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偏向与社交焦虑:解释偏向的调节作用
本文关键词:注意偏向与社交焦虑:解释偏向的调节作用 出处:《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交焦虑 注意偏向 注意训练 解释偏向 正性信息
【摘要】:考察注意偏向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并探究解释偏向在其中的作用。研究一应用点探测范式对高社交焦虑个体进行连续两天的正性注意矫正训练,发现训练后社交焦虑个体自我报告的焦虑水平无明显变化;在刺激 探针间隔500 ms时,注意偏向由回避正性信息转为偏向正性信息。研究二引入解释偏向,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三者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解释偏向在注意偏向与社交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高解释偏向个体的注意偏向可以预测其社交焦虑,而低解释偏向个体的注意偏向不能预测社交焦虑。研究结果为注意偏向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
[Abstract]: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ention bias and social anxiety, an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interpretation bias in it. A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dot probe paradigm of high social anxious individuals were positive for two consecutive days of pay attention to the rectification of training, no obvious change was found after the training of social anxiety self reported anxiety level; to stimulate probe spacing of 500 ms, the avoidance of attentional bias to partial positive information to the positive information. Study two introduced explanatory bias, 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e. Using the sample of college student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lanatory bias played a moderating role between attentional bias and social anxiety. The attention bias of individuals with high interpretation bias can predict social anxiety, while low interpretation bias towards individuals can not predict social anxiet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impact of attention bias on social anxiety.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991)资助
【分类号】:B842.3
【正文快照】: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是指个体在某一种或多种社交环境中存在显著且持续的害怕情绪[1]。目前,SAD是最常见的焦虑障碍之一[2],16岁左右的累积患病率高至15%[3]。社交焦虑个体存在注意加工的偏向,当他们接受外界刺激时,会对威胁性或者负性刺激表现出不同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丹枫;余真真;段添翼;陈昕昱;杨智辉;;解释偏向矫正对大学生演讲焦虑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1期
2 徐舒靖;尹慧芳;吴大兴;;情绪障碍研究用汉语情绪词分类系统的初步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10期
3 何燕玲,张明园;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红玉;钱铭怡;周鹏;姚泥沙;;注意偏向与社交焦虑:解释偏向的调节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2 余红玉;钱铭怡;姚泥沙;;积极关注对社交焦虑者焦虑及认知偏差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6期
3 杨勋;周慧娜;唐玲玲;石宇宁;陈丽琴;张豆豆;;藏汉大学生羞怯心理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15年06期
4 李敏;唐光政;周丽玉;余正和;毛洪京;;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白天过度嗜睡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11期
5 李敏;唐光政;;伴与不伴社交焦虑大学生睡眠状况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5年21期
6 朱益;张伟波;王彦凤;蔡军;;社交恐怖症患者治疗前后表情刺激视觉P300的变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10期
7 麻超;毛思瑜;杨凯玲;芦国京;胡程斌;;大学生社交焦虑状态的干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8 徐西良;;正性注意训练缓解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实验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9 黄嘉笙;王雨吟;;认知偏差矫正:范式与效果[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3期
10 韩祖晔;孙玮洁;杨冉明;杨槟;张钦;崔丽霞;;解释认知偏差矫正效果及其对先前记忆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井云;;自尊、惧怕否定评价对公众演讲焦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9期
2 金双军;;大学生英语演讲焦虑及原因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9年11期
3 高隽;杨鹏;钱铭怡;邓天;;大学生演讲比赛选手的演讲状态焦虑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4 吴大兴;姚树桥;;正负性情绪平行神经模型的理论建构[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5 李雯;;抑郁症患者情绪词识别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6 刘明矾;黄任之;涂远亮;姚树桥;;抑郁症患者对情绪词抑制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7 罗跃嘉;黄宇霞;李新影;李雪冰;;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事件相关脑电位系列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8 刘涛生;罗跃嘉;马慧;黄宇霞;;本土化情绪声音库的编制和评定[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9 王妍,罗跃嘉;大学生面孔表情材料的标准化及其评定[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10 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编制——在46名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妍;吕培瑶;刘志强;赵凌燕;许芳;;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1期
2 栗文敏;刘丽;;社交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3 刘芳;;大学生社交焦虑特征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7年05期
4 胡丽蓉;胡碧蓉;;城乡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8期
5 曹晖;曹聘;孙淑晶;王鹏;王大伟;;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9期
6 曹晖;肖伟;曹聘;刘敏;;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曹晖;肖伟;;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秦汇丰;卢莉;;高师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9年01期
9 王晓丹;何娇;陈旭;;社交焦虑威胁解释偏差研究述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10 胡宁;方晓义;蔺秀云;刘杨;;北京流动儿童的流动性、社交焦虑及对孤独感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倩;黄敏儿;时勘;;增强情绪意识是否可以干预社交焦虑?[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璇;黄敏儿;;元情绪评价指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乔昆;;甘肃农村小学生社交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贺立;;高中生孤独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田学英;卢家楣;;大学生情感表达和个人评价与社交焦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大华;秦炯;韩颖;姜玉武;包新华;张月华;林庆;;癫痫儿童共患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吕锋;朱孔香;;城乡大学生焦虑及社交焦虑的调查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王小露;吴远;;音乐疗法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周蜜;施钢;宋京晶;;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个性、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戈兆娇;;自我表露与社交焦虑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潘林青 叶婧;微信“撂挑子”:反思不能止于社交焦虑[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2 市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 李琼芝;你有社交焦虑症吗?(下)[N];丽水日报;2005年
3 金丹辉 章会;远离焦虑 接纳自己[N];温州日报;2005年
4 莫扬;社交障碍也是病[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5 吕文;治疗社交焦虑症的新型抗抑郁剂[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6 樊凤辉;FDA批准帕罗西汀控释制剂治疗社交焦虑症[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对心理问题不能“防卫过当”[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制造健康恐慌,是为扩大医药市场[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陈 军;被爱拒绝真的“痛”[N];大众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书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解释偏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刚;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曹羌琴;青少年依恋、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志荣;农村高中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龙卿志;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高一社交焦虑学生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栗文敏;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洪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应对方式调查与团体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春梅;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晓晓;认知行为改变策略对高中生社交焦虑的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刘静怡;社交焦虑个体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差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谭宇军;成人依恋风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45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45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