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人际自立特质与心理症状的关系:社会问题解决态度的中介作用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人际自立特质与心理症状的关系:社会问题解决态度的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人际自立 社会问题解决态度 心理症状 中介效应
【摘要】:为进一步探索人际自立抵御心理症状的机制,根据人际自立的相关理论观点和前期研究结果,假设社会问题解决态度在人际自立特质抵御心理症状中起中介作用.为了检验该假设,采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态度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90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人际自立的5个特质与社会问题解决态度的问题趋近维度显著正相关,与问题回避维度以及心理症状显著负相关.问题趋近与心理症状显著负相关,问题回避与心理症状显著正相关.2人际独立、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通过问题回避的部分中介作用来负向预测心理症状.社会问题解决态度很可能是人际自立抵御心理症状的路径之一.
【作者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关键词】: 人际自立 社会问题解决态度 心理症状 中介效应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12212S)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人际自立是个体在解决所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人际人格,包括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责任、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5个特质.人际自立是自立人格的重要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所重视的积极人格,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人格因素,可以抵御心理症状[1].这一观点已经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凌翔;;自立人格与心身症状:特质-应激-症状相符中介模型的检验[J];心理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阳;;流动与非流动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8期
2 叶盈;;我国关于自立的心理学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年04期
3 张理义;梅贵森;任忠文;张志斌;邹华根;刘晓辉;陈继军;孔令明;陈春霞;姚高峰;;城市和农村籍军人心身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人民军医;2012年11期
4 张宏艳;王月权;李万水;董方仁;哈斯巴根;徐黎明;刘端祺;庄照来;;边防部队官兵健康自测状况调查与分析[J];人民军医;2014年09期
5 夏凌翔;黄希庭;;我国的自立人格与西方的独立性人格的区别[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夏凌翔;万黎;宋艳;杨翼龙;;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11年10期
7 夏凌翔;耿文超;;个人自立与自我图式、他人图式[J];心理学报;2012年04期
8 于凤杰;赵景欣;张文新;;高中生的个人规划与抑郁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1期
9 曾昱;夏凌翔;;中学生自立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资本与感恩的中介效应[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期
10 张冉冉;夏凌翔;陈永;;大学生人际自立特质与抑郁的关系:人际应对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薇;积极人格特质个体的社会应激反应及其自主神经调节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翼;人际自立对人际评价词注意偏向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耿文超;个人自立对时间自我态度的影响:内隐与外显的比较[D];西南大学;2011年
3 石绪亮;人际自立与不同性质面孔的注意偏向:一项ERP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宋艳;个人自立与自我图式、他人图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樊倩;人际自立与自我图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夏欣;大学生自立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纵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芮颖;大学生的身体意象、人格和家庭环境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安琪;品牌故事对品牌依恋影响的优越性及机制探究[D];宁波大学;2012年
9 李静;大学生人际自立与人际应激事件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3年
10 闫梅洁;应激条件下高低人际自立个体对积极、消极人际相关词的注意偏向特点[D];西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希庭;郑涌;李宏翰;;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黄希庭,夏凌翔;人格中的自我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夏凌翔;黄希庭;万黎;杨红升;;大学生的自立人格与现实问题解决[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1期
4 夏凌翔;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心理科学;2009年04期
5 童永胜;王登峰;李建平;程爱丽;;应对倾向在人格与心身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6 夏凌翔;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7 夏凌翔;黄希庭;;古籍中自立涵义的概念分析[J];心理学报;2006年06期
8 夏凌翔;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建构[J];心理学报;2008年05期
9 邹智敏;王登峰;;应激的缓冲器:人格坚韧性[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迈克·乔治;高峰;;压力的症状[J];书摘;2003年02期
2 杨宏飞;刘佳;;大学生心理症状量表的编制及初步应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12期
3 刘云;不因心理症状而逃避责任[J];心理与健康;1997年03期
4 杨雪岭;崔梓天;赵静波;赵久波;;大学生心理韧性、心理症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9期
5 郭明方,赵佩玲,王奎;运动员心理症状自评量表的编制[J];福建体育科技;2002年03期
6 胡宏伟;串红丽;杨帆;郭牧琦;;我国老年人心理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李军;陈尚义;;海员不良心理症状的分析及对策[J];世界海运;2013年06期
8 ;释放精神压力的妙方[J];科学大观园;2002年11期
9 ;你的压力亮红灯了吗?[J];小康;2006年06期
10 贾永生;也谈嫉妒[J];教育艺术;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晋文;傅文清;;医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对心理症状水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吴志霞;姜乾金;;负性自动思维对心理症状的影响作用[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程灶火;易媛;赵利云;周晓琴;李萍;;百项心理症状问卷编制和信效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陈艳琴;王彦;;老年粗隆间二次骨折术前的心理症状及护理对策[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王健;王安文;邹义壮;曹连元;黄惟汇;赵春会;黄春;钟崇方;金荣华;赵玉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应激所致的心理症状及其与躯体症状变化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廖昌荫;车宏生;余丹;吴小云;;高校学生接纳与人际关系、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蒋明;老年人意外伤害与心理症状密切相关[N];健康报;2007年
2 ;老人意外伤害与心理相关[N];新华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张琪;再现夕阳美[N];光明日报;2005年
4 何秋艳;青少年,,你对新技术产品的依赖有多少[N];大众科技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贺瑛;关爱老人 呵护夕阳岁月[N];安阳日报;2006年
6 刘勇、实习生 廖晓伟;中学骨干教师四成压力过重[N];江西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姜忠孝;老年人精神赡养不可或缺[N];吉林日报;2004年
8 袁浩龙;顺应疗法治心病[N];健康时报;2006年
9 武汉市中心医院 赵苏;高考前应注意预防哪些疾病[N];湖北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凌宇;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易感性—应激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华斌;南宁市驾驶员个性特征、心理症状及5-HT_(2A、1B)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事故倾向性的关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林在煌;人际自立、人际归因、人际应激与心理症状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肖君政;症状反馈和人格特质对心理症状知觉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静;安徽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11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1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