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通达创造性顿悟的具身之路

发布时间:2017-11-18 03:12

  本文关键词:通达创造性顿悟的具身之路


  更多相关文章: 创造性顿悟 具身认知 身体结构 身体状态 身体经验


【摘要】:"如何通达创造性顿悟"可能是比"顿悟瞬间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问题。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类身体及其与世界的交互经验为认知提供了支架基础并影响认知加工。通达创造性顿悟有两种具身路径:内在的身体结构和状态以及身体和外在环境的交互经验。前者主要体现在:某些大脑部位的改变比如背外侧前额叶的损毁或者左右前颞叶的失活与激活促发顿悟;个体处在特殊的生理状态下比如说适度醉酒、睡眠或者一天中不佳时间段等更可能通达顿悟;其他的状态如冥想(专注)以及积极情感也促进顿悟问题解决。后者主要体现在:身体与物理实物的交互使得更可能遭遇反例从而通达顿悟;当身体动作激活了解答相关的知觉运动模式时(比如说在解答双绳问题时摆动手臂),顿悟更可能发生;某些身体姿势比如说保持手臂弯曲而不是伸展更可能促进顿悟问题解决;通过隐喻的方式(比如说暴露在照亮的灯泡下)来激活顿悟相关的抽象概念也可以通达顿悟;经历多样文化促进创造性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身体及其与世界的交互经验在通达创造性顿悟中起重要作用。人类身体通达创造性顿悟的方法为揭示顿悟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未来研究可以挖掘更多的身体相关变量,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方法,探索顿悟的具身机制。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BBA080047)
【分类号】:B845
【正文快照】: 一、背景当观察到水溢出浴缸,阿基米德发现了皇冠之谜,或者凯库勒在梦里发现苯分子结构,这就是“灵光一闪”或者创造性顿悟(creative insight)的时刻。创造性顿悟被认为是个体直觉而深刻地理解了事物的本质(BowdenBeeman,2007),主要涉及了个体如何突破心理定势和形成新异联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Meditation promotes insightful problem-solving by keeping people in amindful and alert conscious state[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1年10期

2 沈汪兵;罗劲;刘昌;袁媛;;顿悟脑的10年:人类顿悟脑机制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2年21期

3 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年02期

4 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5 叶浩生;;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J];心理学报;2011年05期

6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7 张丽;陈雪梅;王琦;李红;;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基于具身认知观的理解[J];心理学报;2012年10期

8 叶浩生;;“具身”涵义的理论辨析[J];心理学报;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杰;应里孟;;论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本原性质[J];财会月刊;2011年28期

2 王仲贻;;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探索[J];大家;2012年08期

3 许先文;;具身认知:语言认知研究的跨学科取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李云媛;莫永华;;具身认知的教育意义和潜在价值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叶浩生;;具身认知、镜像神经元与身心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张海明;;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2期

7 毛晋平;文芳;;长沙地区四所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8 李宏翰;许闯;;道德隐喻:道德研究的隐喻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谢文标;余欣欣;;初中学生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张铁山;;非涉身认知的计算—表征范式的困境及其表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巍;郭本禹;;“不是一,不是二”:第三种文化与当代心理学的变革[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吴朋飞;;涉身认知浅谈[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何向东;刘邦凡;;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归纳逻辑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小涵;认知系统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韩露;面向智能移动监控辅助的可穿戴视觉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冯锐;基于案例推理的经验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春玉;网络视角的集群企业二元式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赵振国;3-6岁儿童数量估算、数数能力及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胡湛;心理信息工程学的理论构想及应用实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涛;变构学习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魏萍;西方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新进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芳;不同锚定方式下小学生数量估计的特点[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李自臻;镜像神经元与共情能力的具身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3 成茵;第二代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的具身转向[D];吉林大学;2011年

4 胡海燕;中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现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石磊;动词和图片加工时间重叠度对动词方向表征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阳达;语言理解中温度与情绪的心理表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慧素;道德判断“难易”有别,文理亦有别[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泰祥;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D];山西大学;2011年

9 靳小龙;中学藏族教师汉语文PCK生成的个案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史飞;人机交互环境下学术搜索功能学习的心智模型动态改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埃尔·达吕,水金;从智能的基因到基因的智能[J];第欧根尼;2000年01期

2 崔倩;叶浩生;;触觉经验对性别分类的影响:具身的视角[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张卫东;李其维;;认知神经科学对心理学的研究贡献——主要来自我国心理学界的重要研究工作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吴齐元;吴丽丽;罗劲;;What和Where:视觉背腹侧通路在汉字组块破解过程中连接的变化[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年04期

5 邱江;张庆林;;字谜解决中的“啊哈”效应:来自ERP研究的证据[J];科学通报;2007年22期

6 唐晓晨;庞娇艳;罗劲;;顿悟中的蔡格尼克效应:左右脑在解题失败与提示信息加工时的活动差异[J];科学通报;2009年22期

7 梁夏;王金辉;贺永;;人脑连接组研究:脑结构网络和脑功能网络[J];科学通报;2010年16期

8 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年02期

9 葛鲁嘉;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两个理论基点[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庞维国,程学超;9-16岁儿童的合作倾向与合作意图的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宜张;;神经科学的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蓉;;论历史话语下女性身体经验写作的价值和意义[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昌切;;身体经验 “文革”记忆 启蒙叙事——《兄弟》(上)、《后悔录》合论[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程秋君;;工程在身体经验之维的展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1期

4 王茜;;盘古神话的现象学阐释[J];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3期

5 胡传吉;;修复历史记忆 还原身体经验——论东西的长篇小说《后悔录》[J];南方文坛;2006年04期

6 李生柱;;神像:民间信仰的象征与实践——基于冀南洗马村的田野考察[J];民俗研究;2014年02期

7 李慧;;意象图式视角下的唐诗英译——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两译本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本文编号:1198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98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5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