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与羞耻的差异比较述评
本文关键词:尴尬与羞耻的差异比较述评
【摘要】:尴尬与羞耻皆是负性的自我意识情绪,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对二者进行明确区分。本文从语义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二者进行辨析,详细论述了二者在诱发事件、认知归因、旁观者在场、神经生理基础及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及情绪表达、应对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指出它们与心理疾病的关系。未来进行跨文化研究时应保证语义等价性,加强对尴尬和羞耻差异的量化,对社交焦虑等心理障碍进行临床干预时注重对尴尬与羞耻的评估与调节。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尴尬 羞耻 自我意识情绪 心理疾病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D089)
【分类号】:B842.6
【正文快照】: 近年来,自我意识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s)成为国内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尴尬(embarrassment)、羞耻(shame)和内疚(guilt)等负性的自我意识情绪也逐渐得到研究者的重视。综观国内以往文献,区分内疚和羞耻的研究较多,辨析尴尬和羞耻的文献较少。与内疚相比,羞耻与尴尬更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启荣;钱铭怡;;自我概念羞耻感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8期
2 俞国良;赵军燕;;自我意识情绪:聚焦于自我的道德情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2期
3 谢波,钱铭怡;中国大学生羞耻和内疚之现象学差异[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4 钱铭怡,刘嘉,张哲宇;羞耻易感性差异及对羞耻的应付[J];心理学报;2003年03期
5 戴峗;王觅;钱铭怡;;羞耻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研究及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灿;熊立娟;;大学生羞耻感特点调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12期
2 王玉洁;窦凯;刘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修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李阿特;汪凤炎;;大学生羞耻心的结构及问卷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2期
4 韩婷;管明春;刘思铭;钟茹;曲路静;杜婉婉;;嫉妒情绪的研究现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5 亓圣华;;残疾学生羞耻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6 崔曦蕊;诸梦妍;尚文晶;;内疚情绪的心理学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7 梁婧;马惠霞;;大学生学业自豪感的调查与分析[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8 冯秀军;;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J];河北学刊;2006年05期
9 杨玲;李磊;袁彦;;自我意识情绪的跨文化研究进展及展望——对内疚、羞耻的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张惠;段兴华;;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及其对应对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晓杭;中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3 颜峰;论耻[D];中南大学;2012年
4 姜月;幼儿自豪识别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才源源;积极情绪对品牌来源国效应的影响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尹剑春;急性正念运动对不同情绪图片刺激下情绪反应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宋兵;焦虑情绪对大班幼儿数学学习及其加工机制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英;当代青少年羞耻观的特征及成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致丞;耻的道德意蕴[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吴波;道德认同与绿色消费—环保自我担当的中介作用[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琼;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编制及其作用机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孙少英;初中生的内疚诱发情景及内疚心理过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商倩倩;初中生易羞耻倾向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永芳;吸毒者压力、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玲;羞耻与内疚的认知评价过程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6 刘,
本文编号:1058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58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