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违抗症状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特点分析
本文关键词:对立违抗症状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特点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 对立违抗障碍 心理适应 学校适应 社会适应
【摘要】:目的:探讨有无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症状的流动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有ODD症状儿童的不同类型(单纯ODD症状流动儿童、ODD伴注意力缺陷多动(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症状儿童、ODD伴ADHD及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症状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上的特点。方法:从北京10所小学中选取有ODD症状的儿童369名(单纯ODD症状101名,ODD+ADHD症状204名,ODD+ADHD+CD症状63名)及没有ODD症状的对照组儿童349名。由儿童填写心理适应(包括心理弹性、自尊、抑郁、愤怒情绪调节)、学校适应(包括班级氛围、师生关系)和社会文化适应量表。结果:1ODD症状流动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上显著差于对照组儿童;2有ODD症状的三组内部相比,ODD+ADHD症状组、ODD+ADHD+CD症状组儿童在愤怒情绪调节、师生关系上显著差于单纯ODD症状组儿童;3ODD症状流动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上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ODD症状流动儿童在心理适应、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都显著差于对照组儿童,且与ADHD、CD共病后的适应能力更差。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对立违抗障碍 心理适应 学校适应 社会适应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SH014) 2013年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013D009012000004)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自设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1]。随着流动人口的家庭化流动趋势,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急剧上升。2015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2014)》显示,截止到2013年,中国的流动儿童已经达到了3581万人[2]。毋庸置疑,流动儿童已经成为城市中一个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年08期
2 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中国妇运;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淑丹;闫秀峰;江琦;;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吕良成;周凯;;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衣庆泳;;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量表的编制[J];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孙丽婷;;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与主观幸福感分析[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5 张钰;李敏;张佳佳;胡光涛;张丽丽;李培培;韦美;汪涛;;应激回弹力问卷在军人中的信效度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郭理蓉;;外来人口第二代犯罪问题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5期
7 李志;王琪琪;齐丙春;;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年02期
8 葛广昱;余嘉元;安敏;何婷婷;李金德;;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水平的关系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应湘;方佳燕;杨柳;;外来工子女心理弹性结构的探析及问卷编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3期
10 赵科;杨丽宏;孙丽婷;;景颇族、汉族初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比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建英;李义安;;高中生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欧阳翠云;;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戴彦清;安芹;曹娟;;大学新生自我分化与人生意义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A];第八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2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3 于晓波;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心理弹性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邓显勇;领导者特征与团队类型的匹配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9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10 魏华;压力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晓燕;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沈晔;知识型员工职业韧性及其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吴美玲;福州市初中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对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欧阳翠云;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瑾;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自我分化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陈利永;高职生应激、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小为;流动幼儿父母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周方芳;学优生、学困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2 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李晓文,孙晓玲;青少年理想自我表征的丰富性及其调节作用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4期
4 陈建文,黄希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5 孙晓玲;李晓文;吴明证;;青少年自我复杂性的测量及其压力缓冲作用探讨[J];心理学报;2006年05期
6 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7 胡国清 ,孙振球,黄正南;高中生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的研制与考评[J];中国卫生统计;2002年02期
8 王宇中,冯丽云,王志铭,李克均,张国强,杨中华,肖战峰,何文高,王保娣,薛志芬;大中专学生生活事件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4期
9 王坚杰;张洪波;许娟;高茗;王敏;吴泽俊;;合肥市小学生心理复原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3期
10 辛自强;池丽萍;耿柳娜;赵秀梅;王炯;;青少年社会支持评价量表的修订与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琳;;加强心理适应,做合格的大学生[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1期
2 黄辛隐;白大文;;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心理适应模式比较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银春;;你的心理适应力如何[J];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2009年01期
4 银春;;你的心理适应力如何?[J];初中生之友;2003年Z2期
5 周奎英;教师的心理适应[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年10期
6 王雪莲,郑小霞;老年人的角色转换及心理适应[J];保健医苑;2004年06期
7 高小平;跨越从学校到机关的“心理断层”[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01期
8 李志,向征,郎福臣;国企流入民企员工的心理适应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何文秋,程宇;大学生心理适应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06期
10 陈瑜,何跃;高校研究生的心理适应及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雯;张仁和;苏珍颐;;情绪与心理适应关系的跨文化比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蔡大庆;;不同群体对离退休的心理适应[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3 周钦江;黄希庭;;自我知识组织与心理适应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林玮芳;林以正;黄金兰;;心理区隔模式之测量及其与心理适应的关联[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陈依芬;黄金兰;林以正;;忍耐策略运用组型对心理适应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赵燕;丁雪辰;刘俊升;;青少年社交淡漠与心理适应的交叉滞后分析[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卫东;;社会发展过程中上海老年人的心理适应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孟莉;岑坚;;高一学生学校心理适应的小组心理辅导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银娜;吴春霞;陈会昌;;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日常生活压力、应对策略及与心理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邓传忠;;中庸思维对拿捏行为与心理适应的调节效果[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晨光;入营新兵的心理适应[N];大众卫生报;2002年
2 张余康;莫让自卑困扰您[N];中国老年报;2001年
3 王金凤(北京十一学校);家校互动[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陈素坤;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N];健康报;2004年
5 董少广;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N];经济参考报;2003年
6 吴彤、孙奇;濮阳支队引导新兵顺利度过心理适应期[N];人民武警报;2012年
7 魏立堂;发现 判断 处置[N];人民武警;2006年
8 肖方举(作者单位:四川总队达州市支队);强化心理素质提升部队战斗力[N];人民武警;2005年
9 蒲昭和;对病人“过分”照料无益于健康[N];工人日报;2001年
10 ;“跳级”是成才的捷径吗?[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霞云;儿童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儿童的心理适应[D];中南大学;2012年
2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丹;初一年级学生人际关系、情绪弹性与心理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买力坎吐尔逊艾力;内地高校民考民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袁晓艳;攀枝花地区彝族中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周岚;云南地区白族和回族大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彭丽娟;群体文化启动情境下,,流动儿童的文化身份认同及其对心理适应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孙晨哲;工读生弥补行为、自我宽恕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陶惠新;流动儿童双身份认同整合对认知偏向和心理适应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2年
8 陈冠霖;被征地农民社会心理适应及保护因素结构的探索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梁巍;失业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朱燕燕;基于场域论和团体动力视角的消防员心理适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13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1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