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内隐联系测验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17-10-19 16:22

  本文关键词:内隐联系测验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更多相关文章: 内隐联系测验 内隐社会认知 云端心理


【摘要】:内隐联系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自1998年提出至今已经得到了大量研究。早期涉及IAT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和机制探索;自2007年以来,有关IAT的应用研究迅速增加,涉及心理与行为健康、发展与教育、职业、政治、法律犯罪、消费与决策和亲密关系七个主要领域。大量研究表明,IAT在上述领域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具有一些外显问卷测量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国内,虽然涉及IAT的研究数量不少,但应用研究非常有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发的云端心理实验室(www.cpsylab.com)开发了大量IAT,并提供各种免费的内隐社会认知测量,期望能促进IAT在中国的应用。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内隐联系测验 内隐社会认知 云端心理
【分类号】:B848
【正文快照】: 1引言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准确的解释和预测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然而,这一任务的实现依赖于对心理和行为的准确测量,换句话说,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是实现该任务的基础。自弗洛伊德理论诞生的一个半世纪以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发现是人的心理不仅包括可以意识到的部分,还包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腾飞;;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综述[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苟雅宏;;应用内隐联想测验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新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苟雅宏;;应用内隐联想测验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新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5期

2 朱鑫亚;;大学生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3 倪鑫庭;;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10期

4 钟毅平;王伟宇;周海波;童真;;内、外群体态度与士兵内隐集体自尊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伟宇;士兵内隐集体自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嘉秋;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伯建;吸毒者复吸影响因素及内隐认知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方磊;非上海生源地大学生对于上海的态度的内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吉文;大学生竞争心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曼;职位权力感知对女性领导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卜清;刻板印象信息编码与心理表征方式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冷静;不同锻炼者自我图式大学生的注意偏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大伟;大学生对奢侈品品牌社会态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金秋;大型国际赛会中观众对志愿者服务质量的社会态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雪;大学生内隐性别角色态度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姚巍;大学生自发特质推理中的性别刻板效应[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腾飞;;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综述[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杨治良,刘素珍,,高桦;内隐与外显社会认知(攻击性)的性别差异之实验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司徒巧敏;黎建斌;;大学新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1期

4 李波;社会认知研究进展——整合研究趋向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宋兴川;内隐认知方法引入精神信仰的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2期

6 吕勇;王钰;;贫困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李安,乐国安;工读学生与普通学生对责任判断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8 葛明贵;性别加工的记忆效应与内隐性别刻板印象[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9 梁宁建,吴明证,高旭成;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10 高旭辰,吴明证,梁宁建;IAT效应在不同目标概念水平上的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大真;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新进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叶茂林,彭运石;内隐社会认知视野中的攻击性[J];心理学探新;2004年02期

3 耿晓伟,郑全全;自我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5年01期

4 李锦萍;张卫;;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5 杨治良;孙连荣;;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发展述评[J];心理学探新;2009年04期

6 刘景霞;李志敏;江琦;;内隐社会认知发展研究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张东明;;攻击性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述评[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刘玉新,张建卫;内隐社会认知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徐大真,杨治良;内隐社会认知中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梁宁建,吴明证,高旭成;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晓伟;郑全全;;自尊对主观幸福感预测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周爱保;;内隐社会认知测量方法及其新进展[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张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郭力平;;焦虑、抑郁症状个体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高旭辰;;内隐联结测验(IAT)理论模型评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耿开迪;吴明证;;个体决策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秀阁;;完美主义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赵婷婷;梁毅;;大学生内隐自信的实证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吴明证;孙晓玲;;消费者决策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方霞;吴明证;梁宁建;;内隐社会认知视角下态度与行为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安;工读生冲突责任判断与攻击行为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王涛;自尊、性别认同和性别态度关系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张东宁;攻击性的内隐社会认知实验研究——IAT测验在攻击性研究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晋芳;大学生内隐价值观的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5 李亮;竞争态度的内隐与外显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琛;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赵开强;运动员内隐自信的探索[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齐冰;特质稳定性信念与特质起源信念的发展及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62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62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