缺失的民主将是劣质的民主24
- 2. 改善民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目标之一24-25
- (四) 改善民生有助与维护政治稳定25-26
- 1. 政治稳定是重要的政治价值25
- 2. 改善民生是维护政治稳定的基础25-26
- 三、民生问题产生的政治原因分析26-31
- (一) 从政治发展逻辑看,当前我国处于民生政治阶段26-27
- 1. 民生政治是现阶段政治对民生问题的有力回应26
- 2. 民生政治是政治发展的必经阶段26-27
- (二) 从政府层面看,公共职能履职不足导致民生问题突出27-28
- 1. 官员的权力观异化,未能做到权为民所用27
- 2. 官员的政绩观异化,未能做到利为民所谋27-28
- 3. 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致使民生矛盾突出28
- (三) 从社会层面看,利益集团对公共利益的侵犯加剧了民生矛盾28-29
- (四) 从公民角度看,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致使民生矛盾突出29-31
- 1. 公民政治有序参与能力不高导致民生诉求弱29-30
- 2. 公民政治有序参与的途径不畅导致民生诉求难30-31
- 四、解决民生问题的政治路径选择31-40
- (一) 制度路径:通过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破解民生难题31-32
- 1. 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的比例更好地表达公民的民生需求31
- 2. 加强人大对政府预算、决算的监督保证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31-32
- 3. 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32
- (二) 法治路径:发挥法律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权威作用32-34
- 1. 以法律确保“民生权利”,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32-33
- 2. 以法治方式规范民生领域的政府行为33
- 3. 发挥司法救济制度对民生的保障作用33-34
- (三) 通过深化政治改革,保障民生持续得到改善34-36
- 1. 理顺央地权责,发挥地方政府在改善民生中的作用34-35
- 2. 建设有能力有权限的政府,破除利益集团对社会利益的侵犯35
- 3. 维护公民的言论自由,为民众的民生诉求创造便利35-36
- (四) 发挥执政党在民生改善中的领导主体作用36-37
- 1. 增强执政党在改善民生中的政治环境感受力36
- 2. 树立执政党在改善民生中的政治意识36-37
- 3. 发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改善民生中的作用37
- (五) 把民生政治理论作为破解民生难题的指导理论37-40
- 1. 理论创新对一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7-38
- 2. 民生政治理论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理论贡献38
- 3. 把民生政治理论作为破解民生难题的指导理论38-40
- 结语40-41
- 注释41-44
- 参考文献44-46
- 附录46-48
- 本人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8-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先登;;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民生观的认识[J];河北学刊;2008年06期
2 刘卫琴;;浅议民生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3 徐士元;;中国改革开放30年民生观的演进[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5期
4 贺方彬;;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民生观的继承与超越[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5 龙佳解;罗泽荣;;论社会主义民生观的三个理论特质[J];学术论坛;2008年12期
6 徐邦友;;民权视角下的民生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03期
7 樊建国;;树立民生观 履职为人民[J];世纪行;2008年07期
8 陈兰芝;;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9 阿良;;大国总理的民生观[J];信息化建设;2009年03期
10 周全德;;当前河南民生问题的探讨[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项宏;;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构建民生型政府[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资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佳;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N];四川日报;2010年
2 到底;改善民生要顺应民愿[N];巴中日报;2007年
3 刘纯银;要多用民生观考核政绩[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程汉鹏;“民生观”是对新时期领导干部的考验[N];贵阳日报;2007年
5 程汉鹏;民生观是对领导干部的新考验[N];证券时报;2007年
6 周慧敏;竺福江的民生事业[N];中国企业报;2008年
7 四川省社科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单孝虹;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观”[N];北京日报;2009年
8 单孝虹;民生观的全新境界[N];贵阳日报;2009年
9 繁昌三中 李必成 县教育局 骆君波;试析新民生观的要义和价值[N];芜湖日报;2011年
10 钱续坤;民生应是考核硬指标[N];安庆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庄洁;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民生贡献[D];吉林大学;2015年
2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湘富;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现成;广州居民对亚运举办民生举措的知觉和满意度及其对凝聚力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孙旺;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政治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同萍;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及基本经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彬;社会转型时期的民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闫莉;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制度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后东;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理论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0年
6 杨燕妮;中国共产党民生观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万洲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生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高培茂;论民生政治取向的确立[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张旭;毛泽东民生观及当代价值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10 田艳丽;马克思民生观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77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97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