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宽容心理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宽容心理 出处:《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通向幸福的阶梯,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很丰富的宽容心理文化。在影响最深远的先秦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道家的"慈爱"思想以及自然本性思想都是宽容心理的基石。发掘先秦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宽容思想,能对当前人类的、社会的、种族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宽容必须以"爱"的力量为指导,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认知并从全人类的角度肯定人人平等的共感经验,学会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研究宽容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探讨夯实国人的宽容心理根基,增强国人自尊自爱的信心;弘扬中国文化心理学中积极健康的因素。
[Abstract]:Tolerance is a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is the ladder to happines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s a very rich psychological culture of tolerance. In the most far-reaching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pre-Qin Dynasty, the Confucian thought of "benevolence". Mohism's thought of "both love", Taoism's thought of "love" and the thought of natural nature are all the cornerstones of toleranc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plays a guiding role. Tolerance must be guided by the power of "love", learn to adjust their own cognition and affirm the common experience of e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ll mankind.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toler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o consolidate the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 of tolerance and strengthen the confidence of self-respect. Carry forward the positive and healthy factors in Chinese cultural psycholog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心理学除了关注人的负面情绪之外,更应该关注如何消除这些负面情绪,因此有了积极心理学的诞生。2001年4月,赛格里曼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这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积极心理学旨在指导人们改变对事物或人的看法。当今世界,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宝忠;“恕”字古义考──兼论“恕”和“仁”的关系[J];孔子研究;1999年02期
2 傅宏;;中国人宽恕性情的文化诠释[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3 傅宏;宽恕: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罗春明,黄希庭;宽恕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5 陶琳瑾;;传统文化下中国人宽恕心理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娟;;当代大学生宽恕水平状况实证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2 曾毅;;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甘棠》看周代祭祀制度——兼论孔子的祭祀观[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3 姚静娴;;论教育的宽恕原则[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杨义;;屈原诗学的人文地理分析[J];北方论丛;2012年04期
5 刘刚;;宋玉《讽赋》之讽[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胡可涛;;先秦儒家论辩思想的嬗变——以孔、孟、荀为中心[J];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06期
7 姜胜洪;;中国古代政府与官员对政治谣言的防控[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8 南瑛;;乱世佳人的高情逸怀——论杜诗《佳人》的主题意蕴及其他[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02期
9 汪明生;邱靖蓉;杨俊杰;;从心理认知途径探讨政治领域之宽恕态度衡量——以选举危机情境为例[J];公共管理评论;2012年02期
10 张丰君;;孔子死亡观分析[J];管子学刊;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国臣;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对中医药的渗透、影响与推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邓莹;《孔子家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胡豪;基于企业产权关系分析的权变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德林;学生怨恨及其教育干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汉苗;儒家恕道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红静;大学生宽恕心理及其教育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易菲;六朝山水画论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书理;炼铜技术对炼铁技术的影响(公元前8世纪~2世纪)[D];郑州大学;2010年
2 卢f 青;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冯伟伟;儒家“和为贵”思想探微及其现代意义阐释[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刘金鑫;试析我国当代壁画中的教育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玉洁;组织中宽恕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代苗苗;高中生宽恕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孙爱娟;论中华古锁的设计思想及其教育意义[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8 常国防;孔子“成人”之动态过程考释[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燕;清香远溢 空谷独幽[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赵立涛;《四书》德治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汪凤炎;尚“和”: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景怀斌;“忠恕”与“通情”——两种人际认知方式的过程与特征[J];孔子研究;2005年05期
4 卜师霞;;孔子忠恕思想的内涵[J];孔子研究;2007年05期
5 傅宏;;中国人宽恕性情的文化诠释[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6 李兆良;;国外关于宽恕的心理学研究述评[J];医学与社会;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毅;;仁爱与宽容的世界——重读雨果《悲惨世界》[J];文教资料;2009年10期
2 张芙蓉,张柳生;仁爱、道爱、兼爱——儒、道、墨爱观比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刘晓华;梁启超与墨子之兼爱说[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刘万里;孔墨批判的批判——《十批判书》的批判[J];嘉应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周平会;;“仁爱”与“兼爱”的异同[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胡激;;浅谈“兼爱”与“仁爱”[J];技术与市场;2011年02期
7 陈科华;仁爱与兼爱的辨合[J];学术论坛;1999年06期
8 朱传h,
本文编号:1364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64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