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启动对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重复启动对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的影响
【摘要】:采用时序判断和时距估计任务,探讨重复启动对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时序判断中,当未启动的靶刺激先出现时出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启动的靶刺激被知觉为早出现;在启动的靶刺激先出现时产生了启动效应的反转,启动的靶刺激被知觉为后出现。在时距估计中,启动条件下的两个靶刺激之间的时距长度被知觉为显著长于未启动条件下的时距长度。因此,在同一时间历程中,重复启动对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都存在显著影响,启动刺激所引发的表征激活和反应抑制双加工过程在时序知觉中是按照表征匹配机制、在时距知觉中是基于唤醒机制起作用,这为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的理论构想提供了支持证据。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关键词】: 时序知觉 时距估计 重复启动 分段综合模型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CJY022)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YJCXLX056)的资助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引言时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往往需要基于事件或环境的时间特征(先后次序或时间长度)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时间加工能力是决策、记忆和言语等高级认知过程的基础(Schirmer,2004)。人类自身没有特定的时间感知器官,也没有发现存在时间认知障碍的特定的被试群(杨珍,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艳,聂晶;大学生实时距、空时距估计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2 杨利利,方格;儿童时距认知的研究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4期
3 张志杰,黄希庭;预期式时距估计年龄差异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4 张志杰;黄希庭;;时距认知的年龄差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刘瑞光;黄希庭;;短时距估计中刺激物的动态变化效应[J];心理科学;2006年05期
6 周榕;;时间隐喻对时距判断的影响作用[J];心理科学;2007年02期
7 张志杰;黄希庭;;时距估计年龄差异的认知机制[J];心理科学;2007年03期
8 刘瑞光;;时距估计任务中的间断期望效应[J];心理学探新;2009年01期
9 贾丽娜;张志杰;王丽丽;;时距的短时保持:缩短还是变长[J];心理学报;2009年09期
10 毕翠华;陈有国;黄希庭;;数目和呈现方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瑞光;黄希庭;;时距估计任务中的间断期望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夏烨;;时距长度和任务复杂度对成人时距估计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黄玉晶;张锋;水仁德;;时距估计的锚定效应及其机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钟姝;刘翔平;刘卫卫;;两种亚型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时距估计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锴;;时距圈划分的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上海市一日交流圈研究为例[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潘维;;女生情绪变化对完成文章听音任务中时距估计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卓;;影响音乐听觉时距判断的主客体因素——以和声为例[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瑞光;黄希庭;;短时距估计的标量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陶云;马谐;;情绪刺激下3-8岁儿童短时距感知能力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周柳;;时距估计的实验范式与理论模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卞思杰;出租车时距并计收费办法出台[N];济南日报;2008年
2 顾荣 实习生 辛仪;时距并计能否试行[N];西安日报;2004年
3 记者 金永昌 通讯员 苏立东;青岛出租车时距并计 打“的”堵车也会蹦字儿[N];中国交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志杰;时距估计年老相关差异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瑞光;短时距标量计时模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尹华站;视觉短时距加工的分段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柳春香;短时距估计中的重复刺激效应[D];西南大学;2010年
5 谈加林;时间洞察力中时间认知与体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璀璀;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的时距估计特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清霞;数字对空时距知觉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珍;时距估计范式与方法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张莹;疼痛条件下时距估计范式与方法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徐暾;时距估计范式的任务转换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铭心;中央执行子功能在预期式时距估计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孔令明;材料性质、人格特质对时距认知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琴美兰;中央执行系统的任务转换与预期式短时距估计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彭春花;时距估计中的锚定效应[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李才宝;篮球专业与非篮球专业大学生时距估计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10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10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