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及团体心理训练研究
本文关键词: 少数民族 学生 医学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 人格 情绪特点 团体心理训练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发展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少数民族多生活在边疆和文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既往研究显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呈现出与汉族学生不同的特点,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差于汉族学生。因此,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心理健康及促进措施,对促进各民族的全面发展、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目前对少数民族群体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的研究较少,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未来将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其心理健康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旨在掌握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人格特征、情绪特点、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构建其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并对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进行实证研究。这对帮助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适应卫校环境、调整自我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学业成绩起到积极作用,并为少数民族群体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对象和方法首先,以云南省某卫生学校343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少数民族共1845名,包括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佤族等19个少数民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为测评工具,对学生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情绪特点及相互关系进行探讨,为构建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团体心理训练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其次,选取护理、农村医学、药剂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43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心理健康需求调查表为工具,调查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最后选取农村医学专业107名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开展团体心理训练的实证研究,采用量表评定、心理访谈和绩效评定等方法评价训练效果。结果1.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和情绪特点的总体状况(1)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6.4%,依次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敌对、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躯体化。(2)少数民族学生scl-90精神病性、epq内外向和掩饰性得分显著高于汉族(p0.05),sai、tai、sas、sds得分无显著民族差异(p0.05)。(3)少数民族学生scl-90多数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sds、sas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女生epq精神质、掩饰性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女性常模(p0.05),内外向、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女性常模(p0.05);男生与全国男性常模比较,除拉祜族外,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2.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和情绪发展特点(1)民族特点:佤族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6.7%;epq内外向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佤族得分最高;sas、sds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2)年龄特点:14-18岁组学生scl-90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偏执、epq精神质、tai得分显著高于19-24岁组学生(p0.05),epq掩饰性得分显著低于19-24岁组(p0.05)。(3)性别特点:男生scl-90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epq神经质、sai、tai、sas、sds得分和scl-90总均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epq精神质、内外向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4)子女结构特点:独生子女epq精神质、内外向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1),epq掩饰性、sai、sas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scl-90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5)生源特点:城市学生scl-90人际敏感、恐怖、epq掩饰性、sai、tai、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农村学生(p0.05),epq精神质、内外向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p0.05)。(6)专业特点:除焦虑和恐怖外,scl-90其余因子得分呈现显著专业差异(p0.01);检验专业epq精神质、tai得分显著高于护理、农村医学、药剂专业(p0.01)。(7)年级特点:scl-90强迫、人际敏感、恐怖因子、epq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得分呈现显著年级差异(p0.05);sai、tai、sas、sds得分无显著年级差异(p0.05)。2.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人格、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epq各维度、sas、sds、sai、tai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学生sas、sds、tai、epq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对心理健康有直接效应。3.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需求现状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有3项以上心理问题的有84.33%,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学习压力、就业去向、情绪、人际交往等问题。学习课程内容多且难度大、自我调节能力差、对自我的认识不明确是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问题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心理服务需求率为74.2%,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服务方式是与心理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听心理讲座、心理教学课程、书报影视、团体心理训练。最希望开展的团体心理训练有: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压力管理、挫折耐受力训练、心理承受能力、学习管理等。4.少数民族地区医学中职生团体心理训练研究(1)训练后,实验组躯体化和偏执得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无显著变化(p0.05)。(2)训练后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得分无显著变化(p0.05)。(3)训练后,实验组sds得分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焦虑、抑郁得分无显著变化(p0.05)。(4)训练后实验组、对照组学业成绩显著增高(p0.01),但实验组前后差值呈现显著差异(p0.05)。(5)训练后,实验组环境适应、学习管理、情绪调控、人际沟通及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分显著提高(p0.01)。结论1.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我国一般人群相比,性格更外向、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情绪较多。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的心理干预,特别是佤族、年龄较小、女生、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检验专业学生,需重点关注。2.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团体心理训练要充分考虑其人格、情绪、心理发展特点,心理服务需求的差异。3.团体心理训练能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医学中职生心理健康,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
[Abstract]:The study aims 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and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 Results 1 . The scores of mental health , personality and emotion of minority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hinese norm ( p . 05 ) . ( 2 ) Age characteristics : scl - 90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 hostility , terror , paranoid , epq psychoticism in 14 - 18 year old group . The scores of epq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19 - 24 - year - old group ( p . 05 ) . ( 6 ) Major characteristics : Except for anxiety and terror , the scores of scl - 90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ursing , rural medicine and medicine ( p0.01 ) . ( 7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among ethnic minorities ( p . 05 ) . ( 2 ) After training , the scores of self - efficac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 p < 0.01 ) .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丽红;;论心理健康与正确认识自我[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王成全,卢红艳;创造良好成长氛围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中小学管理;2000年Z1期
3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合唱”[J];中小学管理;2000年10期
4 杨忠健;社会活动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之六[J];中小学管理;2000年12期
5 王成全;要让学生心理健康 先使教师心理健康[J];中小学管理;2000年03期
6 管文荣;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J];中小学管理;2000年03期
7 贾素萍;中专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11期
8 连社君,刘卫平;谈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J];中等医学教育;2000年S1期
9 ;心理健康10大标准[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年01期
10 张凤娟,张万波;关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饶丽君;;90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袁东;;高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心理调整策略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雷静;;小学生社会创造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超;朱俊儒;;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83期)[C];2010年
5 宿富国;宿雯;;老年人心理健康与长寿探析[A];福寿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东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贾严宁;金丽鑫;杨慧;;上海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7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7年
8 宋怡;杨映秋;孔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思考[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9 郭海峰;;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10 季建华;;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初探[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岭 单位:江苏徐州矿务集团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矛盾[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樊世钢 杨占苍;目标:普及心理健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徐鸣;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N];重庆日报;2000年
4 毕锦云;心理健康的标准[N];广东科技报;2001年
5 杨伟;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N];科学导报;2005年
6 ;心理健康“七戒”[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7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寓引创”特色学科渗透法保障学生心理健康[N];长春日报;2007年
8 江昕;你离心理健康有多远?[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王茂;锡市蒙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育人环境[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10 屈连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N];抚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文s,
本文编号:1463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46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