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追踪中分心物的数量和特征对其选择性抑制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多目标追踪中分心物的数量和特征对其选择性抑制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多目标追踪 视觉索引理论 客体档案理论 分心物 选择性抑制
【摘要】:多目标追踪范式关注动态场景中的信息加工,是研究注意领域中动态和并行信息加工的常用范式。本研究结合点探测刺激觉察范式和多目标追踪范式,通过操纵分心物的数量和特征,分别考察不同人群在不同分心物数量和特征下的追踪成绩及抑制表现的差异。本研究包括2个子研究,共4个实验。研究一中操纵的分心物特征为运动方式(即相同分心物和不同分心物),其中实验一改变不同分心物(即静止)的数量为4、5、6,实验二改变相同分心物(即运动)的数量为4、5、6。研究二中操纵的分心物特征为颜色(即与目标相同颜色的分心物和与目标不同颜色的分心物),实验三改变与目标客体颜色不同的分心物数量为4、5、6。实验四改变相同颜色的分心物数量为4、5、6。在考察追踪正确率时,采用2×3×3的混合实验设计,以追踪正确率为因变量,以人群(篮球运动员,普通大学生),探测刺激出现的位置(无探测,相同分心物,不同分心物)和分心物的数量(4,5,6)为自变量。在考察抑制量时,采用2×2×3的混合实验设计,以分心物的抑制量为因变量,自变量仅在探测位置(相同分心物,不同分心物)做了调整,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发现:(1)在追踪正确率方面,当分心物数量为6个时,其正确率显著低于4和5。(2)在抑制量方面,探测位置和分心物数量均存在交互作用,即分心物数量为4和5时,不同探测位置抑制量差异不显著,但是当分心物数量为6个时,相同分心物的抑制量显著低于不同分心物。(3)在实验三和实验四中,发现探测位置和人群的交互作用显著,即在不同分心物上,篮球运动员的抑制量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而在相同分心物上,篮球运动员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结论:(1)随着分心物数量增加,任务难度随之增加。(2)在多目标追踪中存在不同的特征加工和抑制机制,即在视觉容量范围内,支持视觉索引理论和基于客体的抑制机制;在视觉容量范围外,支持客体档案理论和基于特征的抑制机制。(3)当改变分心物的颜色特征时,篮球运动员受抑制情况与普通大学生不同,即不同训练背景的人群会影响分心物的抑制机制。
【关键词】:多目标追踪 视觉索引理论 客体档案理论 分心物 选择性抑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文献综述12-21
- 1.1 多目标追踪12
- 1.2 多目标追踪中关于客体特征加工的争议12-16
- 1.2.1 视觉索引理论13-14
- 1.2.2 客体档案理论14-15
- 1.2.3 小结15-16
- 1.3 多目标追踪中关于分心物抑制机制的争议16-20
- 1.3.1 激活目标—选择性抑制分心物16-17
- 1.3.2 分心物的选择性抑制机制的争论17-19
- 1.3.3 多目标追踪任务范式中的选择性抑制机制19
- 1.3.4 小结19-20
- 1.4 体育运动中对多目标追踪任务的研究20-21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21-23
- 2.1 研究目的21-22
- 2.2 研究意义22
- 2.2.1 理论意义22
- 2.2.2 实践意义22
- 2.3 研究假设22-23
- 2.3.1 假设一22-23
- 2.3.2 假设二23
- 2.3.3 假设三23
- 3 研究一:分心物的数量和运动特征对其选择性抑制的影响23-40
- 3.1 实验一23-32
- 3.1.1 实验参与者23-24
- 3.1.2 实验设计24-25
- 3.1.3 实验仪器与材料25
- 3.1.4 实验程序25-26
- 3.1.5 实验结果26-31
- 3.1.6 小结31-32
- 3.2 实验二32-39
- 3.2.1 实验参与者32-33
- 3.2.2 实验设计33
- 3.2.3 实验仪器与材料33
- 3.2.4 实验过程33
- 3.2.5 实验结果33-38
- 3.2.6 小结38-39
- 3.3 研究一讨论39-40
- 4 研究二:分心物的数量和颜色特征对其选择性抑制的影响40-56
- 4.1 实验三40-48
- 4.1.1 实验参与者40
- 4.1.2 实验设计40-41
- 4.1.3 实验仪器与材料41
- 4.1.4 实验程序41
- 4.1.5 实验结果41-47
- 4.1.6 小结47-48
- 4.2 实验四48-55
- 4.2.1 实验参与者48
- 4.2.2 实验设计48
- 4.2.3 实验仪器与材料48
- 4.2.4 实验程序48
- 4.2.5 实验结果48-54
- 4.2.6 小结54-55
- 4.3 讨论55-56
- 5 总讨论56-59
- 5.1 特征能否得到加工——视觉索引理论与客体档案理论56-57
- 5.2 选择性抑制机制——基于客体的抑制与基于特征的抑制57-58
- 5.3 来自篮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的人群差异58-59
-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9-60
- 7 结论60-61
- 致谢61-62
- 参考文献62-70
- 附录70-73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天华;;《乐记》的心物审美观[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高小慧;论刘勰的折衷思想在“心物关系”上的反映[J];天中学刊;2002年04期
3 苏荟敏;此岸的心物交融与彼岸的神人与共──刘勰“心物感应论”与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比较分析[J];兰州学刊;2005年04期
4 郁锋;;无律则一元论与随附性论题——戴维森论心物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10期
5 陶陶;;论以心物交流为至境的创造路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吴剑林;心物感应论和模仿说的比较分析[J];云南学术探索;1997年04期
7 李兵;;《物色篇》心物说新释[J];文教资料;2007年08期
8 王娜娜;裴常山;;中西心物观简论[J];湖南农机;2007年03期
9 王冠华;;崇高——心物关系统一浅说[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10 祁志祥;中国古代艺术观照方式论—“心物交融”说[J];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郁锋;;无律则一元论与随附性论楲——戴维森论心物关系[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闫晓倩;刘冰;张学民;;动态非注意盲中视觉系统对分心物的抑制机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书评人 赵霞;心物不二:一枚硬币的二面[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孚Pr;重复呈现和分心物对不同熟悉度网络广告注意效果的眼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于娇娇;多目标追踪中分心物的数量和特征对其选择性抑制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3 陈迪泳;徜徉于心物之间[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凌云;两个目标之间的分心物对注意瞬脱大小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艳杰;突出目标克服分心物干扰的神经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6 杨虎;阳明心物说的存在论阐释[D];山东大学;2014年
7 胡炳政;突出特征引导的自下而上的分组选择加工[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8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48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