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情境下不同角度及思维方式的决策表现差异:决策视角-心理距离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 决策表现 决策角度 决策情境 决策思维方式 决策视角-心理距离作用假设 出处:《心理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运用2个行为实验探讨了复杂情境下自我决策、为他人决策和预期他人决策在无意识思维方式和有意识思维方式下的决策表现差异。实验1发现复杂情境中无意识思维方式下,自我决策和为他人决策的决策表现显著优于预期他人决策,自我决策和为他人决策表现没有显著差异。实验2发现复杂情境中有意识思维时,在陌生人条件下,为他人决策表现分数显著高于自我决策与预期他人决策,自我决策和预期他人决策表现无显著差异;在朋友条件下,为他人决策和预期他人决策的决策表现显著优于自我决策,为他人决策和预期他人决策表现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决策视角-心理距离作用假设(the Perspective-Distance Effect Hypothesis,PDEH)。
[Abstract]:In this study, two behavioral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explore self-decision-making in complex situations. The difference of decision performance between unconscious thinking mode and conscious thinking mode for other people's decision making and anticipating others' decision making. Experiment 1 found unconscious thinking mode in complex situation. The decision performance of self-decision and decision-making for others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expected others,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elf-decision and decision-making for others. Experiment 2 found that conscious thinking in complex situations 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trangers. The scores of decision-making performance for oth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or self-decision and anticipating other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elf-decision and expected decision-mak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riends, the decision performance of decision making for others and anticipating others decision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self decision making.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ecision making for others and anticipating others' decision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 results support the decision perspective-psychological distance function hypothes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Perspective-Distance Effect Hypothesis. PDEH.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31671132)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题号:15JJD190005)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陈庆1,2何泉3陈广耀4郭悦智2张荷婧2何先友2(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510631)(3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510631)(4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510632)本研究运用2个行为实验探讨了复杂情境下自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葳;刘永芳;孙庆洲;胡启旭;刘毅;;异性交友决策任务上为不同心理距离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J];心理学报;2014年10期
2 刘永芳;王鹏;庄锦英;钟俊;孙庆洲;刘毅;;自我-他人决策差异:问题、研究与思考[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4期
3 刘翠翠;陈彬;刘磊鑫;原献学;汪祚军;;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自我-他人决策的理性差异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5期
4 徐惊蛰;谢晓非;;解释水平视角下的自己-他人决策差异[J];心理学报;2011年01期
5 陈巍;丁峻;Yin Wong;;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整合实验:一个“阶段-分类”的框架[J];心理研究;2009年03期
6 丁峻;陈巍;;心理理论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反思[J];心理学探新;2009年01期
7 孙彦;李纾;殷晓莉;;决策与推理的双系统——启发式系统和分析系统[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8 熊哲宏,李其维;模拟论、模块论与理论论: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三大解释理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君君;蔡明;李诚志;邵聪;;决策框架、心理距离对个体间合作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管理评论;2017年05期
2 王大伟;乔秀青;苏香;徐平;刘红丽;胡艺馨;;具体情绪与人格特质对决策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年03期
3 云祥;李小平;;权力、任务框架对自我和为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年03期
4 李鹏娜;王延伸;杨金花;孙彦;;行为决策理论在能源节约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17年03期
5 张慧;徐富明;马红宇;孔诗晓;李欧;;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年02期
6 苗秀影;迟立忠;;运动决策中的无意识思维研究[J];心理科学;2017年02期
7 陈庆;何泉;陈广耀;郭悦智;张荷婧;何先友;;复杂情境下不同角度及思维方式的决策表现差异:决策视角-心理距离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7年03期
8 方环非;;自我知识:历史与当代争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9 刘宇涵;刘永松;;网络舆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舆论领袖与时间距离的调节作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10 原枫柏;李苑艳;陈凯;;促销活动对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芳;王鹏;庄锦英;钟俊;孙庆洲;刘毅;;自我-他人决策差异:问题、研究与思考[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4期
2 仲轶璐;刘永芳;;金钱竞拍任务上的风险偏好:自尊水平和性别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3年03期
3 赵秋荻;刘永芳;段婧;徐沙;;心理距离与决策者角色对风险决策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3年01期
4 段婧;刘永芳;何琪;;决策者角色及相关变量对风险偏好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2年03期
5 汪祚军;李纾;;不确定性决策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心理机制再探[J];应用心理学;2012年01期
6 徐惊蛰;谢晓非;;解释水平视角下的自己-他人决策差异[J];心理学报;2011年01期
7 单雯;金盛华;张卫青;盛瑞鑫;;从进化心理学视角看两性冒险行为[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11期
8 刘永芳;陈雪娜;卢光莉;王怀勇;;决策者角色及相关因素对风险偏好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9 刘永芳;毕玉芳;王怀勇;;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0年03期
10 吴燕;余荣军;周晓林;罗跃嘉;;自我主观标准决定执行任务和观察任务中的结果评价[J];心理学报;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封周奇;人际关系对道德决策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67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467012.html