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中文读者词汇视觉信息获取速度的发展——来自消失文本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7-10-11 10:12

  本文关键词:中文读者词汇视觉信息获取速度的发展——来自消失文本的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消失文本 中文阅读 眼动 儿童和成人读者


【摘要】:通过消失文本范式操纵注视词的呈现时间,记录儿童(10~12岁)与成人(18~23岁)阅读消失文本和正常文本时的眼动行为,考察中文阅读中读者获取文本视觉信息速度的发展变化。结果发现:在40 ms及更长的文本呈现条件下,儿童与成人的阅读理解率和总阅读时间均不受显著的干扰,表明中文读者在非常短暂的文本呈现时间内能够快速地获取阅读所必需的文本视觉信息。然而,儿童受到消失文本操作更大的影响,表现为:儿童比成人采用更多回视进行信息的再次提取、再注视概率也较成人减少更多、同时当文本呈现时间不足时(20 ms),儿童需要增加更多的总阅读时间来完成阅读活动,表明阅读机能较低的儿童比成人需要更长的文本呈现时间。本研究也说明,儿童在阅读时认知加工速度比熟练读者慢,除了表现在信息获取的空间范围,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视觉信息获取的速度方面,与拼音文字研究中所发现的结果不完全一致。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宁波大学心理系暨研究所;
【关键词】消失文本 中文阅读 眼动 儿童和成人读者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XLX005) 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新人项目(2014BSXR)资助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前言在阅读过程中,眼睛的运动与文字的即时加工密切相关(LiversedgeFindlay,2000;Rayner,1998,2009)。读者通过对文本的注视(大约200~250 ms)获取阅读所必须的视觉信息(LiversedgeFindlay,2000;Rayner,1998;StarrRayner,2001),但是每次注视只能获取注视点周围较小范围内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学新;;汉字拼义理论:心理学对汉字本质的新定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闫国利;熊建萍;白学军;;小学五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3 闫国利;王丽红;巫金根;白学军;;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知觉广度及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报;2011年03期

4 刘志方;张智君;赵亚军;;汉语阅读中眼跳目标选择单元以及词汇加工方式:来自消失文本的实验证据[J];心理学报;2011年06期

5 闫国利;王文静;白学军;;消失文本条件下认知控制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7年04期

6 闫国利;张巧明;白学军;;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红;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伏干;闫国利;;高中二年级学生双字词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4期

2 刘欣;曹玉肖;郭志英;顾俊娟;王正光;臧传丽;;显示方式对小学生阅读动态文本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1期

3 吴捷;刘志方;刘妮娜;;词频、可预测性及合理性对目标词首次注视位置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2期

4 刘滢沁;买合甫来提·坎吉;;阅读知觉广度眼动研究综述[J];轻工科技;2012年01期

5 臧传丽;张慢慢;岳音其;白学军;闫国利;;副中央凹信息量对中文朗读和默读的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4期

6 绪可望;徐文秀;;个性与共性视角下的“字本位”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7 刘志方;刘妮娜;仝文;;字、词的识别加工在中文阅读眼动控制中的作用:来自消失文本方面的证据[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2期

8 余莉莉;闫国利;;眼动分析技术在句子理解研究中的应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2期

9 丰国欣;;汉英词转换的理论缺陷分析[J];双语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10 仝文;刘妮娜;伏干;闫国利;;中文单字词句的阅读知觉广度[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红;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2 康廷虎;情景识别过程中的信息搜索与整合[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笑羽;中文阅读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孟红霞;中文阅读中注视位置效应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兰兰;汉语阅读过程中心理词加工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 绪可望;汉英空间构式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高裴裴;人眼驱动语音合成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8 刘志方;中文阅读中的词切分与词汇加工方式[D];浙江大学;2013年

9 梁菲菲;中文词切分认知机制的眼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巧明;小学生阅读知觉广度与速度的发展:来自眼动的证据[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荫;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ERPs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张兰兰;不同语法知识掌握水平对中文词切分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卢张龙;词频和可预测性对汉语词语识别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慢慢;中文阅读中词频与笔画数的即时和延迟效应的眼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孙莎莎;汉语心理词加工的优势效应[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美娟;大学生中文阅读策略及其与眼动轨迹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2年

7 黄发杰;切分对高二学生中文句子阅读绩效的影响[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8 朱丽华;词N与词N+1消失对青年与老年中文读者眼动模式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娟;双字词的首字成词概率对尾字n+2预视效益影响的眼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郭恋;手机移动阅读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仕春;;从复音词数据看上古汉语构词法的发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熊建萍;闫国利;白学军;;高中二年级学生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3 闫国利;白学军;;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3期

4 伏干;闫国利;;高中二年级学生双字词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4期

5 赫钟祥;汉语、英语、日语音节比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李仕春;;从复音词数据看中古汉语构词法的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闫国利;张兰兰;郎瑞;白学军;;大学生英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8 卞迁;齐薇;刘志方;闫国利;;当代眼动记录技术述评[J];心理研究;2009年01期

9 江新;;词的复现率和字的复现率对非汉字圈学生双字词学习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4期

10 闫国利;熊建萍;白学军;;小学五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恺琴;;“观”本义与中国传统的视觉信息接受样态[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张艳滨;余雁;;视觉信息的多维性探究[J];大众文艺;2013年04期

3 宋小敏;;谈视觉模式与视觉信息[J];美术大观;2005年12期

4 杜静;;非视觉信息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年02期

5 李刚;;视觉信息传递的模糊性[J];美术大观;2010年03期

6 张夏;;视觉信息传达中图像与文字的研究[J];艺术教育;2010年11期

7 林洲;;公共空间视觉信息传达设计的研究[J];中国广告;2010年04期

8 王思思;;弥补视觉信息缺失的电话口译策略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5期

9 周小平;对阅读中视觉信息与非视觉信息关系的思考[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张家谋;电影与电视技术的结合点——数字化(上)[J];影视技术;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芸;杜诚;;21世纪的视觉信息技术[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翁强;闫丽;翁伟生;;多维空间感知觉模型对视觉信息加工缺损的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刘力;龚海韵;;果蝇蘑菇体对视觉信息的归纳作用[A];首届中国神经信息学讨论会摘要[C];2000年

4 孙明;;视觉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及其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书荣;;视觉信息加工中的神经元相互作用[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苏润娥;吉国明;宋笔锋;;人的视觉信息捕捉能力测试软件[A];陕西省航空装备制造技术发展——第九届陕西省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杨瑾;李潇;王书荣;;家鸽背外侧丘脑神经元参与外侧单眼视觉和环境亮度检测[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张春宇;张蔚;刘海鹏;于立平;王小捷;李睿凡;;基于视觉信息的汉语词汇语义习得[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9 唐克伦;张湘伟;成思源;熊汉伟;张洪;;视觉信息与CMM测量数据的融合[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李珊珊;于庆宝;冯士刚;鹿麒麟;唐一源;;视觉信息等级处理的双脑协同性研究[A];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班威;“家务机器人”能走能做家务[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本报驻北京记者 李雪;北京心目影院 盲人的音画世界[N];中国文化报;2014年

3 静涵;聪明机器人自己坐电梯[N];北京科技报;2004年

4 杨雪;“声音照相机”软件让盲人听声辨物[N];科技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查正军;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视觉信息标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祝博荟;基于深度与视觉信息融合的行人检测与再识别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3 何立火;视觉信息质量感知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尹显东;多维随机序列敏感视觉信息隐藏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沈乔楠;堆石混凝土施工管理中视觉信息的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王蒙军;唇读发声器中视觉信息的检测与处理[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凌玲;视觉信息的能量[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e,

本文编号:1011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11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5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