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自尊结构初探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的自尊结构初探 出处:《心理学探新》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尊 尊严 self-esteem 结构
【摘要】:在中国心理学界,学者们普遍将西方心理学中的self-esteem翻译成名词"自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但是self-esteem与自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研究者设计了"本土化中国大学生自尊问卷",对中国人自尊的结构进行初步探索。研究发现问卷包含三个维度:不卑躬屈膝、不允许言辞侮辱、不允许强力欺压。大学生自尊问卷得分与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得分之间的相关边缘显著,表明自尊与self-esteem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学生自尊问卷中的不允许强力欺压维度与考试作弊意向的相关为-0.37(p=0.0020.01),表明自尊能有效地预测道德行为。理论分析表明,成人自尊结构也有可能是三因素模型。
[Abstract]:In the Chinese psychology field, scholars generally translate the translation of self-esteem into the noun "self esteem" in western psychology and study it on this basis, but self-esteem and self-esteem are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concepts. The researchers designed the "nativ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self-esteem questionnaire" to explore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self-esteem.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questionnaire contains three dimensions: No, not allowed to insult, bow and scrape words do not allow powerful bul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ore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esteem questionnaire and the score of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is significant, which indicates that self-esteem and self-esteem are two different concep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rength of bullying and the intention of cheating in examinations is -0.37 (p=0.0020.01), which indicates that self-esteem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moral behavior.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tructure of adult self-esteem may also be the three factor model.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分类号】:B848
【正文快照】: 1引言自尊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本土的概念,在两千多前年的典籍中就有“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礼记·表记》)、“厚重自尊,谓之长者”(《韩非子·诡使》)的表述;按照孔子的生卒年月来看,最早约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有自尊这个概念的使用;两千多年来,“不食嗟来之食”(《礼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明;;人格权法的发展与完善——以人格尊严的保护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2 杨熠;;中西思想家对“人的尊严”的论述[J];河北法学;2012年01期
3 宋芳;张丽华;;大学生自尊结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汪卫平;;自尊:公民人格教育的核心——兼谈公民人格教育的视域转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29期
5 骆方;张厚粲;;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测验的多维性的实验研究[J];统计研究;2006年04期
6 陈化;;尊严:临床代理决策的道德基础——以无行为能力患者的代理决策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8期
7 池万兴;;论《史记》的人格自尊精神及其生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舒首立;卢会醒;张露;杨银芳;丁超;郑涌;;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之比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张丽华;杨丽珠;张索玲;;青少年自尊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10 黄希庭;尹天子;;从自尊的文化差异说起[J];心理科学;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汲慧丽;;论抑郁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高姗姗;王花春;孙志鹏;;尊严概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3 姜永志;阿拉坦巴根;;对多元特质自尊量表的信度效度的检验与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唐利;杜平;倪春霞;;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自尊与考试焦虑的相关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5 刘双;张向葵;;儿童早期自尊的行为观察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2期
6 丛晓波,田录梅,张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1期
7 李双;;大学生的自尊、抑郁特点及其关系[J];德州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宋春芳;刘海芳;;小议“面子问题”——有关青少年的自尊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年08期
9 周海峗;;论公安机关人性化执法中尊重的理解[J];法制与社会;2011年31期
10 李艺;马钦海;;顾客心理安全感对网络服务消费行为作用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卢继元;董强;;军队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当代军人的军事文化认同[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2 董强;卢继元;;当前我军军事文化认同的困惑与澄明[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婷婷;汉代情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丽娜;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来自两个群体的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章晨晨;青少年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危险因素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靳宇倡;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李艺;服务消费的顾客忠诚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翁琴雅;我国中学校长职业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超然;青春期艾滋病孤儿污名应对与创伤后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t$;中学生学业成绩稳定性对自我效能感及自尊影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段桂英;高职、高专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自尊提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成山;青少年自尊结构与应对策略选择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杨;师范类大学生生活应激、情绪智力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程威巍;佛教皈依者的幸福感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师彦洁;高中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8 罗扬眉;时间自我态度的外显和内隐测量[D];西南大学;2011年
9 周跚跚;尊严观问卷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赵斌斌;社会比较对女研究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可亮;;击楫四维空间 竖起民族制造业自尊——记江南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产品击败国外行业巨头[J];车间管理;2006年03期
2 诸晓;;世界杯灼伤了“中国自尊”[J];大经贸;2006年07期
3 詹天明;触摸自尊[J];湖北教育;2003年03期
4 胡田野;财产权、自由与人格权——对民法典制定的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5 胡文;;别拿贫困生的自尊开涮[J];观察与思考;2003年08期
6 石春玲;;财产权对人格权的积极索取与主动避让[J];河北法学;2010年09期
7 武树臣;;移植与播种——个人本位法律观在中国的命运[J];河北法学;2011年09期
8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朱滢,张力;自我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1年06期
10 张力,周天罡,张剑,刘祖祥,范津,朱滢;寻找中国人的自我:一项fMRI研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伟;[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烨;自我价值感二维模型的理论架构与实证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芳;张丽华;;大学生自尊结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魏俊彪;李妍妍;高莉;;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3 许明明;孙群博;;500名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青春岁月;2013年07期
4 王欣,阮新,阮军,米丽 ,贺红 ,陈思;大学生自尊特点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4期
5 李虹;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6 杨周;唐燕容;;关于贫困大学生自尊心态问题的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7 熊承清;何朝峰;侯艳丽;;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8 段陆生;王志军;李永鑫;;大学生自尊与学习倦怠相关性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年03期
9 张丽华;宋芳;;大学生自尊发展的特点[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3期
10 戚立思;;关于贫困大学生自尊问题的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芳;;新疆维汉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对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徐青肖;侯玉波;;思维方式和大学生的自尊体验[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刘爱敏;唐元华;刘铮;唐烈琼;王志堂;;地方院校大学生自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1年第5期[C];2012年
4 刘璐;;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张静;;大学生自尊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宋芳;张丽华;;大学生自尊结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李春华;;大学生自尊、认知风格与人际冲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8 张晓丹;姚本先;;护理专业大学生自尊水平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郭爽;;大学生自尊结构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萍;对当代大学生自尊的培养与维护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欧珊珊;基于弹性理论的大学生自尊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夏敏;大学生自尊稳定性与攻击性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彭欣;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的若干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刘锋;大学生自尊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辉;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焦卉;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心理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芳;大学生自尊及其与归因方式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春华;大学生自尊、认知风格与人际冲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小又;抑郁症状大学生自尊结构及其对压力的调节作用[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47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4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