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抑郁特质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其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19 08:08

  本文关键词:抑郁特质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其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抑郁特质 大学生 社会适应 情绪调节


【摘要】:目的:初步考察北京部分高校抑郁特质大学生的分布情况,以及该群体的社会适应水平、情绪调节策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在北京市十所高校中共选取大学生994人,采用NEO人格量表修订版(The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hina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CCSAS)、情绪调节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Scale,ERS)施测。结果:1符合量表诊断的抑郁特质大学生比例为1.81%。2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特质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量表得分显著降低,更多地采用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3抑郁特质、表达抑制对社会适应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认知重评和性别对社会适应性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认知重评在抑郁特质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结论:抑郁特质大学生群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适应障碍,更频繁地使用表达抑制策略。认知重评策略是社会适应的保护性因素。但对高抑郁质个体,认知重评在抑郁特质对社会适应的风险效应中的缓冲作用有限。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抑郁特质 大学生 社会适应 情绪调节
【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NO:90214368) 中国人民大学年度面上项目(15XNB0310) 中国人民大学团队预研项目(14XNLQ05)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大学生群体是情绪障碍的高发人群。美国大学健康组织(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ACHC)的调查发现,1998年至2008年,美国大学生群体的抑郁症发病率增长了4.6%,自杀未遂和自杀已遂的比例也逐年增高[1]。在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杨彦平;金瑜;;社会适应性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6年05期

3 程利;袁加锦;何媛媛;李红;;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4 王力;陆一萍;李中权;;情绪调节量表在青少年人群中的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5 毛晋平;何炎芬;;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6 孙晓玲;吴明证;;大学生自尊、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与社会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7 戴晓阳,姚树桥,蔡太生,杨坚;NEO个性问卷修订本在中国的应用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3期

8 段洋;陆柯雯;任孝鹏;;自我与幸福感:关系和谐、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2期

9 赵鑫;张雅丽;陈玲;周仁来;;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6期

10 叶宝娟;郑清;蔡蓓;;情绪调节策略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洪章;;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性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戴斌荣;柴江;;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问卷的初步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3期

4 吴文峰;包文婷;;人格与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5 仇方道;佟连军;姜萌;;东北地区矿业城市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J];地理研究;2011年02期

6 王立菲;郭成;冯正直;彭文胜;;不同作业环境下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特点[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22期

7 吴俊华;张进辅;范会勇;;师范大学本科生人格特质和职业兴趣关系初探[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1期

8 马艳;王燕;;本科护生人格特质及其对职业发展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年07期

9 方晓义;袁晓娇;曹洪健;谢庆红;;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4期

10 刘新颜;;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年级差异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京晶;周蜜;施钢;;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与发展特点[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连成;控制内容及控制方式对运动员自控损耗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云波;青年军人心理应激及其管理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5 张芳;局级领导者群体整体效能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8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仇方道;东北地区矿业城市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邢秀芳;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薛雯;“90后”与“8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薛海珊;大学生学习素质的量表编制及现状测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婷娜;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卢玲;促进4-5岁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涛;初中学困生情绪表达和调节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程利;对恐怖图片诱发的情绪调节: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韩春慧;人际好奇的电生理证据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富花;情绪调节策略对生气情绪的调节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利萍;河南省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张睿;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与社会适应性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韦小满;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 汪涛;谭静;李敏;张夔;冯正直;;医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和人格特征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4 王民洁,李宝林,陶秋云;儿童适应行为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年02期

5 嵇宇虹;小学生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培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褚澄;关于高校新生生活适应能力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7 王学臣,牛庆忠;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8 王力;柳恒超;李中权;杜卫;;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9 贾淑斌;;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1期

10 甘露;肖震宇;侯玉波;;大学生人格与成就动机关系初探[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宏如;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学习适应性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媛;白学军;沈德立;;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年06期

2 陈维举;杜柏玲;;体验后悔调节策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3 胥兴春;;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述评及其展望[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唐荷花;吕晓;;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1期

5 姜媛;白学军;沈德立;;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6 赵谦;白春阳;;论我国动机调节策略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张敏;卢家楣;谭贤政;王力;;情绪调节策略对推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8 张寓杰;罗峥;;个体特质、调节策略与消极情感恢复的关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4期

9 付祉云;佘双好;;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启示[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2期

10 马英;方平;刘扬;乔云雁;;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量表的编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武;方平;车宏生;;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李英武;方平;车宏生;;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姜媛;白学军;;情绪调节策略对情绪材料记忆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姜媛;沈德立;白学军;;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词汇、情绪图片记忆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英武;方平;;情绪、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晓东;;大学生动机调节策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梁敏杰;钟建安;;情绪调节策略对表情视觉搜索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晓彤;王大华;;老年人的情绪调节策略及其与夫妻依恋的关系[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张素婷;迟立忠;;情绪调节策略对篮球运动员运动决策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10 张媛媛;;情绪表达规则对工作倦怠和情感承诺作用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德市十一中学 蔡君琦;浅谈初中生思维方向引导与情绪调节策略[N];常德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鲍立铣;上海刑警情绪及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冬梅;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碧薇;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中性教育材料记忆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胡静;视障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依恋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芳;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下情绪对注意网络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贤英;大学生双向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5 杨海燕;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记忆任务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海涛;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负性情绪的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闫娜;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反应抑制的影响[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8 张萌萌;愉悦情绪调节策略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娜;习惯性情绪调节策略对风险决策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艳;情绪调节策略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59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59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3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