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精神病态的家庭风险因素

发布时间:2017-10-10 14:40

  本文关键词:精神病态的家庭风险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精神病态 冷酷无情特质 家庭风险因素


【摘要】:精神病态(psychopathy)是一种个体表现在人际关系、情感、生活方式和反社会特征等方面的人格障碍,其特征为自我中心、欺骗、冲动、缺乏共情、缺乏罪恶感等。以往研究偏向于精神病态的生理机制,认为精神病态具有高度的遗传性,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家庭因素对精神病态的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产前风险因素、破碎家庭、不良的教养方式、不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和童年期虐待等。未来的研究应探讨家庭因素对各个精神病态亚型的作用机制,探索抑制精神病态表达的保护性环境因子,并构建精神病态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等。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精神病态 冷酷无情特质 家庭风险因素
【基金】: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1ZFG18001)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资助项目,项目题目为《精神病态特质未成年暴力犯的家庭风险因素与说谎特点》
【分类号】:B848
【正文快照】: 1引言精神病态是一种个体表现在人际关系、情感、生活方式和反社会特征等方面的人格障碍,其特征为自我中心、欺骗、冲动、缺乏共情、缺乏罪恶感等(王绍坤,杨波,2011;Neumann,Hare,Newman,2007)。其中缺乏共情或内疚、无情利用别人的冷酷无情(Callous Unemotional)特质是精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佐丽;;浅谈当代大学生所呈现的“精神病态”[J];才智;2011年29期

2 王绍坤;杨波;;国外精神病态罪犯的脑机制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3 Allen Chen;;汉尼拔教授的真人版[J];新知客;2010年09期

4 罗开林;个性反常的预防[J];中国健康月刊;1983年01期

5 李茜茜,冯正直,张大均,吴明霞;焦虑敏感研究的现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6期

6 浜治世;椅本宰;凌文辁;;MMPI量表构成的特质[J];心理科学进展;1984年03期

7 李安,吴艾希;对工读学校学生的人格调查(MMPI)及其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8 王芳芳;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及若干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1990年06期

9 ;文摘[J];健康;1996年12期

10 孙祝天;刘春香;王跃;;某市在招募警察中应用MMPI的随访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安徽省铜陵县气象局霍寿喜;天昏昏 人郁郁[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常文;会“传染”的精神病[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3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但加强;坏脾气不等于精神病[N];大众卫生报;2002年

4 北京大学附属医院 王荫华;“你的心情现在好吗?”[N];中国妇女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王峰;重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6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医师 陈斌;老人缘何疑心重[N];家庭医生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春蕾;精神病态特质青少年的情绪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高智慧;精神病态者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实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齐文;涉法信访人员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4 陈贞娥;计算机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5 袁萍;刑事警察人格特征评估及其与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6 熊茜桃;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茜茜;中学生焦虑敏感的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任晓霞;测谎期间被试生理变化与MMPI各分值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京辉;青少年犯罪预防和矫治中的人格障碍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06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06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d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